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州贡院那些远去的人和事

2011-08-22宁雨

当代人 2011年6期
关键词:贡院平民教育

宁雨

那是一个很好记的日子,2011年元月1日。受金石学家李俊卿先生之邀,去定州参加一个书画活动。活动结束,俊卿先生说,定州有几个地方很值得一看,不如大家一起去转转。

时间关系,其实我们只看了两个地方。其一,便是定州贡院。

(一)

贡院就掩藏在市中心一条巷子里。院场阔大,另有个外广场。但七转八转的路,足够让陌生人找上小半天。

陪同的当地朋友介绍,定州贡院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两座古代贡院之一。1956年,定州贡院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单位;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修缮维护。

贡院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超过两公顷,建筑群为坐北朝南中轴式布局,现存有影壁、大门、魁阁、号舍、大堂、后楼5座主体建筑,东西对称的建筑形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说,东侧武场区原有演武厅文昌宫、后宫等建筑,大门外还建有兵房,执事仪仗房等,整个建筑布局有张有弛,富于变化。

穿过石狮子把守的三开间大门,迎面是两棵饱经沧桑的古槐,传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驻跸定州亲手所植,已经260岁有余。冬日冷峻的阳光下,贡院主体建筑魁阁号舍与古槐消瘦虬曲的枝条相映于瓦蓝的天宇,别是一番苍凉滋味。

魁阁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为半四角攒尖结构,殿脊拱叠,四层出檐,翘起的翼角如鸟似翼,与出三檐硬山卷棚顶形式的号舍相连,繁复而恢弘。号舍面阔七间,进深九间,是考试的正式场所,可容纳上百人。魁阁之后的大堂、后楼为考官办公、住宿之所。后楼又称“揽胜楼”,登临其上,可俯瞰贡院全景。

明朝以来,定州隶属真定府,前后管辖曲阳、新乐、无极、深泽等县。原先每逢岁科文武两考,定州区域之考生,俱到真定府应试。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往来甚难。王大年到定州任知州后,经请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约乡绅数十人捐款创建定州贡院。道光十二年(1833年),定州牧王仲槐筹款重修,使贡院旧貌换新颜,成为定州一景。清末,科举废,贡院遂转作他用。

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唐代。自那时,科考成为一种最重要也最接近公平的人才选拔之路。数千年来,这座独木桥也不知道承载了多少人的血泪和酸辛。据统计,定州终清一代共中得文武举人227人。他们的人生,即从贡院开始转折。

在定州贡院西侧一条青砖墁就的踊路上,我发现几块特别的砖,有规律地镶嵌其中,砖上刻着字,字迹不十分清朗了,但依稀可认出其中的一些姓氏。也许,这就是当年捐建者的记号,也许,是烧砖工匠的记号。有待求证。

沿着那些字迹,回溯一段时光。应该说,定州学子乡民们,还是会感念王大年和王仲槐的。

(二)

在揽胜楼前庭院西侧,有几通碑需要瞻仰。其中一通,是冯玉祥将军为一个叫王瑚的人所立。

王瑚,字铁珊,1864年出生于定州市南支合村一个书香之家,少年喜读书,23岁在定州贡院考中举人。1894年他步行赴京应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1895年王瑚被放为四川庆符知县。他在庆符任职五年,生活俭朴,布衣粗食,平息匪患,罢黜赃官,任贤才,解民难,极受人民爱戴。由于政绩突出,1903年迁为布政使。1907年,赴日本考察,归国后创办保定农务学堂。此后曾任四川营务处总办、广西柳州知府、广东钦廉兵备道、东三省巡警局总办和吉林伊兰兵备道兼统领。1923年,冯玉祥聘其讲文化课,从此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191O年,王瑚任吉林伊兰兵备道。伊兰地区地处边陲,地广人稀,他派人从河北、山东招来10万移民,并亲率移民拓荒种田,为开发建设东北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民国元年冬,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作为东三省筹边使考察吏政时,称王瑚为“循吏第一”。

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窃任大总统,总想借王瑚的清廉名声为他所用,于是将王瑚请到北京。1915年11月王瑚机智地逃出袁的控制,到了云南。他同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策划反袁,组织护国军,掀起了讨袁运动。袁世凯死后第二年,江苏督军张勋率辫子兵拥清逊帝溥仪复辟。王瑚义愤填膺,当面指斥张勋“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有悖事理”。

