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决高下 成败在自身:“十胜十败论”及其借鉴价值

2011-09-18潘开兴

中国石化 2011年8期
关键词:袁绍劣势启迪

□ 潘开兴

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烽火岁月里,袁绍与曹操的角逐格外引人注目。面对军事实力强大的袁绍集团,曹操问策于谋士荀彧和郭嘉。荀、郭回答说,“今绍(袁绍,下同)有十败,公(曹操,下同)有十胜,绍虽强,无能为也”,袁绍虽然暂时强大,但最终必为曹操所打败。这便是东汉史上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读史可以明智”。这则故事虽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之久,但今日仔细品来依然余香绵绵,令人回味无穷。其无论对于我们个人修养还是对于企业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价值。

现对“十胜十败论”之要点简述如下:

其一,“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这是在行事风格和作风上袁绍之劣势、曹操之优势。

其二,“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这是在道义上袁绍之劣势、曹操之优势。

其三,“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上下知制,此治胜也”。这是在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上袁绍之劣势、曹操之优势。

其四,“绍外宽内忌,用人疑之,所用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敏,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也”。这是在用人和度量上袁绍之劣势、曹操之优势。

其五,“绍多谋而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这是在谋略上袁绍之劣势、曹操之优势。

其六,“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皆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这是在德性上袁绍之劣势、曹操之优势。

其七,“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及,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这是在仁政上袁绍之劣势、曹操之优势。

其八,“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这是在明察和治内上袁绍之劣势、曹操之优势。

其九,“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这是在文治上袁绍之劣势,曹操之优势。

其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这是在军事上袁绍之劣势、曹操之优势。

荀彧、郭嘉基于上述分析,得出了曹操必胜、袁绍必败之论断。果不其然,在荀、郭作出该结论三年之后即公元200年,官渡一战,曹操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乃至统一全国初步奠定了基础。

“十胜十败论”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迪及借鉴价值呢?一言以蔽之:素质决高下,成败在自身。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取决于领导者、决策者的自身素质和作风,领导者、决策者不能不把强化素质、端正作风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赵天奇 作

启迪之一:提倡崇礼尚仪,摒弃繁文缛节。崇礼尚仪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应该带头传承和弘扬,但凡事都要讲适度、讲实用,超出适度实用的界限便有陷入形式主义的危险,便要犯袁绍“繁礼多仪”的错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崇礼尚仪,一切为正常交往所需要的礼仪、礼节必须讲,一切为工作所需要的好形式必须要。但是一切脱离实际、于事无补的繁文缛节和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的东西则坚决不能要,因为这些东西有百害而无一利,既影响工作效率又劳民伤财。在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应始终把反对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作为重要内容。

启迪之二:坚持以人为本,搞好民心工程。袁、曹之争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曹操之所以打败袁绍,在于他某种程度上对老百姓施以仁政,赢得了民心。今天要搞好国有企业也情同此理,即必须首先赢得广大职工之心,这是企业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之本。要搞好国有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必须尊重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必须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必须充分反映广大职工的愿望和心声,必须妥善解决广大职工的诉求和实际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要统筹协调好各个层面的利益关系。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不能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提到会上、挂到网上,而要真心诚意、重诺守信、身体力行,以实实在在的效果让职工群众心悦诚服。

启迪之三:研究经济规律,善于灵活应变。曹操所以打败袁绍,在于他顺应历史潮流,了解战争规律,熟悉军事斗争艺术,善于根据形势变化灵活应对和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商场如战场,深入研究和掌握企业运作规律,不囿成规、灵活应变是企业的制胜之道。国有企业要想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成为强者,高层领导者必须像军队的高级将领一样进入战争状态,必须冷静应对企业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必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及企业的内在规律,必须深入研究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必须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理念,必须大力提升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和掌握发展企业的真本领。同时,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发展方式、体制机制以及引才聚才用才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使企业永葆青春活力,打造百年老店。

