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东北旅游气候资源评估与利用*

2011-09-25王松忠陈小英张家算

浙江气象 2011年2期
关键词:气候资源利用评估

王松忠 陈小英 张家算 刘 琴

(1.宁德市气象局,福建宁德352100 2.屏南县气象局,福建屏南352300)

闽东北旅游气候资源评估与利用*

王松忠1陈小英1张家算2刘 琴1

(1.宁德市气象局,福建宁德352100 2.屏南县气象局,福建屏南352300)

运用闽东北地区9个县市区气象观测站的4项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30a (1971—2000年)气象资料对闽东北沿海、内陆的旅游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合人体综合舒适度、温湿指数、风效指数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认为:闽东北旅游气候沿海与内陆差异明显,互补性强,基本全年适宜旅游,最适合的月份是4—6月和9—11月,其余月份均可根据地域气候差异利用不同的自然景观开展旅游活动。关键词:旅游;气候资源;评估;利用

0 引 言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位于北纬26°17′~27°41′,东经118°32′~120°52′之间,面积13452.4km2,海岸线长达1000多公里,人口330万,是全国主要的畲族聚居地。闽东北山、海、川、岛、湖兼备,生态保护好,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独特,山的隽秀,海的辽阔,川的通达,岛的风情,构成闽东北山海川岛完美假期旅游线路,以“海上仙都”福鼎太姥山为龙头的滨海旅游线路和以“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屏南白水洋为龙头的绿色山水生态旅游线路已经形成。在2006年CCTV完美假期十佳旅游线路评选中,闽东北亲水旅游线路脱颖而出,荣膺CCTV完美假期十佳旅游线路。因距海远近,海拔高度,地势条件,地貌特征的不同,在气候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是形成自然景观,促使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又是制约旅游活动的因素。本文利用闽东北9个县市区气象观测站30a(1971—2000年)气象资料,对闽东北沿海、内陆的旅游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对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评估,为科学规划利用旅游资源提供依据。

1 闽东北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

1.1 总体气候特征

闽东北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8~19.3℃,1月份平均气温5.2~10.0℃,7月份平均气温24.0~28.8℃,平均降水量1883.2~2043.0mm,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由于区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溪流纵横交错,临海远近和海拔的差异形成多样性的气候,适宜多种生物生存,植物生长旺盛,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水资源丰富,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1.2 夏长冬短,山区、沿海温度差异大

闽东北沿海低丘、平原夏季长达5个月左右,冬季只有1.5个月左右,山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夏季缩短冬季延长,气候的垂直变化比较明显,夏季内陆高海拔山区可开发为避暑胜地,冬季沿海县市气温较高且多晴天,阳光充足,为发展冬季避寒度假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1.3 雨量集中,沿海夏旱比较明显,山区雨量

充沛,适宜旅游的天气多

雨量总的比较充沛,但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夏季,雨季偏长,温雨同步,同时夏季平均有3~4个台风影响,对旅游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应避开酷暑和台风影响的天气;秋季降水较少,有利于开展旅游活动;冬季稍冷,高海拔山区不宜旅游,尤其亲水游线路受到较大的限制。降水量、降水日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区递增,沿海地区及岛屿为半干燥区,内陆山区为湿润区,尤其近岸岛屿缺水,增加旅游成本,一定程度限制了旅游规模的扩大。

1.4 春季雾较多,影响旅游和交通

春季(3—5月)大雾天气出现较频繁,并从沿海地区向山区逐渐增多,同时沿海又较沿海地区多一些,大雾常出现在清晨和上半夜,对沿海高速公路和高海拔山区道路的交通影响较大。因此春季旅游行车要注意避开大雾的高发时段,确保安全。

2 旅游气候指标的选择及计算方法

2.1 环境卫生学的方法

根据陆鼎煌先生提出的环境卫生学方法,考虑气温、风速、相对湿度3个气象要素对人体舒适的影响,提出综合舒适度指标:S=0.6×∣t-24∣+0.07×∣f-70∣+0.5×∣v-2∣式中的S为综合舒适度;t为气温(℃);f为相对湿度(%);v为风速(m/s)。本文利用30a的气候资料计算闽东北各县市区综合舒适度,并确定综合舒适度S≤4.55为舒适;4.55 9.00为极不舒适,较舒适和舒适的月份均适合旅游,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综合舒适度评价表