1921年6月王瑚被任命为江苏省长,他毅然决然地查处了贪污受赃的省警察厅副厅长及其同案人员,抑制住了江苏省官场腐败的风气。1923年8月,王瑚辞去省长之职,回到原籍。是年冬,西北军冯玉祥延请王瑚佐助自己。1926年9月冯率部五原誓师以应北伐。此后王瑚随冯玉祥共赴北伐革命大业,转战于陕甘豫等地。

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组建抗日同盟军,他迅即前往,对冯说:“我虽不能上前线,只在队伍前一站,对抗日士兵也是一种鼓舞。”

1933年4月26日,王瑚在北平病逝。王瑚以清正廉明著称于世,家中只有陋室数间,却存有大批珍贵图书。王瑚逝世后,冯玉祥、谷钟秀、鹿钟麟等,将其966部藏书分经、史、子、集、新书、艺术6类,在定县建立“铁珊图书馆”,以资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图书由定县地志博物馆保存,1960年改为“定县博物馆”。

王瑚藏书中,不乏图书善本。《鼎帖》原20卷,现仅存5卷,成书于南宋绍兴十一年,收集了自夏商周至南宋时期的钟鼎铭文,内容有诏书、名言、奏章等,字体有篆、草、行、楷,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更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玉海》是一本百科全书,现仅存6册,同一本书中包括了自正德至万历年间的不同版刻册页,对研究明代雕版印刷形式、规格有很大的作用。《畿辅丛书》,为王灏著。王灏(1822年~1888年),字文泉,号坦圃,生前为定州首富。清成丰二年(1 852年)中举,喜欢收藏图书、名人字迹,后又收集秦汉到当时的河北乡邦文献。著辑有《括斋文集》《畿辅地名考刊》《畿辅丛书》等,其中《畿辅丛书》170种,1530卷,影响最大,对研究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民俗、民情有着很大学术价值。

在定州市清风店镇南支合村,现存王瑚家庙。有机会,应该去拜谒一番。

(三)

定州贡院,还与一个人有着难解的缘。那就是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

晏阳初于1890年出生于定州一个诗书之家。在塾师兼乡医的父亲教育下,他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谙习时势的父亲也深知“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因此毅然将少年晏阳初送到几百里之外接受新学,那是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1913年,晏阳初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后转美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

晏阳初大学毕业后,立志献身平民教育。1923年~1949年期间,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总干事。

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逐渐认识到中国平民教育重点在农民,设立乡村教育部。经过两年的实地调查,平教会选择河北定县作为平民教育的实验试点。1926年,晏阳初与志同道合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定县翟城村,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1929年平教总会迂往定县县城,全力以赴开展乡村教育的实践。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

罢黜科举制度后,闲置已久的定州贡院,曾作为晏阳初领导的中国平民教育总会办公地址。直到1937年日寇入侵,他的定县实验中断。

“可以说,贡院对推动定县的平民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的魁星号舍被作为讲堂使用,可同时容纳上百人学习。”时任定州文保所副所长的丁军辉先生在接受一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平民教育也对贡院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为了便于讲课,平教会把魁星号舍进行了一些改造,并搭建了讲台。这些改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珍贵文物的破坏,同时,他们的改造也对2001年的大规模维修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非常有意味的是,如今定州贡院里的游览解说,对晏阳初和“平教会”这段历史只字未及。本世纪初长达6年的修旧如旧,已经把“平教会”的味道完全清除。而当年科举考试中的“作弊衫”、蝇头小楷书写的试卷,甚至一些仿古的食盒、尿罐等等,都精心进行了搜集和呈现。透过号舍朱红的小木格窗,似乎窗的那一边,就是当时那个森然的考场。

后楼东侧的墙壁上,白底红字“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十分醒目。这些字提醒着我,贡院还有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另外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据说,1958年至2001年的漫长时间,贡院遗址由定州市电器设备厂占用,魁星号舍和后楼都被当仓库使用,损坏程度相当严重。

其实,一座古建筑群的命运,往往也是福祸相从。有一种观点认为,使用着的老房子比空置的更有生命力。从办科场到兴新学,而今又恢复为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场所,其中很多东西值得思量。

(责编:宗荷)

猜你喜欢

贡院平民教育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江南贡院
南京江南贡院的“三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贡院:一场梦一场空
贡院墙根街下的科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