启迪之四:开阔胸襟视野,善于识才用才。曹操有个突出的长处,就是爱才惜才,而且善于识才用才。他胸襟宽广,用人不论亲疏远近,秉持唯才是举,从而将一大批具有文韬武略的贤达俊杰聚集于旗下,这是曹操战胜袁绍的关键。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应该认真剖析自己。第一,是否有开阔的胸襟,切忌像袁绍一样小肚鸡肠、嫉贤妒能,生怕下属超过自己而埋没、压制和打击人才。第二,能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应坚持五湖四海,切忌拉山头、闹宗派,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尤其要努力突破亲情、人情、友情等狭隘怪圈的束缚,把党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用才标准落到实处,要时刻警惕被亲戚、朋友、同学、同乡等“圈子”里的人包围而湮灭了良知,迷失了自我,践踏了公正。第三,是否善于识才更要善于用才。善于用才的关键是“唯才所宜”,即扬长补短,“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优势和强项。

启迪之五:崇尚埋头实干,坚决反对空谈。袁绍大败于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夸夸其谈、沽名钓誉,治军治民决策施政严重脱离实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条古训必须时刻铭记。搞好国有企业最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最忌讳的是搞花架子、只说不干。要搞好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华而不实的不良作风。要崇尚埋头实干,坚决反对空谈。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企业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上,放在广大职工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急所盼上,而不应放在个人名利的小算盘上,更不要整天忙忙碌碌、飘来飘去“作秀”、“造势”。要高度警惕虚荣美誉之诱惑,学习和磨练清醒冷静、淡泊淡定的真功夫。因为真正的威望和荣誉不是跑来要来的,不是煞费苦心“秀”出来、“造”出来的,也不是少数人标榜和吹捧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是广大职工群众发自内心的钦佩凝结而成的。金碑银碑比不上老百姓的口碑。那些“秀”出来、“造”出来、“吹”出来的东西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

启迪之六:坚持从严治企,科学规范运作。严是爱,宽是害。袁绍惨败的一个严重教训就是“以宽济宽”,治政不严、治军不严、治下属不严。这个教训给予我们的启示极其深刻:我们一些企业搞不好,经济效益上不去,安全事故不断,少数干部违法乱纪甚至犯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和监督管理不严,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不力。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从严治企,从严治班子,从严带队伍,从严教育管理干部职工。要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坚决反对歪风邪气。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干部,要学习曹公以猛政治乱世的气魄,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承担责任,不怕得罪人。同时,要健全制度,定立规矩,规范程序,使企业能够在科学规范的法制轨道上运行。

启迪之七:善于抓住机遇,快速果断决策。兵贵神速是打仗的显著特点。速者胜,缓者败;勇者胜,怯者败。在不少情况下,战争胜负即取决于分秒之间。袁绍大败于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多谋而少决”,该果断决策时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贻误了战机。今天的商场与过去的战场有许多相似,市场瞬息万变,商机稍纵即逝。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决策者要善于捕捉商机,快速反应、快速应变、果断决策,切忌前怕狼后怕虎左顾右盼,不要总是研究来研究去不作决断。优柔寡断、决策迟缓有两大成因:一是对需要决策的事情看不透、拿不准、心中无数,担心决策失误。二是受到利益、人情等关系的羁绊而有所顾忌。前者需要提高分析判断和把握全局的能力来解决,后者需要增强责任心、事业心来解决。作决策应该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主要看解决问题的大方向和基本趋势及其基本条件,有基本把握即可下决心,而不必苛求对所有细枝末节全都弄得一清二楚再决定,不能奢望解决问题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决策。因为等到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时候,很可能商机早已无情地逝去,制高点早已被竞争对手抢占。其结果,决策、方案虽是百分之百完美,但收获的果实却只有百分之几甚至是零。

猜你喜欢

袁绍劣势启迪
劣势或许会成为优势
近亲繁殖:并非全部是劣势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袁绍其实不无能
袁绍其实不无能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
自然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