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前景扑朔迷离

2011-08-24张永军

中国报道 2011年12期
关键词:调控政策经济

张永军

张永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面对动荡不安、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环境,2011年的中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经济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化解。2012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稳健基调。

由于限购、限贷等抑制性政策不会放松,市场供求矛盾将加剧,明年房地产价格下行趋势将更加明显。

2011: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经济增长平稳回落。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其中,三季度环比增长2.3%。分季度来看,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9.7%、9.5%和9.1%,经济增速整体稳步回落。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整体上也呈现回落趋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2%,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总体较好,但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累计增速继续小幅下滑。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6834亿元,同比增长27%。

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今年以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一直较大,针对通胀压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贯穿全年。对物价上涨问题,中央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去年以来,先后围绕收缩流动性、发展生产、增加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以及保障民生各个层面来调控物价。

7月份CPI同比涨幅触及年度高点6.5%之后,8月份和9月份分别回落到6.2%和6.1%,10月份CPI最终回落至5.5%。CPI涨幅回落的趋势已经基本确立,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房地产价格上涨势头得到抑制。2011年以来,面对内部通胀高企、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房地产调控政策始终维持从紧取向不变,但从三季度的情况来看,政策节奏趋于平缓,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的收紧步伐放慢。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二、三线城市也要限购”,标志着三季度整体从紧的政策取向。此外,保障房开工力度持续上升,到9月底全国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率已达98%。

2011年前三季度,尽管全国133个城市土地供求面积仍高于去年,但住宅用地市场受影响较为显著,前三季度供应面积和成交面积分别为3.1亿平方米和2.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7%和5.3%。价格方面,前三季度133个城市住宅用地楼面均价同比下降10.2%;溢价水平持续下行,9月仅为5%,是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前三季度平均溢价率为14.1%,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

从全国来看,受中西部和二、三线城市增长带动,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新开工面积增速仍处于历史高位,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低位运行。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9月全国100个城市的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下跌0.03%,是去年9月以来的首次回落。从重点城市来看,第三季度的供应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成交量持续低位运行。特别是传统的九月销售旺季,多数城市供应量持续攀升,但成交面积仍没有明显增长,主要城市平均同比降幅约30%,北京、上海、杭州降幅接近或超过50%;多数城市库存量持续攀升,价格下降现象进一步显现。

2012:宏观调控局面复杂

对于2012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经济增长下行态势将延续一段时间,同时价格上涨的压力也将有所减轻。至于这样的趋向能够延续多久,2012年中国经济的走势何时出现转机?要依据现在的情况作出准确判断,仍然较为困难。

经济增速下降的可能性较大。目前的经济数据,不同类型的指标给出的信息方向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指标反映的信息存在差异。从需求方面的经济指标来看,下行趋势比较清楚的是出口,随着欧洲债务影响的逐步扩大,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前景令人堪忧,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基本上趋于负面;国际金融危机后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近期受到高通胀的困扰,普遍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国内需求增长不同程度地有所放慢。总体来看,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将是不利的。

消费是三大需求中比较稳定的成分,2012年发生明显变化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汽车、住房限购措施和货币政策收紧,对消费市场影响明显,2012年这些方面控制力度应该不会加大,市场消费增长的速度至少不会下降。对短期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投资,从趋向上看至少加快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总需求基本呈现下滑的趋势。

从供给方面来看,在经济运行中领先时间多少不等的先行指标,如钢铁、汽车、水泥等产品产量,在最近数月出现了增速反弹的情况,这又预示着经济增速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

二是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差异。2011年,价格上涨导致名义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收入出现较快增长,但微观层面的很多企业叫苦连天,劳动力、能源成本的上涨使得产品成本增加较快,挤压了企业利润。

今年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呈现持续平稳回落趋势,制造业扩张步伐明显放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PMI指数经历小幅回升后,再次转为下跌,也反映出经济增速将继续小幅回落。汇丰银行发布的11月份PMI下降到50%的分界线之下,反映出经济收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从上述情况来看,需求与企业层面的指标给出了一致的信息,而部分供给指标增长的反弹,可能是由于2011年上半年能源尤其是电力供应紧张对工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较为明显,下半年随着电力供求形势的好转,工业生产受到能源供给好转的影响,再加上保障房开工等情况使得企业的预期有所好转,短期内加大了生产力度。但如果需求方面的情况不能好转,最终可能会使得供给方面好转的情况难以延续。

明年房地产调控不会明显放松,抑制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将进一步深化,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压力不排除会进一步上升。

物价步入下行区间,短期内仍将高位运行。从今后几个月的物价走势来看,促进物价下行的一些有利因素正在逐步累积增多。一是经济增速适度回调,有利于缓解总供求矛盾,减轻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二是前期流动性不断收紧的累积效应,减弱了物价上涨的流动性压力,前三季度银行贷款M2的增长速度只有13%,基本触及近十年来的谷底。三是未来粮食供给充足,目前秋粮长势和收成比预期的要好,有利于减轻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四是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增速集体放缓,需求扩张受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望波动下行,从而有利于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未来数月物价仍将继续下行,但短期内,物价仍将在高位运行。另外,影响物价上涨的一些长期因素还未消除,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资源成本的上升等因素具有长期性特点,难以在短期之内得到控制。另外,输入性通胀压力不排除会进一步加大。当前深受债务危机困扰以及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一些主要国家正在相继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恶化超过了欧洲央行对于通胀持续高企的担忧,11月3日,欧洲央行意外宣布下调指标利率25个基点。尽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并未如市场此前的预期构建QE3框架,但在其利率决议中,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的区间不变,并维持了至少到2013年中维持极低利率的政策导向。随着未来全球流动性的进一步充足,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高位运行。

当前宏调基调不变,具体操作上将灵活处理。当前,宏观政策重点已由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转为防止通胀水平在下行过程中出现反弹,对保持稳健的经济增长予以更多的关注,同时持续走低的通胀水平也为政策进行微调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货币政策微调将集中于公开市场操作和信贷管理方面,以缓解流动性过紧压力;以定向宽松为主题的政策预调微调起到主要作用;此外,也不排除下调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但应该会先从调整差别准备金率入手。短期内以降低税负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性财政政策调整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房地产调控方向不变,行政调控手段可能趋于弱化。整体来看,明年房地产调控不会明显放松,抑制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将进一步深化,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压力不排除会进一步上升。由于限购、限贷等抑制性政策不会放松,市场供求矛盾将加剧,未来价格下行趋势将更加明显。

从较长时期看,虽然楼市调控大方向不会改变,但调控手段可能会进行局部调整,如行政性手段将可能弱化,而在经历房地产调控后,我国房地产业也将从过去十年的高速增长逐步过渡为缓慢增长。

猜你喜欢

调控政策经济
政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政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助企政策
如何调控困意
政策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