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茎瘤芥新品种涪杂7号的选育

2011-09-11胡代文周光凡高明泉吴朝军

中国蔬菜 2011年20期
关键词:涪陵区永安小叶

胡代文 周光凡 高明泉 冷 容 张 红 李 娟 肖 丽 吴朝军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重庆 408000)

茎瘤芥新品种涪杂7号的选育

胡代文 周光凡 高明泉 冷 容 张 红 李 娟 肖 丽 吴朝军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重庆 408000)

涪杂7号是以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45-1A为母本,自交系LF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茎瘤芥一代杂种。耐先期抽薹,播期长,适应性广,瘤茎近圆球形,皮色浅绿,无蜡粉,无刺毛,中瘤稍大于侧瘤,肉瘤钝圆,间沟浅。瘤茎前期膨大速度快,菜形好,鲜食加工兼用,能在8月20~25日〔比正常播期提早15~20d(天)〕播种,11月下旬~12月上旬收获。适宜重庆市海拔600~800m茎瘤芥产区作早熟鲜食蔬菜栽培,也可作加工原料栽培。作早熟鲜食栽培一般每667m2产量1200~1500kg,作加工原料栽培每667m2产量2500~3000kg。

茎瘤芥;涪杂7号;一代杂种;胞质雄性不育系

1 选育过程

涪杂7号是以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范永红 等,2001)96145-1A为母本,自交系LF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茎瘤芥一代杂种。母本96145-1A是1992年3月利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的芥菜型油菜不育系欧新A(Ouxi-nA)为不育源,浙江省地方品种半碎叶为父本,通过杂交和连续7次回交培育而成,不育性状稳定,不育度100%,不育株率100%。该不育系株型直立,生长势较强,晚熟,瘤茎扁圆形,菜形较好,耐先期抽薹,耐寒性强,适应性较广,瘤茎前期膨大速度较慢。父本 LF是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收集的资源材料,2004年在海拔1050m的涪陵区武陵山利用其有利于先期抽薹的气候条件,经3代定向选择育成的株系。该父本系株型较直立,生长势一般,中晚熟,瘤茎圆球形,菜形好,丰产性好,较耐先期抽薹,瘤茎前期膨大速度较快。

2006年3月配制杂交组合,2006年8月~2009年1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生长整齐、株型较紧凑、耐先期抽薹、菜形好、瘤茎产量高的组合96145-1A×LF。2009~2010年参加重庆市茎瘤芥新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重庆市茎瘤芥新品种生产试验,2009~2010年进行抗TuMV鉴定和加工性能测定。2011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涪杂7号。目前已在重庆市涪陵区、丰都县示范种植82.7 hm2。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7年在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乡武陵山村(海拔1050m)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永安小叶为对照,8月26日播种,小区面积6.67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永安小叶2006年12月16日收获(达现蕾标准收获,下同),每667m2瘤茎产量为1070.0kg,涪杂7号2007年1月20日收获,每667m2瘤茎产量为1520.0kg,比对照永安小叶增产42.1%,差异极显著。2008~2009年继续在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乡武陵山村进行品种比较试验,8月22日播种,2009年1月14日参试品种同时收获,涪杂7号每667m2瘤茎产量为1850.0kg,比对照永安小叶〔1470.0kg·(667m2)-1〕增产25.9%,差异极显著。

2.1.2 区域试验2009~2010年参加重庆市茎瘤芥新品种区域试验,以永安小叶为对照,小区面积6.67m2,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2009年8月23~24日播种,12月19~29日收获;2010年8月21~24日播种,12月3~22日收获。试验结果表明(表1),2009、2010年涪杂7号在4个试验点的瘤茎产量均居第1位,2009年平均每667m2产量1349.9kg,比对照永安小叶增产29.0%;2010年平均每667m2产量1554.4kg,比对照永安小叶增产27.4%。涪杂7号丰产、稳产性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2.1.3 生产试验2010年在渝北区大胜镇、丰都县三合镇、涪陵区焦石镇、本所进行生产试验,以永安小叶为对照,大区面积300~333m2,8月21~24日播种,12月3~22日收获。试验结果表明(表2),涪杂7号在4个试验点均比对照显著增产,每667m2瘤茎平均产量1367.9kg,比对照永安小叶增产25.9%。涪杂7号具有较强的生产适应性,生长整齐,性状稳定,株型较紧凑,瘤茎产量高,皮较薄,菜形好。2009~2010年涪陵区焦石镇、马武镇、百胜镇进行生产示范,涪杂7号作加工原料栽培平均每667m2产量3078.0kg,比对照永安小叶2676.5kg·(667m2)-1增产17.5%。

表1 涪杂7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2 涪杂7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2 抽薹性

