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各省区科技进步水平发展的比较分析

2011-10-13党亚茹中国民航大学民航科教评估中心天津300300

天津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省区科技进步均值

党亚茹(中国民航大学民航科教评估中心天津300300)

陈韦宏 彭丽娜 孟彩红 高峰(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300)

中国各省区科技进步水平发展的比较分析

党亚茹(中国民航大学民航科教评估中心天津300300)

陈韦宏 彭丽娜 孟彩红 高峰(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300)

以2002—2009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为样本,构建了科技进步水平发展进程的评价系数,对8年来各省区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5个要素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进程分析,分析了各省区科技进步水平发展的态势,得出各省区科技资源和科技进步水平的特点、状况、阶段、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科技进步与发展的一些建议。

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指数进程分析发展系数

自1997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系统和理论建立以来,每年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1]展示了全国及各地区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以及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表现。根据2002—2009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科技进步监测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构成。根据对这些监测值和位次的比较,可以反映全国及各地科技进步的变动特征和发展态势。许多学者对科技进步态势进行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该地区各项指标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该地区的科技进步相对状况,[2-7]但从发展角度探讨的还较少。

表1 各省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的发展系数与8年监测指数均值

科技进步监测体系有5个要素: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5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科技进步系统。[8]本文采用在文献[9]中建立的科技进步发展系数,通过对2002—2009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的5个要素指标的解读,分析各省区科技进步水平的发展状况,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各省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的发展分析

从2002—2009的科技进步检测报告中可以看出,各省区科技进步环境明显改善,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经计算,8年中各省区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发展的发展系数如表1所示。为更好地显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的进程变化,我们同时给出2001—2008年间各省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指数的均值,并将两者的序值用图1表示出来。

分析表1和图1,首先看8年中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指数的平均值,高于60%的地区为上海、北京和天津;低于60%但高于2003—2008年全国平均水平(47.84%)的地区,有广东、江苏和辽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84%),但高于40%的地区,包括浙江、陕西、山东、福建、湖北、重庆;指数在40%以下,但高于30%的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四川、湖南、山西、海南、河北、新疆、安徽、内蒙古、甘肃、河南、宁夏、江西;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低于30%的地区,有青海、广西、云南、贵州和西藏。我们把2002—2008年各省区综合科技水平评价分区列入表2。

图1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的发展系数与监测指数均值(序值)

表2 各省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分类区间一览表

图1已经展示了各省区综合科技水平发展系数的总体状况,为了更清晰地反映省区间发展程度的差异,分别给出发展系数较大的8个省区年度趋势图2(a)和发展系数较小的7个省区年度趋势图2(b)。从图2(a)中可见,发展速度较快的省区分别为:青海、宁夏、重庆、贵州、内蒙古、江西、浙江、黑龙江等。以青海省为例,该省在2002年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仅为20.57,被分为第6类;2008年其指数已达到38.42,类别则上升为第4类,其进步速度较快。从图2(b)中可见,发展速度较为平稳的省区分别为陕西、天津、广东、广西、海南、北京,这些省区在8年中的综合进步指数虽然有所上升,但发展变化不大,以陕西省为例,该省2002年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38.31,2008年为52.92,一直居于第3类。另外,海南、北京等省区的发展系数在2007、2008年有所下降,而天津、广西等省区的发展系数波动较大,西藏则一直居于末位。

图2 综合科技水平的发展状态

2 各省区科技进步水平一级要素的发展分析

下面计算出各省区的5要素发展系数和监测指数均值,如表3所示。

2.1 科技进步环境水平的发展分析

在给定资源条件限制下,科技进步环境是决定一个地区科技进步水平的关键,因此,科技进步环境因素是关系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指标。

图3 科技进步环境发展的发展系数与监测指数均值

科技进步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从科技进步监测体系来看,科技基础设施的改善离不开科技人力、财力、物力三方面的支持,科技进步环境监测指标就包括了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物质条件和科技意识。不同区域的科技进步水平和该区域的科技进步环境紧密相关。如果一个区域的科技进步环境处于优势地位,那么该区域的科技进步水平明显;如果一个区域的科技进步环境处于劣势,那么该区域的科技进步水平势必较低。

