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TnPM发展之路

2011-10-21李晶晶

中国设备工程 2011年11期
关键词:体系设备管理

本刊记者/李晶晶

李葆文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TnPM推进中心主任、广州大学教授、广州大学工业工程与设备工程研究所所长、广州市政府咨询顾问专家组成员、欧洲维修联合会专家组成员。

记者:李教授,您好!目前,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otal Normalized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推进工作在全国不断深入,您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葆文:中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逐渐过渡到制造业大国,高速、精密、自动化的设备越来越多,设备资产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也越来越多,管理创新的诉求也日益强烈。TnPM是一个助力制造业人机系统管理的良好平台,全国TnPM大会恰恰为广大企业的设备管理者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

记者:您对中国的设备管理现状如何看?

李葆文:中国设备管理在20世纪后期处于一个比较兴盛的时期,那时有十几所大学设置设备管理专业课程,我国派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欧洲维修联合会国际会议,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在踏踏实实地从事设备管理的研究工作。后来随着教育评估的时兴,不少院校担心被扣上办学不规范的帽子,纷纷取消了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1987年由意大利捐赠设立的广州大学维修工程技术学部(系)设有机械维修、电子维修、电气维修、设备管理四个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这个学部最终也被取消了。现在,中国逐渐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设备管理和维修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国培养设备管理和维修人才的教育实体却越来越少,这是中国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五阶六维评价体系呢?

李葆文:建立设备管理标准化体系的目的就是要提升设备效率,降低各项成本,保证生产的安全、稳定、平稳、优质、高效运行。五阶六维评价体系填补了人机系统评价的空白。另外,传统评价体系是建立在二值逻辑基础上的,也就是“1”表示“通过”,“0”表示“未通过”。而五阶六维评价体系设置五个台阶、六值逻辑,从“0”到“5”,详细记录了企业进步的历程,也是引导企业进步的阶梯,评价的指标族群也有六个,相当于六个象限。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TnPM@EAM是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的。

李葆文:TnPM@EAM提供了一套基于TnPM理念的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及其工具和手段,它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协助企业实现TnPM各个阶段的管理目标,并以TnPM@EAM为载体,将TnPM理念固化和落地,最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全面生产维护体系和面向未来的设备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新型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TnPM@EAM解决方案支持承接SAP PM模块等其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与集成,立足厂级的现场管理,建立针对厂级、车间级、基层班组和技术管理层面的全面生产维护管理体系,涵盖现场管理(运行管理)、技术管理、业务管理、经济管理、绩效评价五个方面,包容设备全寿命期管理内容,构成以绩效评价手段为管理闭环的良性循环机制。TnPM@EAM涉及公司的决策层、管理层、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并以设备管理部门、生产车间、生产和维修班组为主体实施单位,成为一个全员使用的信息化平台。

记者:有人说“中国人为什么总是跟着老外走”?TPM(全面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源于日本,我们为什么要照搬?还有人说,TnPM只是在日本TPM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小“n”,其实也是照抄日本的TPM,您怎么认为?

李葆文:无论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要沿着前人的路往前走。就如同现代火车与100年前相比有很大进步,虽然还是两条铁轨,车头带着数节车厢走,但无论动力、速度,还是车厢内的设施已经有了较大改善。TnPM并没有照搬TPM,而是做了更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是比TPM更完备的人机系统管理平台。

TnPM相对于TPM而言,算是新生事物了。众多企业对TnPM的选择和推进就是对这一体系最好的认可与支持,如果这套体系对企业发展没有促进作用,企业的高管是不会贸然导入的,也不会出现越来越多企业导入的局面。我希望更多的人在真正了解了TnPM之后提出意见。TnPM是开放体系,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记者:请问您为什么说TnPM对TPM有所创新?

李葆文:我早期研读过中岛清一撰写的关于TPM的著作,后来也读过很多欧美人,如Peter Willmot,Hartman等的著作,翻阅了大量资料,参加过很多国际会议,走访了许多日资、韩资以及台资企业,目睹了众多企业推进TPM的状况。我发现在我国,推进TPM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于是就开始思考TPM如何在中国企业落地生根。我一直密切关注国际设备管理发展趋势,在考察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后,将很多国际国内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方法植入体系中,最终提出TnPM体系。

记者:有些企业推进TnPM体系就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推进并未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李葆文:在TnPM推进中流于形式的企业主要存在几种情况:一是某些企业高层管理者只关注自己的业绩,追求表面形式,导致TnPM的强制执行,因此效果不佳。二是缺乏专职推进组织和相关评价与激励机制,推进停留在中高层,以考核为主,无法深入到基层班组。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领导一个时期一个想法,无法持续推进TnPM,或者由于领导更换,新领导不愿沿着前任领导的路线走,使体系的推进就此夭折。因此我要说,企业一旦决定应用和实施TnPM体系,就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将这项工作进行到底,想一蹴而就见到成果是不现实的。以我们的经验,至少需要两年的努力和修炼,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记者:听说您们成立了现代设备管理研究院,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李葆文:我们已经在香港注册成立了现代设备管理研究院,就是想鼓励潜心研究设备管理的人才,促进对现代设备管理的研究。研究院以动态吸纳研究人员的方式运作,主要是奖励那些承担起计划课题或自选课题,并取得有价值的研究应用成果的人员,鼓励他们不断探索。研究人员不限国籍,面向全球招募。目前这笔奖励基金来自学府咨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将来还要吸收其他关注设备管理研究的企业加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我们欢迎任何来自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人员关注现代设备管理研究院,主动承担计划或自选课题进行研究,只要有好的研究成果,将以研究院的名义给予奖励。

后记:此次专访主要围绕着TnPM的发展、所面临的质疑以及企业在推进TnPM中遇到的问题等展开,这些都是读者关注的话题,李葆文教授一一作了解答。希望通过本次专访可以让更多读者了解和认识TnPM,从而更有效地应用它。

猜你喜欢

体系设备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调试新设备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管理的另一半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