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在第一”:力保食品安全的排头兵

2011-09-04潘如丹

质量与标准化 2011年9期
关键词:收银老字号连锁

文/本刊记者 潘如丹

上海的南京路是享誉海内外的商业街,曾是不少“老字号”的落脚地。随着一大批世界高端品牌进军中国市场,寸土寸金的南京路备受青睐,以至于一批原本坐落其间的“老字号”渐渐难以立足。英国玛莎百货进驻上海南京路、取代老字号鸿翔百货的消息,曾一度令人扼腕叹息。

与此同时,同样有一批“老字号”商业企业,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还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上海第一食品商店(以下简称“第一食品”)便是这些绝不固步自封、紧跟时代发展的企业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食在第一”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

在有着“中华第一街”之称的南京路步行街上,知名的店铺鳞次栉比,但专门经营食品的名店,首屈一指就是第一食品。

第一食品始创于1954年,享有“中华老字号”美誉,扬名海内外。其经销20多个大类、近万种品牌食品,是全国最大的食品零售专业店。它从1952年在原上海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新新公司”旧址开门营业之始,不断历经整合:1954年4月1日,因行业及商业网点调整而更名为“中国食品公司上海市公司第一门市部”;1959年11月3日,正式更名为“国营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并沿用至1992年;1992年5月14日,改制为“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成立第一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管理以第一食品商店为品牌商号的连锁食品零售店。2006年更名为第一食品连锁发展有限公司。每一次调整不仅没有将其名称中的“第一”拿掉,而且每一次的调整都给第一食品带来了发展机遇。如今,其注册资金已经达到5 000万元。

食品安全牵动人心。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由于零售处于生产供应链的终端,是确保食品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地位尤其重要。正如黄浦区区长周伟所言:“食品安全是一项上至国务院下至各个食品生产企业和零售终端都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我们既要看到我们黄浦区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平稳、有序、可控,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第一食品从生产、运输、存储到零售,始终最为关注的就是食品的安全问题。早在2004年,第一食品就率先引入美国宇航食品的生产控制管理体系,并获得全国第一张食品零售及相关过程HACCP认证证书,成为同行业的示范。面对黄浦区副区长吴成提出的“企业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加强企业自律”的要求,第一食品果断地采取提前抽检的“一票否决”制,坚持将所有食品质量控制前移到供应“源头”。今年以来,已有几十种不合格食品被“一票否决”制排除在第一食品的商品列表之外。

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第一食品坚持将食品安全摆在首位,除对所有食品进行提前快速抽样检测、坚持每星期抽样检测外,一旦发现“定性指标”不合格的食品,就直接“撤柜”。第一食品作为食品零售终端企业,采取了4大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一是加强与生产商、供应商的沟通,组织开展供应商食品安全培训,邀请工商、质监等权威部门进行讲解,增强大家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二是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对于出现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加大处置力度;三是加强现场监管,对于食品质量存在疑问或受到消费者投诉的商品,立即下架整改;四是走访、考察高危食品的生产厂家和场地,对于发现的问题提出限时整改意见,逾期未改的进行严格处理或者退场处理。

上海市黄浦区副区长吴成视察第一食品

上海市第一食品连锁发展有限公司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现场

“食在第一”必须要有科技含量

在服务特色上,第一食品经过50余年的经验积累,逐步形成了品牌、规模、生产基地、企业文化、服务形式、人才团队等6方面优势。商店始终把食品安全、卫生放在第一位,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得“第一食品”这个品牌商号在消费者中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商店依托中华老字号品牌,不断拓展食品新领域,专业食品连锁、居家食品连锁、特色食品连锁已成规模。第一食品不仅具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管理经营团队,更在日常服务中处处体现出专业化、标准化和科技化。

“用科学体系管质量,不凭经验,而是凭检测数据说话”是第一食品公司严把质量关的“座右铭”。传统的食品销售一般靠“老法师”的经验,通过色、香、味、形等表面特征来判断食品质量状况,而现代食品销售更看重科学的数据,从而避免因人而异的质量判断标准。

