APP下载

由语结谈阅读测试中的信息碎片化问题

2011-10-28郑鲁晶

关键词:语篇题目测试

郑鲁晶

由语结谈阅读测试中的信息碎片化问题

郑鲁晶

语结是篇章生成的基础,同时也是阅读理解的重要内容。英语专业生篇章能力薄弱,在阅读测试中往往获取信息碎片,无力应对宏观题目的问题。解答宏观题目需要回归篇章的语结,将相关细节和篇章的语结进行关联和推理。语结作为语篇处理模型能有效整合篇章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语结;篇章;关联;推理

阅读理解作为语言测试的重要项目之一,占TEM4考试的1/5,共20分。2004-2008年TEM4阅读理解全国平均得分16.25,11.39,10.36,11.40,10.17。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8年TEM4阅读语言难度中等,阅读速度偏低,但学生的得分仍然不理想。[1]笔者调查也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考试时间短,篇幅长,信息支离破碎,无法整体把握语篇意义。对于宏观题目(global question),要么根据只言片语断章取义;要么反复回读,耗费大量时间;要么干脆放弃。TEM4考试中宏观问题占据了所有题型的一半。宏观题目的得分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成绩。本文探讨了阅读测试中信息碎片化问题的成因,通过分析2008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阅读试题材料,提出利用语结整合篇章信息,应对信息碎片化;并将细节和语结进行关联推理,解答宏观题目。

一 信息碎片化的成因分析

关联理论认为文章是由文章主题/文章论题及其扩展而成的细节组成,或者说细节植根于主题并受主题制约,各种逻辑关系只表达表层意义并不表达深层含义,深层含义只有在文章主题(文章论题)作用于表层意义时产生。因此,理解就是获取文章的深层含义,读者对细节的理解必须维护文章中以文章主题/文章论题为中心的各种逻辑关系的关联。[2]依据心理语言学理论,阅读的心理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即字词视觉感知阶段、句子结构分析与释义阶段、篇章结构理解阶段和语义信息存储与提取阶段。[3]阅读测试中出现信息碎片化问题,是由于学生没有离清文章的脉络,在篇章结构理解阶段遭遇了障碍,进而影响了语义信息存储与提取。其表征为学生在阅读测试中不能建构句、段之间的逻辑和语义关联,提取到的碎片化信息无法整合为语篇,不能对宏观题目做出判断。

对于这个问题的成因,首先,传统阅读教学过度关注字、词、句。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四个层次,即字面理解层次,推断理解层次,评价理解层次和欣赏理解层次。[4]目前,我国英语阅读教学大多仍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上。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推理、判断、归纳能力差。其次,学生缺乏深度阅读训练。当今社会进入了浅阅读时代,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终极追求。表现为阅读数量减少,阅读质量退化。作为一种主导型阅读,浅阅读必然对大学生的学科知识构建,思辨能力训练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 语结

1.语结理论简介。语结(nexus)概念最早由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Jespersen)在其《语法哲学》一书中提出。吕叔湘和王力曾将其用于汉语语法的研究。张今在《英语句型的动态研究》一书中将语结定义为“一个逻辑上的主谓结构。凡包含一个逻辑上的主谓结构的一组词,就叫一个语结。”曾利沙(2001:69—70)指出“语结”是人们运用语言思维的基本“思想单位”。朱放成(2003:31)认为,语结是思维观念与心理活动在组装话语结构中的全息胚。在英语中语结不一定是句子,所有逻辑上包含主谓结构的成分,如句子、从句、不定式、动名词、分词、介词短语等,都可构成语结。[5]於春认为语结就是简单的字词句,能像种子一样生长、扩展、辐射成相对完整的语篇。在语义网络上,语结之间立体交叉,有机联系。语结的特点就是简洁凝练和全息性,一经触发就可以形成相对完整的话语篇章。[6]从语结角度入手分析语句,如图所示,[7]可以清晰地反映话语与思维的印现关系,有利于学习者深刻理解话语所表达的实质内容。

英文语结中文语结Topic:The Pleasure of Riding a Bicycle A relatively inexpensive1 to buy 2 to maintain B healthy 1 a lot of exercise 2 no pollution C personally satisfying 1 enjoy the scenery 2 become part of nature题目:骑自行车的乐趣A比较便宜1购买2维护B健康1许多锻炼2无污染C个人满足1欣赏风景2融入大自然

2.语结与其他阅读理论的比较。图式理论描述了阅读的过程,指出图式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它在理解中的预期作用,[8]有助于读者产生联想和实现快速理解。图式理论建议增加辅助理解的背景知识,成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对于日常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但它不能直接提供阅读方法,也不能作为语篇处理的策略使用。而语结理论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语结是解构语篇的产品和结果。

