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口民国历史建筑的空间形态要素解析

2011-08-15王云龙

山西建筑 2011年29期
关键词:汉口租界场所

王云龙

建筑空间形态包括构成建筑的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两方面:建筑的形式语言、结构语言、空间特点及场所精神等为有形要素。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色,如场所精神、环境认知与环境行为等,即建筑空间形态的为无形要素。汉口租界的民国历史建筑作为西方殖民文化的一部分,其母体是西方建筑文化,表现为一种新的文化情境的引入与融合。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租界国家的文化背景,汉口民国建筑所涉及的现象又不尽相同,往往与更为复杂的深层次背景相互关联。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对汉口民国建筑内外空间形态的分析,从历史建筑的形式语言、结构语言、空间系统及其所形成的场所精神四个方面展开,展现中西文明在文化、思维方式、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事物的形成过程深入理解。对当今汲取人类建筑文化发展所有成果的过程,探寻中国当代建筑及城市发展之路具有现实意义。

1 建筑形式语言特点

建筑形式语言的组成部分包括建筑结构中的柱子、楼梯、门窗、栏杆等。虽然它们是组成建筑风格的一部分,但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看,它们都具有格式塔(完形)性,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形式语言的表意性又决定了这种关系的不可分。建筑的功能要通过建筑的“形式”去实现,建筑的思想、观念、意义也要透过“形式”表达。建筑中的形式语言是一种表意的系统符号,反映出各国文化背景和建筑艺术传统,在建筑形式语言的应用上,租界区的各国建筑大体反映了本国的文化背景和建筑艺术。汉口租界建筑初期的主要风格为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复古主义,随着西方国家对于新建筑运动的探索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派也对汉口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一些建筑产生了不小影响。所以从建筑的形式语言上来说主要为古典、折衷及现代等几种主要类型。

古典主义在建筑史上是指从18世纪开始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流行于欧美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采用古典柱式。古典主义的运用反映在汉口租界的公共建筑里,有较为纯正的使用也有运用了很多简化的手法处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江汉关。折衷主义风格建筑主要是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这类建筑可以说是在租界建筑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建筑通过其不同的形式及风格传递不同的含义。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及现代主义各有自己的建筑语汇(如门窗、屋顶、柱式、装饰等),只有充分的认识折衷风格及建筑语汇上的不同才能更好的保护历史建筑,尤其是涉及到一个历史街区的整体与统一。把握所在地域历史建筑的风格特点,把相应的建筑语汇适当的运用到新建筑之中,使新建筑与老建筑产生对话。例如摩尔在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是典型的运用古典语汇以取得统一和谐氛围的手法。

2 建筑结构形式

通过对公共及民居建筑的调查,笔者发现汉口租界的民国建筑主要分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三种主要结构类型。砖木结构一般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租界建筑中。砖混结构建造层数一般在6层以下,造价较低,开间和进深的尺寸及层高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洲开始广泛发展。在这一时期的租界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也广泛的应用了这一新的建筑结构。承重构件如梁、板、柱、墙(剪力墙)、屋架等,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大材料构成。其围护构件如外墙、隔墙等,是由轻质砖或其他砌体做成。

汉口的里份通常称为里、村、坊,其中被称为“里”的里份占到90%以上。早期里份的房子多是砖木结构,一般为两层连体楼,二楼单元之间往往是一个小晒台。20世纪30年代前后,除俄、日租界外,汉口的德、法、英租界都已收回。这个时期在租界兴建了的里弄住宅出现了局部三层,并有小型的晒台与阳台。在平面的布局上也倾向于居住生活的便利,房间内部独立性增强,各房间都有单独的出入口。这种住宅多以砖混结构居多。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建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的租界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大部分都运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其外观保持了那个时代的租界建筑特色,当然也不乏一些现代主义风格明显的建筑出现。

