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流转、节水灌溉是主要抗灾手段

2011-09-29本刊编辑部

中国合作经济 2011年3期
关键词:社员节水用水

土地流转、节水灌溉是主要抗灾手段

专业合作社的应对措施急需政府支持

面对水利缺位,旱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受访的专业合作社均在探索应对措施,除组织农户、协调灌溉等工作外,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建设水利设施,发展节水灌溉,搭配种植耐旱涝作物成为最主流的做法,甚至一些地区出现了水利专业合作社。尽管,合作社在全力折腾,但理事长们认为解决水利问题的主体依然是政府。政府结合土地流转,引导种植结构,开展水利建设被视为搞好农村水利最有效的方法。

在去年12月份,河南省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濮阳黄河水务部门协调放水灌溉。王崇杰表示,旱灾发生后,用水农户激增,黄河水源紧张,社员纷纷反映麦田缺水严重,合作社几个领导立马开会商量去相关部门协调,由他代表合作社去找水利部门,由于合作社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1/5,协调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为了解决黄河水源不稳定的现实问题,合作社决定今年挖近百口地下水井,并集资购买抽水机,以后形成“引黄灌溉+地下水灌溉”的模式,保证合作社用水无忧。

河北省辛集市民祥粮棉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8月,是由现任理事长赵丽联合5个农民集资发起的土地流转合作组织,现有社员近2000户,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通过各种形式流转土地3000余亩。虽然这3000余亩土地,并未连成大片,但最少的一块也有200亩,这为合作社发展规模种植、节水灌溉创造了良好条件。2009年秋天,合作社从农民手里接手农田后,把这些地重新划分为二、三百亩一块,先将小麦种上,次年5月收割小麦后轮种玉米,不等到玉米成熟,就收割下来供给饲料厂。这样在小麦播种之前可以腾出一段时间,用更合理的方法规划地形,将原来的大畦改造成长条形的小畦,把沟渠去掉、埋上节水防渗管道。今年等小麦收割后,将本应轮种玉米的地种上黄豆、谷子等杂粮,因为谷子的成熟期比玉米早7—10天,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差,将这些地改造成长条形的小畦,立秋以后再种上露天蔬菜,和辛集市的机关、学校、单位签订单。合作社打算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对全部3000多亩土地的改造,因为土地流转是节水灌溉的基本前提。

去年开始,河南新野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加强与政府合作,在积极的沟通下,当地政府出资成立了一家农业公司,专门负责本地土地流转和水利设施建设等,合作社与这家公司合作,再将土地从其公司手中流转过来,经过这一层担保性质的中介机构,土地流转已经开始顺利运转,这是种巧妙而能实现多赢的做法。刘洪定表示,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一样都要依靠政府,水利是公共设施建设,开沟建渠免不了占用耕地,专业合作社根本无法有大作为,但和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合作就能够将对合作社有重要意义的水利建设做好。

节水灌溉被认为是当前最有效的抗旱手段,河南通许县慧民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重点在节水灌溉,于善训表示,现在合作社社员基本都是漫灌浇地,水从井中抽出来,经过沟渠到地里,有相当一部分渗入地下,影响用水的效率,也浪费电费。前一段时间他到漯河出差,发现了一种很好的节水方法。漯河很多地方浇水采用的是一种新型设施,这种新型设施是在输水塑料软管上打有一个个细小的出水孔,使用时将喷灌带直接铺到麦田里,接上小型抽水泵,在压力的作用下,直射到空中的水线就形成类似细雨的效果。这样一个小小的改进,比传统的大水漫灌至少节水20%以上,而且省工省时省钱,效率高,一个长100米的喷灌带,只要200块钱,用它浇一亩地只需要一个小时,比传统的大水漫灌要节省半个小时,并不会像漫灌一样造成土地板结,流失水分。合作社现在已经开始筹划购买设备。