语言学家Michael Hoey等对英语语篇模式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常见模式有:1.问题—解决模式,2.主张—反主张模式,3.一般—特殊模式,4机会—获取模式,5提问—回答模式。[9]语篇模式的作用在于将语篇归类,从而使看似繁杂无章的语料简单化和系统化。便于学生迅速理清作者思路,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及理解大有裨益。但是语篇模式的实际使用非常复杂,一篇文章往往嵌套多个模式,而且这五种模式显然不能涵盖所有的语篇。语篇模式不能作为普适性框架,其作用有限。而语结是对篇章行文脉络的提炼,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

衔接连贯理论认为,一个语篇是一个融贯的整体,其中的各个部分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通过研究语篇连贯来理解语篇,从而达到精确把握其内容。[10]该理论是从语言形式入手,寻找语篇的语义和逻辑关联,而语结则越过语言从思维入手,探寻作者行文时的内部语言即篇章的深层结构,是对本色阅读的回归。

3.语结在测试中的应用。语篇是语结的生发和外化。理解他人的语篇,就是回归他人的语结。引入语结以后,可以把宏观题目处理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回归作者的语结,建构相关细节和语结的关联并进行推理。具体来说,将语篇提炼为语结,建构语结图示,从而突出表征篇章中的有用节点,剔除无用信息,形成一个高度整合的篇章表征,实现语篇上下文的理解。语结的作用在于将看似繁杂无章的语篇简明化,便于迅速理清作者思路,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从而深入理解阅读材料的语义内容及词句的选择与运用。下文将以2008年TEM4的阅读试题为例进行语结分析和问题解答。篇幅所限,谨举一例。

Text A是篇游记。其语结模式如上图.针对TEXT A设计的81-84题,其中81题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assage,the author indicates that,根据上图,可以看到文章主要对比了白天和夜晚的不同景象,因此,答案选C Amsterdam presents two different pictures。84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adjectives can best describe Amsterdam as a tourist city?选出阿姆斯特丹作为旅游城市的特点。这是一道归纳判断题,全文主要论述了旅游者无论白天和夜晚都可以参加许许多多的游览和娱乐活动,而且当地居民友善,游览方式便捷。因此,该城市令游人感觉愉快。答案选B Delightful。

三 教学中的语结训练

语结对于阅读测试中的宏观题目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提炼语结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围绕语篇结构,对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意图等进行深刻领会的本领。语结可以在文章中搜寻也可以概括提炼,关键在于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选择恰当的上义词语。在阅读教学中训练语结提炼的方法如下:

1.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掌握中心意思、框架结构,文章脉络。

2.辨认或归纳段落或文章的中心思想。

3.重新组织零乱的段落。此项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摸索作者的写作思路,发展文本组织知识。

4.对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配以准确标题,强化提炼归纳语结的能力。

5.运用语结进行写作训练,学生两人一组分别基于语结进行写作,完成后由对方找出文章的语结,然后双方进行比对。这项训练可以使学生深入地体会语结的生发和统括功能。

6.缩写文章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

四 结语

语结将语篇的语义内容按语篇表达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对于离清文脉,理解大意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阅读中,学生有意识地提炼语结,可以迅速把握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有利于学生快速地阅读较长语篇,为回答宏观问题提供清晰便捷的参照。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语结作为语篇处理模型的讲授和训练。

[1]于婷.TEM4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6):51.

[2]王金玉.阅读障碍本质上是推理的逻辑不关联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3:134.

[3]王晓军,于海霞.阅读心理过程与外语教学策略[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1:89.

[4]李卫清.英语语篇模式与阅读理解[J].昌吉学院学报,2004(1):51.

[5]王丽娜,赵军峰.语结与英汉同声传译断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

[6][7]於春.论语结—有效提高语言实践能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7-28,94.

[8]苏跃.图式理论: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63.

[9]胡曙中.英语语篇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2:156-166.

[10]郑东升.大学英语四六级语篇阅读模式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2.

Abstract:Nexus is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and understanding a text.With regard to the problem that English majors have difficulties in handling global questions in TEM4 with fragmented inform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nexus approach to text analysis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therefore,it can be used in tests.

Key words:nexus;text;relation;inference

Class No.:H319Document Mark:A

The Nexus Approach to Fragmented Information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EM4

Zheng Lujing

H319

A

郑鲁晶,讲师,惠州学院外语系,广东·惠州。研究方向:语言学。邮政编码:516007

1672-6758(2011)04-0081-2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语篇题目测试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幽默大测试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追根求源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