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g/PMMA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2011-09-24范敬辉吴菊英

化学工程师 2011年1期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无机X射线

张 凯,范敬辉,马 艳,吴菊英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总体工程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900)

科研与开发

Ag/PMMA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张 凯,范敬辉,马 艳,吴菊英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总体工程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900)

纳米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g/PMMA)复合粒子是一种新型的功能粒子,可以有效利用昂贵金属纳米粒子组元的独特性能,是高表面能金属纳米粒子稳定化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在超声波场中用表面活性剂SDS对纳米Ag粒子进行亲油化处理,然后在N2保护下利用超声波的分散、粉碎、活化、引发等多重作用,在实现纳米Ag粒子在反应介质中纳米分散的同时,引发单体甲基丙烯酸丁酯在纳米Ag粒子表面发生分散聚合反应,制备出Ag/PMMA(银/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复合粒子,并运用SEM、TEM、FTIR、XPS、TGA、XRD等测试手段对Ag/PMMA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

复合粒子;制备;表征

Abstract:Nano-Ag/polymethylmethacrylate composite particle is a kind of new type function particle.These composite particles c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particular properties of nano noble metal particles,and realize stabilization.In this paper,the Ag/PMMA 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teps.First,the nano-silver particles were pretreated with the surfactants lauryl sodium sulfate(SDS)under ultrasonic irradiation.Second,the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in a water-methanol medium,with poly(N-vinyl pyrrolidone)(PVP)as stabilizer and 2,2′-azobisizobutyronitrile(AIBN)as initiator in the presence of nano-silver particles was initiated with N2purging through ultrasonic irradiation by taking its advantages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dispersion,crushing,activation,and initiation.Finally,the composite particles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TEM,FTIR,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and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XRD).

Key words:composite particle;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无机/有机复合粒子兼具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优点,如在保持有机高分子优良的成膜性、透明性和柔软性的基础上,又具有无机材料的不燃性、耐擦伤性、耐溶剂性、高硬度等优点,在粘合剂、生物医学、药物、信息情报、聚合物改性、催化载体、光电子吸收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1]。纳米银/聚合物复合粒子可以实现组元材料的优势互补或加强,经济有效地利用昂贵金属纳米粒子组元的独特性能,是高表面能金属纳米粒子稳定化的有效途径[2]。

一般而言,无机粒子多为亲水性,对于大多数油性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反应难以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对无机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亲油化处理,可使单体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发生原位聚合。Xia等采用超声波引发乳液聚合反应来制备SiO2/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复合粒子[3]。Bourgeat-Lami等采用Stober方法在醇体系中合成出球形纳米SiO2,然后在纳米SiO2表面引发苯乙烯原位分散聚合,得到了SiO2/PS复合粒子[4]。目前,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笔者曾用超声波引发分散聚合体系制备出了Ag/PS复合粒子,并对Ag/PS复合粒子的包覆结构进行了表征[5]。在各种单体的分散聚合文献中,研究最多的是苯乙烯,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报道并不多[6,7],还未见用超声波引发分散聚合体系制备Ag/PMMA复合粒子的报道。本文利用超声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在纳米Ag粒子表面发生分散聚合反应,制备出了Ag/PMMA(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成都化学试剂厂,经NaOH溶液洗涤后减压蒸馏处理);偶氮二异丁腈(AIBN北京化工厂,经重结晶处理);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Mw=40000天津市津宇精细化工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成都化学试剂厂);甲醇(重庆化学试剂厂),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Ag纳米粒子(平均粒径35nm,深圳尊业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1.2 复合粒子的制备

[5],只是反应介质改为甲醇与水的混合体系,反应条件为400W×3.0h。

1.3 复合粒子的表征

用扫描电镜(日立S-450型)和透射电镜(日本,JEM100-CX型)观测复合粒子的表观形貌及粒径;用Nicolet20SXB-IR型红外光谱仪测试复合粒子的红外光谱;用德国NETZSCH公司生产的STA 449C型热分析仪进行复合粒子的TGA及DTA测试,升温速率为20℃·min-1;用日本理学Dmax/Ⅱ-RB型X射线衍射仪进行复合粒子的XRD测试;用NP-1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定复合粒子表面上Ag纳米粒子的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复合粒子的SEM及TEM