2.2 气候生理指标方法

气象要素中的温度、风速、湿度和日照4个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影响最为敏感,反应人体气候舒适度的指标应是一组综合的气候生理指标,本文选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综合作为指标,认为它比较客观和科学,能综合反映日照、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对旅游气候舒适程度的影响。

式中:t-气温(℃),f-相对湿度,v-风速(m/ s),s-日照时数(h/d)。本文利用闽东北30a气候资料,计算各县市区逐月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值(计算结果见表2、表3),根据表4的生理气候评价标准分别确定THI和K所对应的感觉程度(评价结果见表2、表3),然后根据表4气候适宜度的确定原则综合确定各县市逐月的气候适宜度(见表5)。

表2 温湿指数及评价

月份县市 THI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蕉城数值10.610.512.816.920.824.827.126.624.220.616.612.5评价冷冷冷凉舒适舒适热暖舒适舒适凉冷霞浦数值10.210.112.216.420.624.52726.724.120.316.312.1评价冷冷冷凉舒适舒适热暖舒适舒适凉冷福安数值10.510.913.417.721.424.827.126.624.220.416.112.1评价冷冷冷舒适舒适舒适热暖舒适舒适凉冷福鼎数值9.69.912.316.720.624.226.826.423.82015.711.5评价冷冷冷凉舒适舒适暖暖舒适舒适凉冷古田数值9.710.713.617.820.12425.725.323.219.415.111评价冷冷冷舒适舒适舒适暖暖舒适舒适凉冷柘荣数值6.87.410.515.118.521.92423.320.716.812.68.6评价冷冷冷凉舒适舒适舒适舒适舒适凉冷冷寿宁数值6.26.81014.417.921.123.422.720.116.111.87.9评价冷冷冷冷舒适舒适舒适舒适舒适凉冷冷周宁数值6.26.99.914.417.720.923.122.419.815.911.77.8评价冷冷冷冷舒适舒适舒适舒适舒适凉冷冷屏南数值6.77.510.614.918.121.223.122.420.116.312.18.2评价冷冷冷冷舒适舒适舒适舒适舒适凉冷冷

表3 风效指数及评价

表4 气候舒适度及生理气候评价指标

表5 闽东北气候适宜度评价表

3 闽东北旅游气候适宜性的分析

3.1 综合气候舒适度的评价

根据表1的计算结果可见,闽东北的舒适度是较高的,出现不舒适和极不舒适的频率较低,沿海及低海拔县市适游期为4—11月,高海拔内陆山区的柘荣、寿宁、周宁、屏南适游期因海拔高、气温低相对缩短1个月,为4—10月。

3.2 气候适宜度的评价

根据表5的计算结果,气候适宜度除“冷”“热”以外的为适宜旅游气候。由于该计算方法比综合气候舒适度多考虑了日照因素,因此计算得出各县市区的适游期相对要短一些,而且是间断的,具体为沿海(蕉城、霞浦、福鼎)及低海拔县市(古田、福安)适游期为4—6月、9—11月,高海拔内陆山区的柘荣、寿宁、周宁、屏南适游期为5—10月。

3.2.1 最适宜月份

从表5可知最适宜旅游月份:沿海为4—6月和9—11月,内陆高海拔山区为4—6月和9—10月,旅游感觉最为舒适,为最佳的旅游期。

3.2.2 最不适宜月份

根据表5可知,闽东北最不适宜旅游月份沿海县市为12月至次年3月和7月,内陆海拔山区为11月至次年3月。沿海和内陆小盆地地区夏季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7月份温度较高,有短暂的酷暑天气,但根据表4的评价指标及温湿指数THI计算结果,7月只有沿海的霞浦、蕉城、福安为热,其他县市均为暖或舒适,而风效指数只有沿海霞浦、蕉城、福安、福鼎等县市区为暖热,其他县均为暖;8月份只有蕉城、福安较闷热外,其它县市也较为舒适。因此内陆高海拔山区的旅游景点如屏南白水洋、鸳鸯溪,周宁九龙际、鲤鱼溪,寿宁的杨梅洲、西浦,福安冰臼、白云山等相对于城市的炎热来说,7—8月份也属于相对舒适的旅游期,是避暑旅游的旺季,相反冬季沿海地区相对山区和北方地区可开展避寒旅游活动,沿海和山区旅游气候资源互补性强。

