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流动人口管理寓于服务中
——访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尹志刚

2011-10-18赵志伟

民生周刊 2011年36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民生公共服务

□ 本刊记者 赵志伟

把流动人口管理寓于服务中
——访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尹志刚

□ 本刊记者 赵志伟

尹志刚,男,1949年出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教授,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多年来,始终关注城市社会转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课题、省部级课题,对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图/赵志伟

今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充分认识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增强做好人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年初以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频繁见诸中央文件和领导人讲话,已经成为创新社会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然而,什么是“流动人口”?如何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是“服务”多些好,还是“管理”多些好?怎样实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机制体制创新?为此,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尹志刚教授。

人口流动现状分析

民生周刊:究竟何为“流动人口”?

尹志刚:流动人口是中国特有的一个名词,原来叫外来人口。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地,流动到其他地区生活或者工作的人群。现阶段的流动人口主要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制度造成的。

民生周刊:国内流动人口迁移有何特点或趋势?

尹志刚:流动人口是一种地区性人口迁徙进程。目前主要呈现出由收入低向收入高、发展机会少向发展机会多、经济落后向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人口较多,这是社会自由迁徙背景下家庭及个体选择的结果。

民生周刊:中长期来看,这种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

尹志刚:是的。人口流动和迁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现阶段我国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各种资源和发展机会都有较大差别,大城市的各种资源和发展机会有着明显的聚集优势,因此,流动人口迁移趋势还会持续。

加强服务还是管理

民生周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服务与管理有何区别?

尹志刚:服务和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里指的管理,是政府的公共管理,主要是制定并依据法律、法规地实施来建立公共秩序,比如就业秩序、公共交通、通讯秩序。而服务,是政府的公共服务,主要是指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公共服务。从这种意义上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服务,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主要是政府各部门通过划分公共服务项目来实施管理和服务。比如,就业培训主要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来承担;而住房问题,既要通过市场的商品房来解决一部分,更多的是要靠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此外还有社会民间房屋出租等。总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力量一起来解决。

民生周刊:针对社会流动人口,是该加强服务,还是管理?

尹志刚:我认为两者都很重要。服务和管理,主要是通过两种手段,即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来调节流动人口问题。市场手段要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行政手段用来弥补市场手段的不足。所有的资本包括人力资本、货币资本,信息都向收益最高的地方流动,政府要根据城市的资源承受力、功能区布局,调节产业结构,合理配置产业和城市的功能。

目前,各级政府缺乏城市主体功能定位意识,在增加GDP的驱动下,盲目扩大城市功能,导致城市功能过载。人口盲目流入,无口流出,长期滞留,以至形成人口流动梗阻的顽症。要诊治这一顽症,既需要管理,也需要服务。

机制体制有待创新

民生周刊:“十二五”期间,农村流动人口进城居住落户,是否会更自由些?

尹志刚:目前,在中小城市,人口流动已经比较自由,没有什么制度性障碍了。但是,在一些大城市,由于户籍问题等等,自由迁徙还会有一定的难度。

民生周刊:如何实现城乡之间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期间,需要进行哪些机制、体制创新?

尹志刚: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概念,首先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不排他的,是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共享的。其次是指,在目前我国的国情下,这类公共服务无论项目还是水平都是基本的,不可能抬高。以目前城市基本医疗保险为例,它保障的是最基本看病、手术、住院等医疗需求,保障金也是有额度限制的。

均等化也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的均等的公共服务,要等到消除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才可能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倡导的“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将是“十二五”期间实现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方向。

民生周刊:统筹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国际上有何经验可以借鉴?

尹志刚:流动人口是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早期也存在这类问题。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国外主要通过市场来调节。比如,大城市的收入高、物价高、住房等消费水平高,中低收入的人群难以承受,就会流向消费水平较低的中小城镇。此外,国外的观念不同,退休人员喜欢环境安静、休闲的中小城镇。当然,这也跟医院看病、购物等生活配套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政府的行政手段有关。

流动人口未来走向

民生周刊:在我国,流动人口未来走向如何?是否会融入城市而彻底消失?

尹志刚:流动人口问题,在我国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多年来,流动人口承担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如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环境卫生等。虽然流动人口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问题,但他们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我们要发挥其最大的积极效用,使其积极融入城市。

民生周刊:从根本来看,“十二五”期间,怎样才能避免流动人口给城市带来的消极作用,实现社会“和谐”治理?

尹志刚:要有好的制度安排,减少人口的盲目流动,减少社会的不稳定性,同时增加流入城市人口的社会融入。特别是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后,政府要引导他们实现城市化的再社会化,即学习掌握在城市生活、就业和创业的知识、技能、规范和价值观等。

当他们在城市中有了安生立命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并能把这些资源变成资本,比如实现稳定的就业、进行投资创业、有稳定的住房(购房或租房)。最为重要的是子女在城市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在城市有了比父母更高的职业和收入,流动人口这一人群也就完成了城市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人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城乡人口都能享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终结之日,也就是“流动人口”这个人群消失之时。

□ 编辑 郭 铁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民生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漫画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