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颌骨骨折错位5例治疗体会

2011-08-24张建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7期
关键词:上颌骨矫形错位

张建军

本科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上颌骨骨折错位患者5例,经手术矫形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43岁,平均29岁,5例患者中,1例被殴打致上颌骨骨折,2例为车祸所致,1例因不慎由井架上摔下所致,1例由建筑物上摔下所致,均有颅脑损伤,在颅脑损伤治愈后转本科治疗上颌骨骨折,入口腔科前先固定上颌骨,5例患者中,2例LeoforfeⅢ型,3例为Ⅱ型,伤后最短1.5月,最长4.0月,具体骨折情况见表:

表1 5例上颌骨骨折患者、骨折情况

1.2 术前准备 经X线片检查骨折线错位情况,CT检查颅底骨情况,根据局部形态及咬合情况来估计截骨后可能复位程度,准备上、下颌牙弓结扎弓形夹板,术后作颌间固定,准备血浆及红细胞,因为上颌骨截骨手术时出血常较多。

1.3 手术方法

1.3.1 固定方法 5例患者均采用经鼻后的上颌骨骨折块固定,术前对5例外伤患者利用眶下缘进行上颌固定,在两侧旬缘下钻孔,并穿入不锈钢丝,将两丝端经眶下组织间于上颌第一磨牙的龈颊沟部引出,将丝端暂弯折置于口外,以便患者颅脑损伤恢复后手术矫形。

1.3.2 黏膜切开及分离 在上颌唇侧牙槽黏膜部(距龈颊沟1.2 cm处)自上唇系带间两侧达上颌节结,将黏膜切开,分离切开上侧黏膜,正中露出鼻梨骨状孔下缘,两侧显露上颌骨前壁及外侧壁后达上颌节结。为减少切口部出血,在切开前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和普鲁卡因少许,以便减少手术出血。

1.3.3 上颌骨水平离断 水平于梨状孔下缘用骨钻将上颌骨前壁、侧壁达上颌节结连续打孔,并用骨凿凿断,其次自鼻棘向后将鼻中隔及梨骨底部凿开,然后将鼻腔侧壁自鼻底离断,最后将上颌节结与蝶骨翼突连接部凿开,至此上颌骨成水平离断,用骨膜起子撬动骨块,使之能充分松动,移动骨块使之能与下颌牙的咬合关系恢复接近正常位置。将翻开的牙槽黏膜复位,并将切口缝合,将其与眶下缘固定的钢丝端拉紧,扎结于左右6牙颊侧的弓形夹板上,全麻患者在苏醒后进行颌间固定,术后固定时间4~5周。

2 结果

本组5例经矫形治疗均基本恢复生理功能,讲话和进食均正常。

3 讨论

上颌骨骨折错位患者一般受伤时病情较重,抢救时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外伤处出血、休克、颅脑合并症及软组织损伤处理,由于患者伤后昏迷,清醒后因局部肿胀、疼痛,难以理解咬合紊乱情况,于是延误了早期复位治疗,骨折错位愈合后造成咬合紊乱,面部畸形等,有的患者虽有轻度具颌骨移位,在咀嚼食物时就必须强制下颌向偏侧咬合而造成颞下颌关节损伤,因此,不同上颌骨错位畸形,均需要进行适当矫正。用上颌骨水平截骨的方法治疗外伤错位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对患者是第2次损伤,特别是LcoforfeⅡ型及Ⅲ型骨折,在截断操作时要慎重,如果骨折尚属早期的病例,应尽量避免用骨凿进行暴力离断,以免造成颅底及视神经损伤,适当应用骨钻可减少损伤。由于颌面部血管丰富,手术易造成出血,自黏膜切口后出血就比较多,且术后数小时内仍有渗血现象,因此术前应用肾上腺素进行黏膜下注射有利减少出血。术后若出血较多,除作两侧颌龈颊沟压迫止血外,必要时还要作前鼻孔及后鼻孔填塞。术后固定时,对上颌骨已移位两个上下断骨面不是平面接触者,固定时间要长一些,待骨折愈合后,生理机能恢复解除固定钢丝。

猜你喜欢

上颌骨矫形错位
矫形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昆明医科大学假肢矫形工程专业通过国际教育标准认证
有趣的错位摄影
瘢痕对唇腭裂上颌骨生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点评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矫形工艺对6N01-T5铝合金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
“错位教育”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