相比于喷灌水带,目前成套喷灌设备推广难度较大。河北隆尧县富民小麦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庆科说,他们也试行过喷灌,但目前实施难度很大。因为各家各户都买一套喷灌设备目前从成本上难以实现;而如果大家轮用一套设备,反复装卸、挪动设备又很不方便。况且专业合作社职能有限,现阶段更多的是起到带动、提醒、宣传、服务的作用,没有决策权。河北省无极县前北焦增产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有类似的经历,2007年,在村支书的努力下,合作社所在的村子全部安装了防渗管道,村里曾经对喷灌技术进行试点工作,但最终没能成功。一方面,一套喷灌设备能浇灌的范围有限,每浇五、六亩地,就得把全套设备拆卸下来,再挪动到下一片农田,社员觉得麻烦费事。第二,客观上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潮,留下种地的大多是40岁甚至50岁以上的人群,让他们参与节水灌溉发展和水利设施建设,从体力和思想意识上,都存在一定困难。此外,喷灌设施的保护、管理也是令人挠头的问题,依靠合作社自身来推行喷灌等节水灌溉举措很困难。

河北隆尧县富民小麦专业合作社、河南通许县慧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河北省无极县前北焦增产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不约而同地在品种、种植结构方面下工夫,已达到抗旱增产的目的。慧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河南农大等院校研究出来的抗旱品种,配方施肥,并推广套种模式,2万亩的配方施肥种植麦田每亩比正常增产近200斤,套种模式可以实现一年四熟或五熟,浇一次水,多重利用,提高了利用率。富民专业合作社2009年和省农科院联合开发了1000亩试验田,种植具有节水、抗旱、抗冻效果的优质麦,这个小麦品种根系深,抗冻能力好,可以吸收深层的水分,从种到收一共浇两水就可以。当年冬天多雪,10月底的一场大雪,使周边种植的小麦遭受了重大损失。然而合作社试种的小麦品种,亩产不低于1000斤,每亩比其他小麦多收了300斤,使社员每亩地多收入300元。增产专业合作社则号召部分社员种植石家庄市农科院育成的节水高产广适的小麦新品种———石麦15号。这个品种俗称“一肥一水过千斤”,所谓“一肥”即每亩一次性施入50公斤“涂层缓释一次肥”做底肥,后期不再追肥。“一水”即抽穗期只浇一遍水,时间大概在4月底5月初。理论亩产量可达539.78公斤。这个项目通过对小麦节水和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小麦获得高产又能节约水资源的目标,缓解因水资源匮乏带来的危机,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以上专业合作社不同,河南省唐河县农作物灌溉合作社主要提供灌溉服务来应对旱灾。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0月,目前有1300多户社员,有效灌溉面积5000多亩。唐河地处盆地,日光充足,是国内重要的种粮大县之一,农户历来有种粮的传统。但唐河的水资源条件较差,地下水位低,种粮用水主要来自水库和河水,县内灌溉沟渠四通八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合作社所在地区的农业用水得到保障时,水稻种植面积一度达到七八千亩,可是随着水利设施的破损、老化,灌溉面积逐年减少,2009年水田面积仅剩600亩,遭遇大旱,浇地变得十分困难。由于缺乏资金来源和人手,沟渠无人负责修缮。该合作社理事长李玉申于去年年底发起合作社,按照自愿原则吸收3村农民加入,成立后,合作社与当地水管所签订合同维修管护水利设施,代收水费,以此维持运作。成立之后,合作社拿出6万元把赵建庄以及相邻的昝岗、苏店两村共9000多米长的毛渠全部维修一遍,去年以来,干旱严重时节,合作社抗旱浇麦用水全部免费为村民供水。同时合作社抽调人员,加强用水管护,保障了农户用水。现在合作社已将本村和邻庄20多年失修的沟渠修缮,随着灌溉面积的迅速扩大,当地农户种粮面积也水涨船高。

猜你喜欢

社员节水用水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