3.2.3 综合评价

根据最适宜旅游月份和最不适宜月份的分析可知,闽东北旅游气候资源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有很强的互补性,夏季7、8月份沿海县市闷热,地处西部高海拔山区的柘荣、寿宁、周宁、屏南都温度适中,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份相反,内陆山区气温在10℃以下,天气寒冷,不适宜旅游,而沿海地区都阳光明媚,气候温和。这种旅游气候资源的地域差异的互补,为闽东北不同季节旅游线路的设计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使闽东北形成了以白水洋为龙头的亲水游线路;以太姥山、三都澳为龙头的滨海风光旅游线路;以畲族风情、佛教文化、红色文化为特点的文化观光旅游。

3.3 灾害天气对旅游的影响评价

影响闽东北旅游的灾害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低温阴雨。

台风(热带气旋):每年登陆或影响的台风(热带气旋)有3~4个,始于5月,终于10月,主要集中于7—9月,占78%。台风(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风、暴雨、风暴潮易造成洪涝、大风等气象灾害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旅游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夏季旅游应注意避开台风影响的天气。

暴雨:闽东北地区的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即在梅雨季和台风季,其中6月份最多,9月份次多,台风暴雨危害较大,短历时的强降水易造成山洪爆发,同时伴随暴雨的雷电、大风也会给旅游带来影响,应注意科学防范。

低温阴雨:春季(2—4月)冷暖空气交汇控制本区,天气忽冷忽热,气温在回暖过程中常包含着降温伴随阴雨的时段,光照偏少,影响旅游,为本区的旅游淡季,旅游应选择冷头暖尾抢晴赏春观景。

4 闽东北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4.1 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开发避寒、避暑度假旅游

对闽东北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广泛、具体、深入的调查,进行旅游气候资源区划,拓宽旅游时间、空间,利用滨海与内陆山区的气候差异,根据不同季节和细分游客群体,分别开发避寒、避暑度假旅游,同时进一步考察、挖掘旅游气象景观,为深入发掘利用旅游气候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4.2 加强旅游气象服务

旅游活动与气象条件息息相关,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旅游气象服务更加精细、准确、人性化,在常规的公众气象信息基础上进行开发和研究,提高针对性,开发专门的旅游气象预报,如舒适度指数、紫外线指数、穿衣指数,与旅游管理部门合作建设旅游气象服务及预警系统,提高旅游气象的监测和预报服务水平,科学开发旅游项目和合理安排旅游行程,同时对可能发生灾害性天气提供预测、预防,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3 保护生态气候环境,促进旅游资源优势的发挥

闽东北旅游资源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其优势是山、海、川、岛、水等,而气候条件是形成这些自然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旅游开发中,要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科学规划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资源保护,避免建设性破坏和管理不善造成损失,保护好气候和生态环境是实现闽东北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5 结 语

近年来,随着闽东北旅游知名度的提高和交通路网的形成,将极大推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正确利用旅游气候资源,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和开发旅游产品,对发展当地旅游事业有重要意义;正确应用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旅游行程,组织旅游活动,趋利避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研究旅游气象服务,提高预报的准确率,为旅游景点、旅游企业、游客提供有针对性、准确、精细的天气预报任重而道远。

[1] 高绍凤,朱瑞兆,陈万隆,等.应用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 吴 兑,邓雪娇.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3] 范正业,郭来喜.中国海滨旅游气候适宜性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4):304-311.

*本文受福建省宁德市气象局2008年科研课题基金资助

2010-07-09

猜你喜欢

气候资源利用评估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规范气候资源保护利用 服务美丽河南建设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为气候资源立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安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标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