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的良渚玉器

2011-10-27张斌

检察风云 2011年9期
关键词:玉琮门球真品

文·图/张斌

神秘的良渚玉器

文·图/张斌

俗话说,玩古玩就是玩的心跳,这辈子,赢了也心跳,亏了也心跳,但不管怎么跳,只要心诚,就能『跳』出真品来。我是这么想的。

良渚文化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因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遗址而得名。出土的良渚玉器主要分布在钱塘江北岸和江苏常州一带的太湖地区。我喜欢良渚玉器是因为我是江苏溧阳人,早些年回老家探亲,偶尔在古玩商店和地摊上还能觅得真品(图一),这些年赝品多了,真品少了,研究良渚玉器的真伪又成了我的一种享受。

据记载,良渚玉器的出土量非常大,浙江余杭反山墓地就出土了

散落在民间的良渚玉器3200余件,散落在民间的良渚玉器为数也不少。良渚玉器早在1936年就有专家作了报道,但那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良渚玉器不断被发现,人们才开始对良渚玉器的认识日益加深,从而使良渚玉器身价倍增。一件精细纹饰的良渚玉琮已高达几百万元,素面的小件良渚玉器也卖到了几万元,这真让一般搞收藏的人刮目相看(图二),所以,我的好多良渚玉器藏友眼馋地戏言:看到了,也等于拥有了;摸过了,也等于享受了。要想觅到一件真正的良渚玉器是要做很多作业的,要静得下心来,多观察,多比较和研究,尤其要耐得住性子。像我这样急性子的人,碰到玉器上手,往往容易冲动。几年前,我到一个浙江余杭人开的古玩店里看到一件良渚素面锥形器,当地人叫雷公针(图三),据店老板说是传世品,收藏已有多年,因最近手头拮据,想出手。我想,店老板既是余杭人,又是传世品,东西肯定是不会假的。我从器物的包浆、光泽、绺裂纹判断是件好东西。但买回来后给我的师傅老张鉴定,只见他把玉器放在手里搓了搓,又放在手心里捏了捏,又用放大镜看了看玉器的绺裂纹,然后告诉我是件高手仿制的仿品。我追问为什么?他说如果是真品,这种鸡骨白的玉器捏在手里会感觉到微微吸手,如果放在开水里浸泡,拿出来后吸手的感觉会更加明显,这是鉴定古玉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再看玉器的绺裂纹,纹理线条伸长不自如,且没有弯曲,裂纹在玉器表面过于集中,这种裂纹叫惊纹,也叫火劫纹,这件锥形器是经过人为火烧,然后经盘磨形成。像这样的鸡骨白最有欺骗性,再加上店老板编故事,往往使人神魂颠倒,上当受骗。我捏着玉器,只是哑然,但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钻研,争取觅到真品。

图一 玉蝉

良渚玉器的器型是很多的,至少有好几十种,喜欢哪一种,这要看个人的收藏兴趣爱好。就我而言,我喜欢内涵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良渚玉琮(图四)。尤其是玉琮上琢刻的神秘的神人神兽交合体图案,这个图案叫“神徽纹”——即神的徽记,北京的玉器专家李祥云经过多年研究,提出新的观点,说这种“神徽纹”图案就是“太阳神”。虽然专家说法不一,但至今还是个谜。良渚文化先民用大量玉琮殓尸,如1982年江苏武进寺墩的一座墓中竟出土了33件玉琮。玉琮主要有两种造型,一种玉琮像稍扁的立方体形状,雕工精细,玉质也好;另一种玉琮是四方体形状,分为多节,体积大,纹饰简单。玉质地差,玉琮虽大小不同,但差异不大。

有了收藏玉琮的目标,我就到处觅宝。有次跟朋友到浙江去旅游,地方小,山水好,但没有古玩城,只有杂货店。店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太,我环顾小店四周,忽然眼睛一亮,在一张破桌子上看见一件玉璧,拿起玉璧,底上竟然还有件玉琮,玉琮的外径大约在8.5厘米,整个玉琮散发着一股旧气。据老太说,这块璧原先当盖用,坛子摔坏了,盖子(璧)也没用了;这件琮原先当“门球”用,后来插在“门球”上的柱子断了,“门球”也没用了。再看这件琮,兽面纹饰,双面打孔,“身上”有石灰坑,水银沁,黑漆古,尤其是细而密的断刀游丝纹饰,完全符合良渚玉器的特征。此行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得来全不费工夫。老太见我眯着双眼,爱不释手的样子,竟然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了我。我留下了电话号码,热诚欢迎她到上海来玩。后来,老太和儿子真的来了趟上海。她和儿子不是来玩的,是又给我送货来了,送的什么货呢,这当然是后话了。

俗话说,玩古玩就是玩的心跳,这辈子,赢了也心跳,亏了也心跳,但不管怎么跳,只要心诚,就能“跳”出真品来,我是这么想的。

(本文涉及藏品均系作者收藏和福乐阁所藏)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

猜你喜欢

玉琮门球真品
一群驰骋在门球场上的耄耋老人
入“门”不难,打好门球却不易
真品和赝品
华西系玉琮功能新蠡测
我的门球情结
玩收藏要培养对真品的“眼缘”和“感情”
我国门球运动的文献综述
——基于2010—2015年的文献分析
画错的恶龙
画错的捕猎图
古代玉琮的鉴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