图1为Ag/PMMA复合粒子的电镜照片。

(a)SEM (b)TEM

图1 Ag/PMMA复合粒子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照片Fig.1 SEM(a)and TEM(b)photographsof Ag/PMMA composite particles

从图1(a)中可知,用分散聚合法制备的Ag/PMMA复合粒子呈球形,粒径分布较均匀,表面基本光滑,无明显的小颗粒(纳米Ag粒子)存在于PMMA外部,表明纳米Ag粒子基本处于PMMA的内部,实现了对纳米Ag粒子的包覆。Ag/PMMA复合粒子的结构也可通过图1(b)来表征,虽然由于Ag/PMMA复合粒子的尺寸较大,透射光无法形成有效穿透而清晰成像,但从其边缘地带仍可发现深色的纳米Ag粒子处于PMMA的内部[8]。

2.2 复合粒子的FTIR光谱

图2为几种粒子的红外光谱图。

图2 不同粒子的红外光谱图Fig.2 FTIR spectra of particles

从图2中可以看出,制备的Ag/PMMA复合粒子既体现了纯PMMA的特征吸收峰,又体现了纳米Ag粒子的特征吸收峰,表明该体系中二者共存,但它又不是两种材料的简单加和,被PMMA包覆的纳米Ag粒子的FTIR吸收峰的峰位和峰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纳米Ag粒子在1365和1595cm-1处的羧酸根离子特征吸收峰复合后变为1400和1601cm-1,且峰形变窄,强度减弱;3102和998cm-1处的羟基特征吸收峰复合后基本消失;PMMA在1680cm-1处的羰基特征吸收峰复合后变为1720;1148和1194cm-1处的C-O-C伸缩振动峰复合后变为1164和1200cm-1。纳米Ag粒子被PMMA包覆后,特征吸收峰均向高波数区发生了移动,表明Ag/PMMA复合粒子中生成了新的化学结构,即SDS中的C12OSO3-与Ag+由于静电吸引及局域场作用形成了强的化学键合[9]。

2.3 复合粒子的TGA及DTA分析

图3为PMMA及Ag/PMMA粒子的TGA曲线。

图3 不同粒子的热重分析曲线Fig.3 TGA curvesof PMMA and Ag/PMMA composite particles

从图3中可知,在250℃以前,PMMA及Ag/PMMA粒子失重很小,体系中低分子物质和杂质较少;当温度高于250℃时,PMMA开始发生热分解,随着温度的升高,PMMA含量逐渐减少;当温度为400℃时,PMMA的热分解结束,体系中剩余的量即为Ag2O的质量,通过换算可求得Ag/PMMA复合粒子中Ag粒子的含量。Ag粒子理论添加量分别为2%、5%和10%的Ag/PMMA复合粒子中的Ag粒子含量(TGA测试),分别为1.56%、4.10%和7.93%,表明Ag粒子在PMMA粒子中的分布不均匀[10]。

图4 不同粒子的量热分析曲线Fig.4 DTA curves of PMMA and Ag/PMMA composite particles

在PMMA发生热分解的同时,包覆在PMMA中的Ag粒子被一下释放出来后,迅速与O2发生氧化反应而放出热量,对应于DTA曲线上在390℃出现的放热峰。Ag/PMMA复合粒子中包覆的Ag粒子越多,放热量越大。

2.4 复合粒子的XRD分析

由于X射线可以穿透有机高分子物质,所以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来判断复合粒子中是否含有Ag粒子。图5为PMMA及Ag/PMMA粒子的XRD谱图。

图5 不同粒子的X射线衍射图谱Fig.5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particles

