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与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2011-08-28莫秋菊罗朝晖周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4期
关键词:右旋糖酐川芎嗪微粒

莫秋菊 罗朝晖 周妮

川芎嗪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和脑血流等作用,临床上适用于闭塞性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脉管炎、冠心病、心绞痛等[1]。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作为血容量扩充剂除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外,还具有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上用于脑血栓形成、心绞痛、心肌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栓性疾病和预防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等[1]。由于两药在抗凝、改善微循环的药效上有协同作用,所以临床上常联合应用。如李金忠[2]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0例疗效较好,无任何副作用,并认为川芎嗪注射液价廉效高,两药配伍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但贾公孚、谢惠民等[3]认为两药混合后可发生絮状沉淀,并随时间延长而沉淀增多,两药联用时最好不配伍应用。因此,我们对两药配伍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考察,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100(DAD检测器),赛多利斯BT224S型0.1 mg/0.01 mg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酸度计PB-21;GWF-5J微粒分析仪(天河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甲醇(色谱纯);盐酸川芎嗪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817-200305);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910114);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2 ml:40 mg/支,批号1004191)。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ZORBAX XD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 -水(60:40),检测波长293nm,流速 1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 20 μl[4]。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将干燥至恒重的盐酸川芎嗪对照品10 mg置于5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200 μg/ml的贮备液。准确吸取贮备液 1,2.5,5.0,7.5,10 ml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所得对照品的浓度分别为 20,50,100,150,200 μg/ml,作为线性关系考察时备测。

2.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将2支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加入500 ml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中,摇匀,按标示量即得约160 μg/ml,备测。

2.2.3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 ml置于2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按标示量即得约100 μg/ml,备测。

2.2.4 阴性溶液的制备 取同批号的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适量,备测。

2.3 系统适用性试验 分别取盐酸川芎嗪对照品溶液、阴性溶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供试品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见图1),从色谱图可知,在此色谱条件下,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供试品与对照品有相同保留时间的对应峰,并能与阴性溶液的峰相分离,无干扰。

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

2.4 线性关系的考察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取盐酸川芎嗪对照品5个浓度点的备测液,平行测定3次,以峰面积(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30.577C-8.9883,γ =0.9995;表明盐酸川芎嗪在20 ~2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5 配伍稳定性考察 按照川芎嗪注射液使用说明书最大用量80 mg的用量,将2支川芎嗪注射液加入500 ml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中制得样品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2.5.1 外观、pH值 在室温自然光下,取样品溶液于0,1,2,4,6,8 h进行外观检查与pH值测定,结果配伍液外观均无色透明,无沉淀及异物产生。pH值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ⅥH法依法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

2.5.2 含量测定 在室温自然光下,于0,1,2,4,6,8 h取样品溶液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按上述色谱条件测试,以0 h含量为100%,计算不同时间的百分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两药配伍后pH值、川芎嗪含量、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情况(n=3)

2.5.3 不溶性微粒测定 取样品溶液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ⅨC依法进行测定,两药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情况见表1。

3 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8 h内,室温自然光下,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与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无色透明,无沉淀、异物产生,pH值变化不明显,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但盐酸川芎嗪的含量在1 h内增加较大,8 h时还基本保持较原来高25%左右。随后我们在不同体系中配制相近浓度试液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发现其三维谱图的峰型相一致,保留时间也一致,未检测出明显的相关物质导致盐酸川芎嗪的峰面积增大。由于主峰无位移,没有检测到新物质,因此,结合李金忠[2]临床应用的效果,我们认为两药8 h内可以配伍使用。至于配伍后盐酸川芎嗪含量增加较多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2、581.

[2]李金忠.低分子右旋糖酐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0例临床观察.长治医学院学报,2005,19(2):103.

[3]贾公孚,谢惠民.药物联用禁忌手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585.

[4]叶赛银,朱光辉,王军,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川芎嗪的含量.海峡药学,2010,22(3):57-59.

猜你喜欢

右旋糖酐川芎嗪微粒
SIMS微粒分析制样装置研制
右旋糖酐的分子量检测手段及应用
右旋糖酐酶酶学性质研究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
右旋糖酐对草酸脱羧酶的修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