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诱变在提高毛霉抗菌活性中的应用研究

2011-09-04赵昌会罗静瑶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22期
关键词:氯化锂毛霉亚硝酸钠

赵昌会,罗静瑶

(1.湖南科技学院生化系,湖南 永州 425100;2.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在腐乳的酿造过程中,不仅对腐乳独特风味的形成有关键作用,而且其产生的多种酶类,如活性蛋白酶中的抗菌肽、细菌素、溶菌酶等都具有抗菌及抑菌功能,从而使腐乳能保存较长时间。毛霉菌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腐乳的产量和质量。优良的生产菌种往往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性状退化现象,从而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不能正常生产。因此,对生产菌种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抑菌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孢子数量多的菌株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笔者通过紫外线-氯化锂及亚硝酸钠复合诱变,以期筛选出高抑菌活性的毛霉菌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菌株:毛霉M1(分离于广合腐乳);指示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蜡样芽孢杆菌(湖南科技学院微生物实验室);马铃薯和豆腐(市售)。

1.2 培养基

PDA培养基;PSA培养基;诱变培养基(参考吴红艳并加以改进):PSA培养基加入3 g K2HPO4,1.5 g MgSO4•7H2O, 1.5 g LiCl,pH自然;生物测定培养基。

1.3 试验方法

1.3.1 孢子悬液的制备从广合腐乳中分离出毛霉M1,并通过纯化培养出其成熟孢子。用生理盐水将毛霉M1的成熟孢子制成孢子悬液,倒入灭菌的150 mL三角瓶中,振荡25~30分钟,使孢子分散和活化,过滤,制备成孢子数约107个/mL的单孢子悬液。

1.3.2 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开紫外灯(15W)预热30分钟,使光波稳定;取10 mL孢子悬液于无菌的培养皿中,置于离紫外灯30 cm的磁力搅拌器上;打开搅拌器,使孢子液分别在紫外灯下照射0(对照)、1、2、3、4、5、6、7、8分钟;照射后在暗光条件下,取1 mL的诱变菌悬液加入到无菌试管中冰浴1小时,以抑制突变株中的修复酶活性,从而提高诱变率;将冰浴后的菌液0.5 mL涂布于诱变培养基上;做3个平行,以未经诱变的菌液作为对照;25℃避光培养3天,计算相对致死率,挑选生长速度快、孢子数量多的菌株进行保藏。

1.3.3 亚硝酸钠诱变处理取0.2 mol/L亚硝酸钠溶液1 mL于大试管中,加入1 mL经紫外诱变处理的孢子悬液后,立即加入pH 4.5的醋酸缓冲液1 mL,充分混匀后27 ℃水浴,诱变不同时间后加0.07 mol/L pH 8.6的Na2HPO4溶液2 mL以终止反应。然后将孢子悬液稀释10倍,取1 mL涂布于PDA平板上,25 ℃培养3天,计算相对致死率,并挑取菌落较大的菌株分离纯化。

1.3.4 诱变菌株的抑菌能力将筛选的突变株接种到豆腐上发酵3天,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腐乳捣碎,制备无菌浸出液,取200 μL,加到含指示菌生物测定平板的滤纸片(约6 mm)上,30 ℃培养3天,利用直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的效果

孢子悬液经紫外照射不同时间后,取样稀释,涂布于诱变培养基上,以未诱变的孢子悬液作对照,培养3天,统计诱变致死率。结果显示,紫外线-氯化锂对毛霉的致死作用显著,120秒致死率接近80%,240秒几乎致死所有孢子(见图1)。因此,选取两株诱变时间为120秒、生长速度较快的菌株做进一步试验。

2.2 亚硝酸钠诱变的效果

将紫外线-氯化锂处理筛选的菌株培养于PDA平板上,25 ℃培养3天,分别制取孢子悬液,经亚硝酸钠处理,取10倍稀释的孢子悬液1 mL涂布于PDA平板上,25 ℃培养3天,计算结果如图2:经亚硝酸盐处理8~12分钟,致死率在70%~80%。因此,从诱变8分钟和12分钟的平板上挑取菌落较大的菌株,经纯化得到菌株A和B。与出发菌株相比,菌株A和B的菌丝较短,孢子颜色较深,A的菌丝呈白色,出发菌株和菌株B的菌丝呈浅黄色。

2.3 诱变菌株的发酵

将菌株A和B及出发菌株分别接种于PSA培养基上,培养3天后,取0.5 mL的菌悬液分别接种到新鲜豆腐(每块接种0.5 mL)上,25 ℃发酵3天。结果表明,诱变后的菌株接种的豆腐乳色泽偏黄,菌丝体不发达(图3)。

2.4 诱变菌株的抑菌能力

出发菌株经两次诱变后,接种于新鲜豆腐上,培养3天后,A和B菌株的菌丝均较少,颜色为淡黄色或金黄色;抑菌活性较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状芽孢杆菌的平均抑菌直径分别为18、14及13.5 mm,比出发菌株M1的抑菌直径分别大80%、55.5%及50%;对A和B菌株进行传代,均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3 结 论

以广合腐乳中分离得到的毛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氯化锂120秒诱变筛选出的突变株再经亚硝酸钠8~12分钟的诱变,得到A和B突变株,具有较强抑菌能力,传代3次,都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特别是B菌株,具有进一步研究及应用的价值。

[1]邵 伟,唐 明,李 铃,等.复合诱变在毛霉高产蛋白酶菌株选育中的应用[J].江苏调味副食品,2005,22(1):24-27.

[2]王瑞芝.中国腐乳酿造 (第二版)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吴红艳,郑喜群,姚 蕤,等.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选育羧肽酶高产菌株[J].中国调味品,2004,(6):15-17.

[4]王 惠,童应凯,吴兆亮,等.亚硝酸诱变选育黄霉素高产菌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6,27(8):17-19.

[5]王海燕,王腾飞,王瑞明.基于氯化锂复合紫外诱变:10-HDA高产菌株的筛选[J].食品科技,2007,32(12):29-32.

[6]刘云秀,吕开斌.毛霉紫外线诱变育种[J].中国调味品,2006,(2):20-24.

[7]祖国仁,辛雪娇,孔繁东,等.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筛选纳豆菌高抑菌活性菌株及培养条件研究[J].中国酿造,2009,30(4):187-189.

猜你喜欢

氯化锂毛霉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中红外光谱及热变性分析
采用螯合树脂去除锂盐中杂质硼的研究
N-钙黏蛋白抗体对毛霉菌丝感染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
亚硝酸钠价格上涨
碳纳米管/石墨烯负载四氨基钴酞菁电极用于亚硝酸钠的检测
氯化锂对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神经分化的影响
β结合素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植物乳杆菌AB-1降解亚硝酸钠的条件优化
米黑毛霉产凝乳酶固体发酵培养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