从图5可知,Ag/PMMA复合粒子中出现的三强峰出现在 2θ=37.024°、43.101°和 63.332°,分别对应于Ag粒子的(111)晶面、(200)晶面和(220)晶面,与 Ag粒子的三强峰特征谱线(2θ=38.279°、44.198°和64.464°)基本吻合,表明复合粒子中确实包裹有Ag粒子。此外,Ag/PMMA复合粒子的XRD谱图中还出现PMMA的馒头峰(2θ=14.394°和30.466°)。Ag/PMMA复合粒子中出现的Ag粒子的三强峰和PMMA的馒头峰的位置均发生了一定的偏移,表明Ag粒子与PMMA之间生成了新的化学结构,并非简单地共混体[11,12]。从图5中还可以看出,随着Ag/PMMA复合粒子中Ag粒子含量的增加,Ag粒子三强峰的强度逐渐增大,PMMA的馒头峰的强度逐渐减小,表明Ag粒子在PMMA粒子中的含量逐渐变大,这与TGA测试结果是一致的。

2.5 复合粒子的XPS谱

图6为Ag/PMMA复合粒子的XPS谱图。

图6 Ag/PMMA复合粒子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Fig.6 Surve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 of Ag/PMMA composite particles

由图6可知,每种元素的结合能位置基本上没有变化。通过计算可求得1#和2#Ag/PMMA复合粒子表面元素的含量分别为0%和0.68%,小于复合粒子中Ag粒子的实际含量(TGA测试结果分别为4.10%和7.93%),表明Ag粒子大部分位于Ag/PMMA复合粒子的内部,表面存在少量的Ag粒子。从图6中还可看出,当Ag粒子用量为10%时,XPS谱图中出现了Ag的吸收峰,表明随着Ag粒子用量的增加,Ag粒子在PMMA粒子中分布密度变大,包覆层厚度减小,包覆效果减弱,少量Ag粒子未被包覆或位于复合粒子的浅表层,可以被XPS检测到[13]。

3 结论

在超声波作用下,不仅可以实现纳米Ag粒子的分散、粉碎和活化,而且可以促进表面活性剂SDS在Ag粒子表面的吸附和MMA的原位分散聚合反应的发生。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复合粒子呈球形,表面光滑无明显缺陷,粒子与粒子之间分散性很好。随着Ag粒子用量的增加,复合粒子包覆率有所下降,当Ag粒子用量低于10%时,包覆率大于75%,实现了对大部分Ag粒子的有机包覆。

参考文献

[1]柯扬船.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曾戎,容敏智,章明秋.纳米银粒子/有机溶剂的界面作用、分散性及光学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00,14(5):475.

[3]H.Xia,C.Zhang,Q.Wang.Studyon Ultrasonic Induced Encapsulating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PresenceofNanoparticles[J].J.Appl.Polym.Sci.,2001,80:1130.

[4] E.Bourgeat-Lami,J.Lang.Encapsulation of Inorganic Particles by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in PolarMedia[J].J.Colloid InterfaceSci.,1998,197:293.

[5]张凯,黄渝鸿,范敬辉.超声波引发苯乙烯分散聚合反应制备Ag/PS复合粒子[J].材料导报,2008,22(6):153-156.

[6] Jung M.Lee,Byung H.Lee.The effect of polystyrene-block-poly(4-vinylpyridine)prepared by a RAFT method in the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ofMMA[J].Polymer,2006,47:3838-3842.

[7] Gijung Kim,Samuel Lim,Byung H.Lee.Effect of homogeneity of methanol/water/monomermixture on themode of polymerization of MMA[J].Polymer,2010,51:1197-1201.

[8]黄惠忠.纳米材料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9]刘玉鑫.波谱分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10]刘振海,陈学思.聚合物量热测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1]刘粤惠,刘平安.X射线衍射分析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2]祁景玉.X射线结构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13]周玉,武高松.材料分析测试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g/PMMA com posite particles*

ZHANG Kai,FAN Jing-hui,MA Yan,WU Ju-ying
(Institute of System Engineering,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Mianyang 621900,China)

TQ325

A

1002-1124(2011)01-0001-04

2010-11-26

国防科工局资助技术基础项目(2009JS.2.3)

张 凯(1973-),男,高级工程师,材料学博士,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猜你喜欢

甲基丙烯酸甲酯无机X射线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无机渗透和促凝剂在石材防水中的应用
悬浮聚合法制备窄尺寸分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微球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加快无机原料药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途径
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及性能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乙酰丙酮钕掺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光学光谱性质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医用非固定X射线机的防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