为达到HACCP规定的温度控制要求,商店对经销的近万种食品一一核对,凡有温度储存要求的一律配备冷藏(冻)柜。不同的食品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在不同的温度上:西式肉制品2.9℃,奶酪2.3℃,卤味25℃,蜂王浆-18℃,而葡萄酒得平躺在11℃的“空调房”里......这些都有统一的标准和措施来保证食品进店后的质量。

老字号在于质量“老”、资历“老”,而不应该是包装老、管理模式老。第一食品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持续改进、质量为先、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和“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中。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之后,传统、专业食品大店的形象依旧,并且内涵更加丰富。

在信息化这一现代利器的运用上,第一食品正迈着大步,向世人展示着她那迷人的风采。如今,当你到第一食品南京东路店,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每个柜台都配有POS机,可以自主收银。以往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第一食品,似乎宽敞了很多,买单也不再需要排队了,少了一份购物的拥挤,多了一份消费的悠闲。这是第一食品自主开发并且应用非集中式收银管理软件所带来的成果。

类似第一食品这样要以柜组为独立运营单位的收银信息系统,国内并无先例。国内食品零售企业绝大多数借鉴超市大卖场的集中收银模式。作为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第一食品“一对一”的传统售卖方式,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口碑,特色经营模式是不可能改变的。第一食品无法借用也不可能借用目前市场上的任一成熟软件,收银管理软件系统,只有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对现有收银系统进行改造。经过艰苦的努力,第一食品在新的收银系统开发上取得较超市集中收银更具创造力的进步。新软件不仅使第一食品的购物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也给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

上海市第一食品连锁发展有限公司高分通过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

十佳快速包装技术能手现场展示

门店质量抽检

“食在第一”必须要有品牌战略

作为一家拥有50余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第一食品立足上海,走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实施零售品牌战略。副区长吴成说:“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将质量安全作为生存发展的根本,努力维护积累百年的商业品牌,继续提升全区食品生产企业的知名度、精品化、品牌化。”

在黄浦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指导下,依托自身品牌优势和对食品经营的独特理解,第一食品已构筑全新的经营管理体系,将传统经营模式发展成为以大型现代化食品零售专业店为主,居家连锁、特色品牌连锁为辅的多门店、多品牌、跨地区的新型零售业态。

第一食品坚持“顾客在我心中”,牢固树立质量和品牌理念,保证食品安全已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在具体操作中,他们设立控制点,深入生产第一线,严格把好验证、合同、验收、抽查、保管关,确保两个三级管理,使得公司的食品安全工作做到警钟长鸣,成效显著。

为了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安全的食品,第一食品与众多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建立全国优质食品采购基地的同时,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中国香港等国家及地区,全方位拓展经营采购体系。此外还组建了专营南北货的鑫嵘公司、经营卤味和糕点的利给尔公司和帝姆松公司,为第一食品的特色经营打造了自己的供应链。第一食品紧紧把握住上海城市功能结构重新定位的机遇,以发展大型现代化食品零售专业店为契机,实现“全国食品零售业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成为世界各国食品品牌的登陆中心、集聚中心和辐射中心,成为365天的食品世博会。

经过50余年的积累和沉淀,第一食品现已拥有南京东路店、杨浦店、梅陇店、中环店、南桥店、三林店等6家食品零售专业店,另有多家门店年内将在沪落成。第一食品正在经历从传统老店向现代食品专业零售商的跨越,未来不仅在上海,更会在全国发展零售业,甚至朝着国际化目标前进,成为集食品零售、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零售连锁经营企业。

传承和发扬老字号品牌内涵,更好地发挥老字号品牌效应,同时为传统品牌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倡导“健康、时尚”的食文化,坚持以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先,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保障食品安全,不断提高顾客认可度,提升品牌美誉度,实现“全国食品零售业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是第一食品永恒的追求。

猜你喜欢

收银老字号连锁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鑫炳记太谷饼: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TEST OF TIME
TEST OF TIME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如何提升收银审核员的岗位职责意识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互联网支付时代完善收银审核运行机制的措施
收银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速公路服务区收银系统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