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策略

2011-10-25单庆国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双师型双师

单庆国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奉化分校,浙江 奉化 315500)

浅谈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策略

单庆国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奉化分校,浙江 奉化 315500)

电大教育的特征决定了未来电大师资的主流应是“双师型”教师。本文在确定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基础上,以奉化电大为例,阐述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方案。

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方案,而电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没有引起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电大本身的足够重视。未来电大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开放性和教育对象特征,决定了其师资的主流应是“双师型”教师。而从目前电大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来看,“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却很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依然由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结合而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电大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电大教育健康发展对师资的客观要求,也是面向未来发展电大教育的战略任务。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对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和论证。

一、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要求

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标准也作了相应规定,尽管各地标准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电大教育的师资队伍、教育对象、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专业设置等与高职院校有很大的区别,其“双师型”教师应具有与电大教育特征相适应的素质。首先,电大教师应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目前,电大举办的主要是远程开放教育,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相当一部分教学任务通过网上教学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现代网上教学能力;其次,电大教师应成为从业人员的指导者。电大学生绝大多数为在职人员,他们在晋升学历的同时,更希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电大教师要做一名合格的指导者,帮助学生达到目的,本身必须对相关职业的工作有一定经验,具备相应的技能,并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适应新形势;第三,电大专业的广泛性需要广义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都具有较强的职业倾向性,每个专业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电大开设的有些专业职业倾向性很弱,也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如“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不必苛求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有丰富行政工作经验的人员可视为具备了专业技能素质,担任实践环节指导教师;第四,电大教师资格证书具有多样性。基层电大教师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类由中学调入,为中学系列教师;第二类由中专学校调入,为中专系列的教师;第三类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电大的,为大学系列的教师。由此可见,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所不同,其内涵为:“学科知识导学教师”+“行业工作指导教师”的“双导能力”教师,即一方面需掌握基本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和学科理论知识,能胜任学科知识导学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需具备专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或可胜任地方企事业在职人员的实践指导工作。

将以上内涵概括起来,并从理论和实际来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具有教师素质和实践者素质是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基础,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或者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衡量“双师型”教师的尺度,符合这两者并且两者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有机融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实践环节指导能力等方面要求应高些,在教师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可适当降低要求。具体条件见下表:

一 具有中级及以上高校、中专和中学教师职称的学科导学教师。二 连续3年担任某专业实践环节指导教师,被指导学生首次合格率85%以上。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取得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如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工程师等,以浙江省职称系列为准);(2)取得国家、省或有关部委(局)颁发的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行业特许的执业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律师等);(3)取得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技术工人资格证书(如技师、高级技师等);(4)取得国家、省或有关部委(局) 颁发的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如电子商务师、报关员、中级秘书、中高级口译等);(5)近五年有两年以上(时间可累计)在企事业或农村挂职,参加生产劳动工作,具有实际工作经验,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6)近五年至少主持或主要参与1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经推广并带来良好效益。

二、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电大的发展趋势需要“双师型”教师

奉化电大自1978年创办至今,定位一直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培训为辅。学校90%以上的教职工从事学历教育工作,92%以上的预算外收入来自学历教育。

今年春季学历教育招生已呈下降趋势。根据市场预测,2到4年内,学历教育生源将严重萎缩,5到8年内学校将面临生存危机,需重新定位。究其原因,一是后续生源减少。今年奉化市初中毕业生约6500名,椐市教育教育统计,今后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呈下降趋势,5年后约为5000名,下降23.1%,10年后约为3800名,下降41.5%。这意味着电大学历教育后续生源将严重萎缩;二是就业人员学历达标率提高。目前企事业单位在招工时都对招工对象的学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后企事业单位中需要提升学历的人员将越来越少。

而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艺、产品的不断更新,需要对在职职工不断地进行继续教育。

基于上述情况,基层电大的发展趋势应是:以非学历培训为主,积极做好学历教育工作。

占领培训市、做好培训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有一支过硬的培训师资队伍,优秀的培训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很少,我们要未雨绸缪,尽快培养一支电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电大学历教育需要“双师型”教师