根据2001—2008年《全国科技进步监测报告》和发展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省区的科技进步环境水平的发展系数,并把发展系数序值和相应的监测指数均值序值以图形表示,如图3所示;将各省区发展系数分为3个区段,如图4所示。从表3、图3和图4可以看出,显然各省区科技进步环境水平发展速度不一致。高速发展的地区有11个省区(见图4a),分别为西藏、甘肃、内蒙古、陕西、四川、江西、浙江、湖南、宁夏、青海、贵州,其发展系数均在120%以上。这些地区除浙江、湖南和江西外都是我国西部省区,同时江西也是老少边穷的省份之一。这些省区的科技进步环境发展系数的高速增长,说明在中央科技强国方针指引下,西部地区充分重视了科技对促进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改善科技进步环境,加大科技投入,使得环境发展指数快速增长。浙江、湖南两省区位于我国中部,这些省区的快速发展表明该地区正不断夯实基础,跻身于科技强省。

中速发展的地区有12个省区(见图4b),分别为辽宁、山西、河北、黑龙江、新疆、江苏、广西、吉林、上海、福建、海南、湖北。这些省份比较复杂,如上海一直是我国科技比较发达的省市,江苏、湖北、辽宁的科技发展也一直处于我国先进行列,而新疆、海南、广西则是科技欠发达地区,所以这些省区科技进步环境的发展表明这些省区对改善科技环境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致使科技进步环境不断改善。

平稳发展的地区有8个省区(见图4c),分别为河南、重庆、天津、广东、北京、山东、云南、安徽。这些省市中北京、天津、广东在科技方面一直处于我国前列,其科技进步环境发展指数的稳步发展说明了科技进步环境的持续改善。云南、安徽、重庆、河南的态势应该解释为积蓄力量阶段。

图4 各省区科技进步环境发展状态

2.2 科技活动投入水平的发展分析

图5 科技活动投入水平的发展系数与监测指数均值

科技进步监测系统中的科技活动投入与科技活动产出密切相关。除了科技活动投入对科技进步总体水平有直接影响外,科技活动投入对科技活动产出也有直接影响。从《监测报告》可知,科技活动投入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科技活动财力投入。从监测指数均值排序情况看(见图5),能清晰反映出我国各省区科技投入变动平均水平的特征——科技水平相对先进省区的科技投入水平位次在前,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省区的科技投入水平相对靠后,呈现出科技水平与平均变动负相关的状态,此状态可以用基数大相应变化较小来说明较为合理。从变动幅度来看震荡剧烈。

将各省区科技投入变动划分为3组,处于高速发展的省区为(见图6a):西藏、浙江、江西、重庆、新疆、内蒙古、宁夏7省区,从科技投入发展态势看,只有西藏的发展震荡较大,其余省份在发展走势和增长幅度上都较为相像。结合科技进步环境指标容易看出,当科技投入速度增加之后科技环境的改善速度也随之加快。投入的多少。

图6 各省区科技活动投入水平发展状态

2.3 科技活动产出水平的发展分析

就理论而言,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应受科技活动投入水平和科技进步环境水平的影响。从该指标总的态势来看,与科技活动投入及科技进步环境总的趋势基本相同(见图7、图8),仍是科技水平相对薄弱的省区科技产出水平位次靠后,科技水平相对先进的省区科技产出位次列前,呈现出科技水平与平均变动负相关的状态。