3 建筑空间特点

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决定了汉口民国历史建筑空间系统的独特性。汉口租界建筑的空间系统的分类可以从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两大类来进行探究。民居建筑在建筑的风格上将欧洲联排式住宅楼和中国四合院以及中国天井式院落民居进行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租界区里最早的多层公寓楼——巴公房子,楼高4层,地下1层。平面呈锐角三角形,中部为三角形内院。单元式布局,分户明确,各单元分别设置出入口。室内的空间布置基本具备了近现代家庭的功能要求,每户皆有卧室,起居,阳台,厕所,厨房,整个布局合理且十分紧凑。20世纪20年代部分租界的收回形成了华洋合居的局面。这一时期的租界区,官邸、别墅、公寓、里份在空间上完成了对整个区域的划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始对旧的居住模式进行完善。在总体布置上受到西式建筑的影响,更科学的考虑朝向、通风与日照要求。在单元平面上已开始采用现代住宅功能,居室、起居室、厨房、厕所、佣人间按主从关系合理布置,住宅平面利用率较之以前有较大提高。汉口租界里的这种新式里弄住宅街道—主弄—次弄—小院层次分明。住宅的前后天井,其实是来源于独立式住宅的庭院。“汉镇自中外互市以来,习俗益靡。圜圜多仿西式,服饰宴会,多为豪侈。歌馆舞台,茶寮酒肆之间,冶游者车水马龙,昼夜无止息”[1]。租界也改变了本地居民的衣食住行等,租界力的商人与侨民特别注重对于休闲娱乐及夜生活的追求,一些新的公共建筑类型出现并兴起,如酒店、夜总会、俱乐部等建筑。这些新型的娱乐场所一般都具备酒吧、包房、保龄球室、棋牌室、理发室、浴室等。

4 建筑的场所精神

深入环境的目的,就是要了解环境的性格,从社会文化的层面上来说,也就是说把握一个地方特殊的文化性格,舒尔茨(C.Norberg-Schulz)称之为“场所精神”[2]。在其论著《场所精神》中谈到自然场所和人为场所都有其精神表达。那么对于汉口民国历史建筑空间的研究不应忽略了“场所精神”这一更加深层的角度。这一点在历史建筑的保护过程中是更不容忽视的。“场所”可以理解为人记忆的空间化或者“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汉口民国租界建筑的“场所精神”的构成从单体建筑上来说就是由其建筑空间形态来表现的,也就是说形式语言、结构语言、空间系统等的组合共同形成了建筑独特的“环境特征”。各种各样西式建筑当时的社会文化状态下组成了不同秩序与性格的街道空间。一个历史街区之所以会让人们印象深刻或在其环境中体会到感动,正是在于其特殊的文化性格,也就是场所精神的力量。也就是说抽象的“场所精神”也是通过用具体的外在表达出来。比如说:建筑的造型语言、质感、颜色,建筑的高低,建筑的空间分布、街道的宽度与材质、植物、鱼虫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是构成“场所精神”的整体性特质的综合元素。纵观许多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历史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其中的优秀案例都是从建筑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历史文化、建筑的空间形态等角度出发审视延续建筑的意义,重视对于历史建筑、街区场所精神的保留与延续。

独特的建筑与街区再加上其形成的足迹与历史,造就了其特有的场所精神。场所精神与场所结构是密切相关的,但它比空间和特征有着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内容与意义。如果说空间和特征与人的感觉有关,那么场所精神则与意义有关,它是场所内涵意义特征[3]。

5 结语

建筑的本质是空间,空间是人类进行物质与精神活动的重要场所。空间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它对所处时代的映射。“以人类文化学的观点来看,建筑也是人类习俗的一种具象形式,建筑的进化昭示着习俗的演变”[2]。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建筑空间,而不同类型的空间形态所蕴含的要素又反映了建筑的属性、社会、经济、历史、地理、人文等等。对于一个时代建筑的认识应当是一个全面的认识,从建筑的空间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去分析,目的也就是通过其外在的表现发掘其内在的含义,有助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1] 吕调元.湖北通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 常 青.文化习俗与当代建筑思潮[J].同济大学学报,1993,21(3):399,401-402.

[3] 朱言其.论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设计[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3.

猜你喜欢

汉口租界场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汉口北》
汉口火车站北广场建设及交通组织方案
远离不良场所
学译致用的日汉口译教材与教学思考——以留学生日汉口译课三种常用文本为例
恋爱场所的变化
华洋共管新格局的开启(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董选举初探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租界史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