电大学员绝大多数为在职人员,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渴望实践能力的提高,希望实践操作技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如:会计学专业是基层电大的重点专业和长线专业,学员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知识的同时,希望得到会计实务做帐、规范开票和点钞技术等会计实用技术方面的指导,这就需要学校配备会计学“双师型”教师;行政管理专业是我校目前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习的是管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要使学员真正学有所成,对学员管理艺术的指导极为重要,例如如何与难相处的同事相处、如何统筹兼顾地安排部门工作、如何处理好与上级、同级及下级的关系、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等,这就需要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教师指导。行政管理专业无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普通教师很难胜任该专业的实践指导任务,需要聘请有一定理论水平、从事行政工作年份较长的领导干部担任该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

(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双师型”教师

奉化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法治奉化”、“平安奉化”和宁波市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著名旅游度假胜地和宁波市最佳休闲人居胜地,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这一规划奉化经济有三大支柱行业,要做大做强支柱行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一是以生产汽动元件行业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需要制造业、机械类方面的高素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大量的技术工人;二是弘扬弥勒文化、打造弥勒圣地的旅游行业,建设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需要旅游管理人员和大量导游;三是以水蜜桃、花卉、竹笋、芋艿头、草莓、海水养殖等六大主导农产品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奉化的水蜜桃、芋艿头、草莓虽享誉已久,但品种需要改良和开发,需要对从事这些农产品种植的农民进行培训。地处象山港东部的莼湖、裘村和松岙三个镇近年正由水产品捕捞、养殖向水产品腌制业发展,水产品腌制业新品种需要研发,人才紧缺。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人才、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是电大义不容辞的责任。奉化电大将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为当地培养上述所需人才,要完成这一培养任务,学校需要机械制造、旅游、农产品种植和水产品腌制专业的“双师型”教师。

(四)电大“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奉化电大正式在编教师中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的教师不足10%,“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分布也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会计学和计算机两个专业,学校还没有与奉化三大经济支柱行业相关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已有的“双师型”教师远远不能满足电大教育的需要。

三、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的设想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

基层电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创新。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基本确定了适合本校、本地实际的培养途径:“引、聘、培、炼、合”。

引:引进技能型正式在编教师。从高校和企业引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校紧缺的技能型专业教师。一是从企业引进所需专业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的技能型人才。这部分人的职业技能资格达标,但没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应要求他们限期考取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如果这部分人学历不达标,学校可要求他们参加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学历层次,达到符合国家要求的学历层次;二是引进对口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学生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后备培养人才。这部分人往往不是师范类学校毕业的。首先要求这部分人,限年限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其次要求这部分人,限年限考取中级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

聘:聘请优秀“双师型”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是电大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大开课门类多,设置专业变化快,很难按学科配足各正式在编教师,因此,依靠社会力量,从其他高校和各个行业,聘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是提高电大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在聘请兼职教师时,根据专业需要优先考虑聘请具有“双高”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即具有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校教师,或者具有高学历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行业人员。如会计学、电子商务等专业可聘请相关高校的专业教师,法学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聘请具有律师资格证书或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而行政管理专业,则聘请具有丰富行政管理经验(担任正科级以上领导职务至少5年)的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培:在职培训。一是短期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行政部门或各级行业协会组织的技能培训、技能等级考试等,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二是脱产进修。培养奉化三大经济支柱行业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难度较高,学校将通过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脱产进修学习的办法解决,进而为当地培养先进制造业、旅游业和特色农业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三是校本培训。学校将完善“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制度。通过专题讲座、学术研讨、合作学习、自主研究、经验交流、校企合作等形式,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炼:挂职锻炼。学校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外出挂职锻炼,制订了挂职锻炼方案,对挂职锻炼对象、挂职锻炼单位、挂职锻炼要求和挂职锻炼待遇等作了明确规定。学校要求教师每年要有不少于 1个月的时间到专业对口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生产第一线进行挂职锻炼,挂职锻炼以挂职顶岗实习为主,要求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多学技能,在实践中发现新课题,找到自己的研究项目,以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挂职锻炼结束后由挂职单位出具考核鉴定意见。对按计划完成挂职实习任务的教师,学校对给予相应的待遇,工作日外出挂职锻炼的,挂职锻炼期间,工作、奖金和福利不受影响;利用节假日外出挂职锻炼的,学校按加班计酬。

