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玉琮的鉴定(下)

2015-04-15陈选民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12期
关键词:器形余杭穿孔

陈选民

【编者按】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因其具有精关绝伦的纹饰、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巨大的艺术魅力,历来被嗜玉者所追捧。当前市场上仿品、赝品玉琮泛滥,藏家在收藏玉琮时需要对玉琮的真假作出判断,需要掌握鉴定玉琮的方法。本刊上期从玉琮的各部位名称、基本器形等方面介绍如何判断玉琮的真假,本期将继续介绍从玉琮加工工艺来鉴定玉琮的方法。

鉴定玉琮,还应该掌握玉琮的制作工艺,掌握这种加工工艺对鉴定玉琮的真伪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各类玉琮特别是一些半成品的出土,解答了玉琮制作工艺的基本步骤,即玉料开坯、穿孔、形成射面、切磨成形和打磨抛光五个步骤。

玉料开坯:图29是一件浙江余杭吴家埠遗址出土的玉琮,乳白色,带有绿色及灰色的细筋斑,器呈方柱体,内圆外方,中部有竖向对钻圆孔,孔壁光洁,在四立面留有切割印痕,无射口,无神人兽面纹,通体素面,但在其上下两端均已勾划出射口圆圈及弧形转角框线,从而可以确认其为尚未完工的玉琮半成品。从图中可以看出,玉琮是先在方形玉料上成形,再钻孔取心,形成外方内圆的基本形状,然后再进行器形的加工和纹饰修饰。开坯是玉琮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穿孔:从良渚博物院所藏的出土玉芯可知(见图30),玉琮的穿孔是对穿形成,往往留有台阶。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所藏的玉芯也佐证了良渚玉琮系对穿而成的论断(见图31)。

形成射面:图32是洛阳博物馆藏西周玉琮(2002年唐城花园出土)。这是一件没有完工的玉琮,可以明确看出在开坯钻孔后,马上加工玉琮的射面,玉琮的射面不是直接加工成圆形,而是先切割成八角形的射面,再逐步加工成圆形。这是一件西周时期的玉琮,应该已经是用砣具切割形成的八角形,再打磨成圆形的射面。由此图也可以证明穿孔在制射之前。

切磨成形:在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所藏玉琮上可以看到玉琮顶端加工时用线切割然后打磨形成的弧线(见图33),图34中这种切割和打磨的痕迹也十分明显,箭头所示的打磨痕迹和切割痕迹一目了然。图35是浙江博物馆所藏的余杭瑶山出土的玉琮,箭头所示孔壁内可见打磨残留的痕迹,而射面上亦可见切割后打磨抛光的痕迹。

打磨抛光:这是玉琮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图36是良渚博物院所藏的玉半琮(为余杭征集品),其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壁上留下的台阶和旋转螺纹。显然它不是一件玉琮成品,还没有经过打磨抛光。这件玉半琮可能在加工时因质地粗劣造成断裂,没有完成后面的工序被抛弃。图37是湖北博物馆藏当阳赵巷4号墓出土的战国玉琮,在这件玉琮的内壁上可以明显看出管钻对穿时留下的旋转螺纹,也可以看到打磨时留下的上下磨平内壁时的来回直线痕迹。而系余杭反山遗址23号墓出土的玉琮,它因打磨精致没有留下旋纹和台阶,虽然在其射面上还留下切割痕迹,这完全可能是切割造成的凹面过深不能完全打磨所致(见图38)。

了解玉琮在不同时期的器形和纹饰变化,特别是了解玉琮的加工工艺,对于鉴定玉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图例所示的玉琮所表明的年代,只能是出土墓葬的时代,这些玉琮也有可能是前代的流传物。

猜你喜欢

器形余杭穿孔
读迷作品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杭州余杭径山》《晨曲》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穿孔瓷盘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探讨
俞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