图7 科技活动产出水平的发展系数与监测指数均值

图8 各省区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发展状态

下面,将各省区对科技的投入、产出、科技进步环境3个指标的高速发展组列在一个表中(见表4),目的是考察3指标间的影响状况。

表4显示,在各省区对科技的投入、产出、科技进步环境三个指标的高速发展组汇总中共计涉及到西藏、甘肃、内蒙古、陕西、四川、江西、浙江、湖南、宁夏、青海、贵州、新疆、黑龙江、重庆、上海、辽宁等16个省区。在3个指标中均处于高速发展的省份只有宁夏自治区一个;出现在两项指标中的省区有9个,占56.25%;在3项指标中只出现一次的省区有6个,占37.5%。从理论上讲,科技活动的投入和科技环境都会对科技产出产生影响,注意到表4所反映的是3项指标处于高速发展的省区,并非是水平的影响分析,但当将这些省区在三项指标发展中的表现填在相应位置后也很能说明三项指标之间的关系。

表4 各省区对科技的投入、产出和进步环境3个指标的高速发展组

2.4 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的发展分析

图9 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的发展系数与监测指数均值

将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表现形式,是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之一。图9是根据2001—2008年《全国科技进步监测报告》和发展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省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系数序值和相应的监测指数均值序值。监测指数均值序值由低到高,反映了各省区各自的排序位次,其表现为科技发达省区的发展速度相应较高,而不发达省区的发展速度相应较低。这种现象是与科技实力相吻合的,特别是从发展系数排序情况看,上海、北京、天津的位次列在前3名,说明科技实力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也较高。

图10 (a)高速发展省区

将发展系数排序后也如前述一样分为3个组别,位于高速发展的省区有8个(图10a),分别为:青海、山东、湖南、重庆、福建、甘肃、海南和浙江。从这组的发展曲线中能够看出青海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该组其他省份,但其波动较大,特别是到2008年发展速度显著下降,应考虑是否与前面的科技活动投入有关。该组其余省区的发展速度趋势几近相同,其他两组(图10b,c)的发展趋势也呈现相似表现。从图10还可反映出全国近半数省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发展速度都处于中速发展,这种表现为我国生产力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10 各省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发展状态

2.5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发展分析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衡量科技进步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就检测指数均值来看,在该指标的平均发展排序上依然是老少边穷省份排在后面。

从发展情况看,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新疆、宁夏、河北、贵州等8个省区的发展速度最快(图12a),表现最突出的是山西省,从2001—2008年间该指标发展系数翻了一番。在平稳发展组的西藏自治区虽然在中期发展速度一度放缓,但后期的速度加快,成为该组头筹(图12c)。中速发展组拥有14个省区(图12b),在这组中仍不乏位次居前的省份如广东、天津、江苏等,表明在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图11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发展系数与监测指数均值

图12 各省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发展状态

3 结语

综合前述分析,能够得出如下结论:

①2001—2008年期间我国的科技发展速度较快,科技投入增速、科技环境改善、科技产出增长、科技产业化水平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大。

②从各项指标监测均值排序状况看,经济实力强的省份科技水平排位靠前,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省区科技实力排位较靠后。

③就各指标分组状况来看,科技实力较弱省区在此期间的增幅较快,科技实力较强省份的增幅一般较平稳。

④从分析中能够看出,科技投入和科技环境对科技产出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科技投入,改善科技环境是各级管理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⑤要持续不断地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努力增加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份额。■

[1]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2002-2009)[R].

[2]张东华.山东省科技活动产出分析——从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看山东省的科技活动产出[J].科学与管理,2004(6):24-26.

[3]顾伟红,陈建,王凯,等.苏州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0(6):10-13.

[4]丛林.2005—2006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态势分析[J].海峡科学,2008(9):3-7.

[5]刘信.浙江省十五科技进步态势分析[J].今日科技,2007(12):5-6.

[6]丁文龙,朱平芳.上海科技进步态势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1):42-45.

[7]张付平,曹万立,刘伟.基于R&D投入相关规律的科技进步态势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决策管理,2010(13):23-25.

[8]何平.正确解读《监测报告》深入开展统计分析[EB/OL].http://www.sts.org.cn/fxyj/f fyj/documents/jcbgt j fx.htm,2004.

[9]党亚茹.天津科技进步水平的发展进程分析[J].天津科技,2010(6):108-115.

注:本文为基金项目论文,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09ZLZLZT05900)。

2011-01-09

猜你喜欢

省区科技进步均值
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较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