合:合作培养。(1)与企业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我们与奉化三大经济支柱行业的部分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学校为企业培训职工,输送后备劳动力,提供部分技术支持服务;企业作为学校学生实习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地。首先,学校选派教师带领学生下企业实习,教师在观察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发现并弥补不足;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利用自身在理论方面的优势,面向生产应用一线开展科研活动,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一起钻研课题,搞科技攻关,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素养。(2)与高校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学校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如每年暑假,浙江省举办“双师型”教师培训班,我们都选送教师到专业对口的高校培训;二是与部分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合作高校做访问学者,同时聘请合作高校专家到学校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与高校合作,增强了教师的知识底蕴,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更好地把握好教育的前瞻性。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推进策略

紧邻旧学院的是1580年就成立的普莱费尔图书馆(Playfair Library),馆内藏书种类和数量均为苏格兰之最。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的推进策略是:

1.由点向面发展。在教师专业结构上,采取由专业课教师向全体教师推进的策略。首先是专业课教师应达到“双师型”的要求;其次是文化课教师达到“双师型”的要求;再次是各部门的管理教师逐步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2.由低向高提升。在“双师型”教师的程度要求上,采取逐级推进的策略。首先是达到“双证制”的要求,即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再获得一种及以上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是不断提高相应技能等级要求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在职业资格和教师职称上,从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向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发展;第三达到规范状态的“双师型”教师要求,既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最后使部分教师成为具有“双高”的教师,即具有高级教师职称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

3.由近向远推进。在时间安排上,采取逐年推进的策略。专业课教师3年内60%达到“双师型”的要求,5年内全部达到“双师型”的要求,其中具有“双高”的教师达到35%;文化课教师和管理教师3年内20%达到“双师型”的要求,5年内60%达到“双师型”的要求。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

基层电大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编制、体制、经费、人员等诸多困难,必须打破常规,更新教育理念,建立长效机制,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壮大。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统筹安排“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

2.经费保障。学校设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双师型”教师培养,落实培训、挂职锻炼、奖励等经费。

3.目标管理。开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管理,以目标管理机制调动教师自我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合理确定任务结构,专兼结构,职称结构以及培养进度,量化细化工作标准,层层落实培养责任,有效激发全体教师的内在积极性。教师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和自身特点制订专业发展计划,通过自学、参加技能培训、挂职锻炼等途径,提高专业技能素养,积极争取成为“双师型”教师。

4.约束机制。以双职称评定为导向,以效绩考核为手段,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时刻保持适度的外在压力,以压力产生动力,强制教师自我升级,加速向“双师型”转型,同时规定“双师型”教师的职责,明确“双师型”教师在教育教学、指导实习、实训和科研、项目开发中的任务,要求中青年“双师型”教师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促使“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5.激励机制。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参与“双师型”建设的积极性。(1)教师经学校同意参加“双师型”培训、进修、和考证等费用由学校承担。(2)对在本校期间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按等级一次性给予奖励;学校对“双师型”教师每月给予一定的专项津贴,对贡献突出的“双师型”教师享受学术休假、出国培训、优先进修、项目开发补贴等待遇。(3)在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在学校聘任、评职、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1] 游涛.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特征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6.

[2] 王秀凤. “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浅析[J]. 科技信息,2008,16.

[3] 陈为.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4] 张建国. 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J]. 职业与教育,2010,1.

[5] 兰杏芳. 高职“双师型”教师内涵解读[J]. 辽宁高职学报,2010,1.

Brief analysis on the strategy of the double-qualified teaching staff raising plan in the base level TV universities

SHAN Qing-guo

The features of the TV universities education decided that the future TV universities teachers focus should be the double-qualified. The article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and need of raising“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the FengHua TV universities on the base of deciding the contents of the double-qualified. And put forward the raising program of the base-level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base-level;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raising plan

G72

A

1008-7427(2011)02-0005-03

2010-11-26

作者系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奉化分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双师型双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