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长效机制

2011-08-15李建喜肖湘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20期
关键词:党政领导基层干部长效机制

□文/李建喜 肖湘雄

完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长效机制

□文/李建喜 肖湘雄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基层党政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的统筹观、正确的绩效观。如何完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长效机制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指出完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长效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选拔任用;长效机制

一、完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长效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众的参与意识非常薄弱。选拔基层干部,要先问一问基层群众的意见,群众的口碑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直接关系到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公众参与意义重大。但是,目前群众对于参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的意识非常薄弱,对自己的民主权利认识不够,这严重影响了基层领导干部选任的民主性和公开性,也不利于科学化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长效机制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注重提高各项工作的公开度,不断探索新的干部人事制度,在政策制定和人员选任等各方面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而且随着网络和媒体的广泛应用,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渠道也越来越多。但是,无奈群众参与意识不够,尤其是在对基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选任问题上,不能广泛地汲取群众的意见和想法。

(二)基层领导干部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基层领导干部是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一层,是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直接代表人,因此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十分重要。近年来,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其中就包含了很多身居基层的党政领导干部。低碳背景下,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基层政府改革本身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而为基层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提供了机会。在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任工作上,“暗箱操作”、“权钱交易”时常出现,“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非常严重,这些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任工作,更不利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长效机制的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机制的构建必须要有一批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队伍做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制长久、科学、健康地运行;反之,机制的运行将会困难重重。

(三)任人唯亲现象比较普遍。在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任上,我党历来崇尚任人唯贤,但是,现在很多基层党政机关任人唯亲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上级领导干部担心自己的职位会被有才能的人取而代之,故意排挤有贤能的人,把一些跟自己关系很好的非贤能之士安插在自己身边,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所谓的“小圈子”,来巩固和保障自己的“乌纱帽”。现在还存在很多思想水平不高、工作能力很弱,但是善于和上级领导吹嘘拍马的基层干部,喜欢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为上级领导增添政绩,备受上级领导的宠信,这就形成任人唯亲的客观条件。然而,任人唯亲的行为会严重影响高素质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不利于优秀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对于构建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长效机制也会产生制约影响。

(四)官僚主义习气比较严重。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多基层党政机关负责选任工作的领导干部,领导方法简单,官僚主义非常严重,行事作风独断专行,喜欢滥用职权,忽视了集体的作用,把权力集中到自己身上。甚至有些基层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对干部选任的制度和原则掌握不全、理解不透,却一意孤行,致使基层干部选任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个人“一言堂”,很容易造成基层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的科学性,降低了选任工作的效率。

(五)选拔任用制度不健全。选任制度的不健全会严重影响优秀领导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没有优秀的领导人才和完善的选任机制,低碳建设下的各项工作都会受到阻碍,因此,建设低碳背景下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长效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选任制度作保障。目前,我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主要有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和考任制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在选拔基层领导人才的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都反映出了很多弊端,形成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使得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缺乏合理有效的运行模式和科学有力的制度保障。有关干部初始提名和推荐选拔等的制度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干部初始提名不规范、不具体,人才推荐选拔不客观、不民主等各类现象普遍存在。这都会使基层党政机关在领导人才的“进口”上缺乏科学性,造成基层党政领导人才选拔和任用上各种运行问题和不良现象的产生。

(六)监督体系不太完善。建立健全监督体系,是建立科学公正、民主公开的选人用人机制的重要保障,也是抵御不正之风、防止官员腐败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基层监督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监督机制运行乏力。主要表现在对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前和选任后的工作绩效以及选任过程的具体运作程序监督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督作用在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中的缺失。其次,舆论监督不够。没有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进行舆论监督,选任过程透明公开程度不够,便会很容易形成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上的不正之风。再次,监督制度不完善。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监督条款规范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监督者不坚持原则、甚至出现不敢监督的现象。这都直接影响到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的科学化,也不利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长效机制的构建。

二、完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长效机制对策建议

(一)健全选任制度。选任制度是科学合理地进行选人用人工作的准绳,健全选任制度是构建低碳背景下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长效机制前提保障。首先,进行制度创新,顺应低碳发展要求。对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中的陈腐制度要坚决摒弃,建立科学的选人标准和公开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在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及时的改革和创新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其次,完善干部初始提名和推荐选拔等制度。做好基层干部选任工作,首要的是严把干部选任入口,完善干部初始提名制度,推荐和提名一批高素质人员来参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再者,优化选任模式。对于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和考任制进行细节规范,查漏补缺,建立科学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任模式。

(二)破除陈腐观念。首先,破除个人官僚主义,加强民主建设。对于基层领导干部忽略集体智慧而独断专行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在对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任过程中应该分化“一把手”的个人权利,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加强民主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其次,树立任人唯贤的观念,破除任人唯亲思想。要做到“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任上要防范“糖衣炮弹”的攻击,对于拉关系、套近乎的现象要严厉打击,对于贤能之士要大胆提拔。再者,反腐倡廉。一方面坚持“严打”,对于腐败现象要严厉处置,扫清基层干部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另一方面对基层党政领导干部要积极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作风,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蚀,加强廉政建设。

(三)完善监督体系。完善监督体系,不仅是防止干部腐败和纠正不正之风的关键,更是构建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当前形势下,低碳改革潮流汹涌而来,要顺应低碳发展切实做好监督工作,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健全基层选任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明确选任各个环节中的具体监督内容和责任人,切实解决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过程中监督责任不明确和选人用人失察无人负责的现象,明确了责任和失责后的追究制度,监督机制的运行就会顺畅得多;二是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把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任过程更加公开化、透明化,杜绝选任过程中“拉票”、“跑票”等现象的出现;三是强化监督意识,通过切实有效的监督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的监督意识,改变机关内部不敢监督的现象,实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双重效果。

(四)重视“人”的作用。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一方面要考虑到基层群众的意见,提高公众参与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人才的整体素质,充分重视基层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双重作用。首先,在基层群众中宣扬民主观念,调动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积极参与选任工作,以表达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选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加强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和作风修养,还要在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培养干部的领导能力,加强基层干部的知识水平培养。另外,还要注意优化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结构,达到干部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1]李民.关于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0.2.

[2]尤广付.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行政管理,2010.3.

[3]吴瀚飞.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孕育、产生及其历史条件[J].政治学研究,2003.2.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低碳条件下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0YBB314)的阶段性成果

D 2 6 2

A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党政领导基层干部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一图读懂《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京津冀党政领导纵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