2006~2007年品种比较试验中,永安小叶先期抽薹率36.9%,涪杂7号先期抽薹率仅1.9%;2008~2009年品种比较试验中,永安小叶先期抽薹率6.2%,涪杂7号没有出现先期抽薹;2009~2010年区域试验中,涪杂7号平均先期抽薹率0.1%,对照永安小叶平均先期抽薹率4.5%,涪杂7号比对照降低4.4个百分点;2010年生产试验中,涪杂7号平均先期抽薹率0.4%,永安小叶平均先期抽薹率5.0%,涪杂7号比对照降低4.6个百分点(表3)。多年试验结果表明,涪杂7号具有较强的耐先期抽薹能力,尤其是在先期抽薹发生严重的年份,其耐先期抽薹的优势更为突出。

2.3 抗病性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由本所植物保护研究室对涪杂7号进行了3次室内苗期人工接种抗TuMV鉴定,对照为永安小叶,人工接种毒源是经过3次单斑分离纯化的TuMV株系(TuMV-FL01)。鉴定结果表明,永安小叶平均发病株率97.8%、病情指数90.7;涪杂7号发病株率86.8%、病情指数81.8,按李新予等(1992)对品种抗性的划分标准,属感病类型,但涪杂7号发病率比对照低11.0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比对照低8.9,发病程度略低于对照。

2.4 加工性能及品质

2009~2010年在本所榨菜研究室进行加工性能测定,涪杂7号瘤茎的皮筋含量、空心率、风脱水成菜率分别为6.2%、6.7%、34.0%,对照永安小叶分别为6.7%、10.5%、33.5%。2011年1月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对瘤茎的粗纤维和粗蛋白进行了测定,涪杂7号瘤茎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7.1%、10.0%,低于对照永安小叶(34.1%和11.0%),涪杂7号瘤茎的品质优于对照永安小叶。

表3 涪杂7号先期抽薹率调查结果

3 品种特征特性

涪杂7号株高50~55cm,开展度60cm,株型较紧凑;叶椭圆形,绿色,叶面微皱,刺毛较少,无蜡粉,叶缘细锯齿,裂片4~5对;瘤茎近圆球形,皮色浅绿,无蜡粉,无刺毛,瘤茎上每一叶基外侧着生肉瘤3个,中瘤稍大于侧瘤,肉瘤钝圆,间沟浅。作加工原料栽培营养生长期155~160d(天),瘤茎膨大期105~110d(天);作早熟鲜食栽培营养生长期105~110d(天),瘤茎膨大期50~55d(天)。耐先期抽薹能力强,播期弹性大,叶片较直立,耐肥,丰产性好。早熟鲜食栽培一般每667m2瘤茎产量1200~1500kg,加工原料栽培一般每667m2瘤茎产量2500~3000kg。适宜重庆市海拔600~800m茎瘤芥产区作早熟鲜食蔬菜栽培,也可在海拔800m以下地区作加工原料栽培。

范永红,周光凡,陈材林.2001.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其主要性状调查.中国蔬菜,(5):4-7.

李新予,王彬,余家兰.1992.芥菜品种资源对芜菁花叶病毒抗病性鉴定研究.植物保护,18(2):6-8.

A New Tumorous Stemmustard FlHybrid —‘Fuza No.7’

HUdai-wen,ZHOUguang-fan,GAOming-quan,LENG Rong,ZHANG Hong,LI Juan,XIAO Li,WU Chao-jun
(Fulingdistrict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ongqing408000,China)

‘Fuza No.7’is a new tumorous stemmustard F1hybriddeveloped by crossingcmS line96145-1A as female parent and self line LF asmale parent.It is resistant to premature bolting,and hasgreat elasticity for sowingdate,strong ecological adaptability.Its tumorous stem is round in shape and has compact plant type.It can be sown in August20-25(15-20days earlier than normal)and be harvested inmid November to earlydecember.It i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the area with altitude between600-800m in Chongqing as an earlymaturing variety or rawmaterial for processing industry.Its yield isgenerally18.0-22.5 t·hm-2as early cultivation or37.5-45.0 t·hm-2as raw processingmaterial.

Tumorous stemmustard;‘Fuza No.7’;F1hybrid;Cytoplastmale sterile

S637.3

A章编号:1000-6346(2011)20-0107-03

2011-06-14;接受日期:2011-08-16

重庆市涪陵区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涪科委发(2006)18号〕

胡代文,男,高级农艺师,专业方向:茎瘤芥育种及栽培,电话:023-72166401,E-mail:hdw_en@163.com

猜你喜欢

涪陵区永安小叶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长安永安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涪陵区农学会召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培训会
众志成城 迎着困难勇战疫情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战疫窥斑
苹果小叶病的防治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小叶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永安桥 百年永安
分析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