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斯兰文化:走进中东必修课

2011-10-18陈卫东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6期
关键词:北非中东伊斯兰

■文/陈卫东

伊斯兰文化:走进中东必修课

■文/陈卫东

中东北非动乱是传统的穆斯林社会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的启动。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次机遇。对伊斯兰文化的深刻认知,以及适当且明确的顶层战略设计是扩大我们在该地区影响力的前提。

犹如一副多米诺骨牌,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成功、埃及政治强人穆巴拉克的黯然下台,激发了中东北非阿拉伯地区持续的反政府示威浪潮。除了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及阿曼的示威相对和平外,利比亚、巴林、也门、吉布提等国相继发生军警向民众开枪的血腥事件,其中尤以利比亚的死伤最为惨重。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动力,中东北非探明石油储量占当今世界总储量约60%,占世界总石油产能约40%。这一地区还拥有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等重要的石油通道。中东北非阿拉伯地区的不稳定,必将导致石油供应的不稳定,从而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中国石油进口量的40%左右来自于中东北非,中国油企对外投资的一半也在这个地区,所以我们对本地区所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都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宗教:深刻的影响

上世纪30年代发现石油以来,中东地区就一直是国际地缘政治的热点地区,也是重大政治与经济事件频繁发生的地区。宗教文化的原因(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殖民反殖民的斗争、石油资源国有化运动、石油利益的争夺等,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十足的世界火药桶。历史的基本原因我以为只有三个:宗教、以色列与石油。

本·阿里,穆巴拉克和卡扎菲等强人政治的现象在中东北非阿拉伯地区很常见,与这个地区的宗教文化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先知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起源于这个地区。信仰一神的伊斯兰教超越了原始的阿拉伯部落的界限,呼唤阿拉伯人联合成崇拜同一真主、遵守同一法律、进行同一圣战的单一的共同体。穆罕默德还向阿拉伯人提供了政治组织和共同的目标。“直至今日,伊斯兰文化仍然保留着阿拉伯认同上的意义”。

理解这一点对我们理解伊斯兰文明与阿拉伯文化很有帮助。一千多年来,《古兰经》和《穆罕默德言行录》一直是穆斯林社会、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为了保持教义的纯洁性,这两本经典千年不改。

有学者研究指出,穆罕默德创教时没有解决两个基本问题:接班人的选择与继承的问题以及政教分离的问题。现实的阿拉伯国家政治体制,不论是世俗的共和体制还是传统的君主体制,这两个问题在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没有得到解决。加上28年的经济危机提供了强力的催化剂,这个地区在精神、政治和经济上都具备了动乱的条件。突尼斯小贩自焚一把火轰然地就把整个地区点燃了。

历史地看,中东北非这一次区域范围的动乱是传统的穆斯林社会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的启动。我以为,这个转型过程会是一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有时候还会相当激烈。因为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政治特征——领导人接替程序法定和政教分离,是伊斯兰社会完全不存在的。首先,这一地区社会转型的目标很不清晰。其次,除伊斯兰外没有任何一种意识形态能在这一地区占据主导地位,而宗教改革是漫长的。再次,尽管专制独裁不再受欢迎,但民主政治的制衡和妥协在这里还没有足够的土壤。所以,这一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会比较动荡混乱。

美国:继续强力影响中东

石油天然气和经济的全球化,还有极端敏感的地缘政治,把中东北非地区和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世界大国,各种政治经济利益都纠缠在这里。阿拉伯世界对于美国来说,有两大战略意义。一是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资源。二是涉及美国最重要的盟友以色列的安全。

二战以来,美国是西方阵营的老大。冷战后,美国一霸独强,成为世界老大。从这几十年美国的言行中可以看到,美国一直在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之间摇摆。“自由民主人权”在历届美国总统的言论中是至高无上的,但一旦国家实际利益与核心价值观发生冲突时,美国的优先选择总是前者。美国这种国家实际利益与核心价值观明显分离与矛盾的现象,近几十年屡见不鲜,在中东的表现尤为明显。美国最终选择抛弃穆巴拉克的行为与四十年前在伊斯兰革命中抛弃伊朗巴列维国王如出一辙。为对抗前苏联,美国在阿富汗战场上支持和扶植了本·拉登,导致了后来的“9.11”。上世纪80年代在8年的两伊战争中,美国支持了伊拉克,“9.11”后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发动战争打倒了萨达姆,从而让伊朗大大增强了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这种实际利益与核心价值观相互矛盾的行为方式,常常表现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可笑闹剧。美国不会离开中东,仍然是在本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大国。美国对国际事务的行为方式不会改变,本地区长时间存在的各种基本矛盾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中国:加强顶层设计机遇期

过去二十年,中国已经深深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世界上所有重大的政治经济事件都会对中国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这次从利比亚紧急撤出3.6万多中国公民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国际行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如何评估这次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和困难的,一是整个事件还在发展中,二是整个国际社会对事件的评估还在调整中,对策还不明朗,三是中国在该地区的核心利益和长期战略也还在明确的过程中。对中国而言,短时期内会有相当的经济损失,长期来看,不论在政治或经济的领域都可能会增加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对该地区适当且明确顶层战略设计是扩大我们在该地区影响力的前提。

该地区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力源于日益稀缺的石油。现代社会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以及快速全球化的进程也提升了其他文明对伊斯兰文明认知与和谐相处的紧迫性。过去六十多年,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对宗教的认识过于简单。要实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中国政府和石油公司都很有必要提高对宗教的认识。

去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沙特阿拉伯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对中东北非石油的依赖已经超过了美国,这种依赖性还在不断增加。中国石油公司很有“硬实力,“不差钱”,有规模也有强劲的需求,但“软实力”仍然很不足。俗话讲,“入乡随俗”,就是告诉我们要入当地的“俗”,这就是伊斯兰文明。中国石油公司凡参与中东石油事务的人都有必要学一点伊斯兰教的历史和知识。

中东的动荡给世界造成巨大冲击,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我们依赖那里的石油,无法完全回避进入中东的风险,但是我们可以寻找多种渠道分散和降低风险。唯有多渠道才能减低石油贸易的风险。

当今世界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不论你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独立自主是值得赞赏的,但积极参与现有石油生产贸易体系是更现实的选择。中文的“危机”很有辩证的意义,有危险也有机会。中东北非动荡提供了新的机会,关键要看我们自己如何应对了。

猜你喜欢

北非中东伊斯兰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车 站
北非路痴来集合
北非印象·摩洛哥
论中世纪伊斯兰海商法的形成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兔子与斐波那契数列
山推800万元装载机大单落定中东市场
聂中东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