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理念创新与科技期刊经营模式探析

2011-08-15何成根郭淑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办刊科技期刊理念

何成根,郭淑平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湖北武汉430068)

编辑理念创新与科技期刊经营模式探析

何成根,郭淑平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湖北武汉430068)

从社会学与现实角度,分析了理念产生与存在的客观原因;从理性的层面,阐述了理念创新对科技期刊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强调科技期刊编辑理论的研究应把涵盖面扩大到“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着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期刊经营模式进行了剖析。

科技期刊;市场经济;编辑;理念

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社会的支柱,只有经济强盛,才会有社会的繁荣。而当今世界,支撑经济的是科技,创造财富的是人才。科技期刊是科技理论和技术成果的直接载体,从这一角度讲,科技期刊是经济细胞之一,是市场文明的使者,而“生产”与“合成”科技期刊这一重要细胞的是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编辑,因此,他们的价值取向、专业素养高低、统筹人与市场的水平、创新攻关能力、业务实践功夫、文化底蕴、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一细胞的构成质量和受众获得养份的多寡。人的素质的诸多方面,思想观念最重要,能否成就一件事或一番事业,人的学识、胆识、魄力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理念。以下剖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理念创新。

一、科技期刊编辑与经营主题讨论之由来[1-2]

科技期刊编辑与经营这一主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涉足研究,并向社会呼吁,但却少有接受和响应,甚至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这从一定的层面反应出两者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学识、学术的差异,也不是人格、文化底蕴的差异,而是观念的差异。前者以超前的眼光,预测历史的走向,看到了科技期刊的未来,而后者却受历史和现状的困惑与局限,坚信现状就等于未来。后者认为科技期刊编辑是做学问的,做学问就不能谈市场,认为谈市场就是谈钱,谈钱就玷污了科技期刊这方净土。在他们看来,学者与商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学者讲究清贫与气节,而商人追逐资本与名利。把贵贱之分的关键定位在是拥有学问还是拥有金钱,把知识与财富人为撕裂,且各自清高,感觉良好。这就是理念所造成的差异,是社会观陈旧导致的负面影响和误区。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期刊编辑捧的是“铁饭碗”,绝大多数的科技期刊依附于政府和行业(企业),带有浓厚的行政行为和色彩,这种“行为”和“色彩”带给科技期刊社最大的好处是,办刊经费由政府和企业(行业)拨付,期刊的征订和发行是行政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主宰着卖方市场。编辑,包括不少专家学者研究的只是办刊文化、办刊宗旨,编辑标准与规范,以期构建编辑学之大厦,很少有人关心这之外的市场,敢把科技期刊列入商品范畴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

随着改革的深入,体制的变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轨,科技期刊和社会上许多行业一样,其生存、发展空间受到了强有力的制约和挑战,这种挑战除了行政的、人为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之外,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是经济的挑战,即办刊经费的逐步削减或取消。咬文嚼字几十年不问市场是何物的编辑们,受现实的窘态与生存所迫,不得不重新审视科技期刊这一商品,不得不关注文字、稿件之外的市场,开始把刊社文化的涵盖面,由一个效益扩大到二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虽侧重于前者,但也不敢像过去一样轻视后者。倘若客观地、不带修饰地讲,这种观念的更新,得益于社会强制,残酷竞争和“求生欲望”,即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二、体制革新下的两种期刊经营方式剖析

在求索探寻科技期刊生存发展之路上,人们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办刊方式,一种是坐店经营,坐等生意上门,靠来料加工型的“发表费”生存;另一种是主动出击,走出去,融入市场,广交朋友,走开拓型的期刊文化经营之路。前者,养尊处优,凭借暂时的光环和名气,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视高雅,暂享安逸。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文化体制的变革和职称、学位评定改革的深化、规范,坐店经营之路或迟或早走不通。待到老本吃尽之日,也就是风光不再体面不存之日。据文献报道,中国的论文数现在已经超美甩英,居世界第一位!但这又能代表什么呢?只能代表中国特色:晋级任务强制。倘若没有职称评定、学位取得等行政论文数约束,我想愿意写且有东西可写的人又有几许?崔永元就曾道白:因十年没凑足四篇论文数而难以晋职。被誉为“SCI”之父的尤金.加菲尔德博士对中国科教界的寄语警醒我们:是到了加快审视和改革现行的评价和考核体制的时候了。与其因强制所迫地杜撰那么多无用的论文,还不如在“少而精”上下功夫。因为那样既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减少资源、时间的浪费,又可以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搞科研,学者一心一意做学问,为社会、为大众创造更多效益与财富。亦即潜心专研学问总比无病呻吟的造作有价值!这或许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靠版面费生存的期刊必然短命的原由。而开拓型的经营之路,融入市场,贴近现实,随行就市,依需而供,自然步入长盛不衰,青春常驻,活力无限之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可谓谁都没有政府背景和行政支撑,它们之所以能成就今天的事业,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靠的完全是理念、市场、科技、服务和人气,而绝非依赖行政手段。这或许又从一个侧面说明媒体的繁荣与出路在理念、在市场、在科技、在人才。

三、思考与展望

综上所述,强调观念更新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无褒谁、贬谁之意。因观念的新旧、认识的差异是客观社会的产物,是特定的社会历史和特定的经济体制孕育的结果,也是特定的意识形态与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直接产物,符合存在决定意识之社会客观与真实,不是某一学者、某个编辑之落伍、之过错。阐述过程的目的是想反复强调理念更新对社会的进步,对事物成长的重要性。因为时下有不少人认为,障碍科技期刊发展的最重要的是经济,即钱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是机构改革、企业重组而带来的稿源危机,还有人认为是经济基础与市场竞争带来的人才流失。但笔者不苟同这些观点,因为经济、稿源、人才是可以创造、挖掘和培养的,较之观念更新、意识再造要容易得多。但观念更新对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对编辑学理论的构造又极其重要,所以当前科技期刊界最重要的仍然是解决观念问题,即如何在继承、发展的前提下,把科技期刊融入市场,把特殊的商品变为财富,为社会的进步和大众的真正受益作出贡献。不辱当代科技编辑之使命,不愧“编辑”之崇高称号。

弹指一挥间,科技期刊编辑与经营主题讨论已经过去20多年了,科技期刊的同仁们,经过探索和奋起,从盲然和彷惶中挣脱出来,变被动地“等、靠、要”,为主动地找市场,靠自己的智慧、人格魅力和服务,赢得了社会的认同,受众的爱戴,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较之过去,有了颇大的提升和改观。初步摆脱了靠人施舍、靠人救济、岌岌可危的生存窘态。虽说仍很“清苦”,仍很“疲劳”,但在尝到市场甜头之后,有了理想和信念,看到了彼岸的曙光和科技期刊发展的未来,心中充满憧憬和向往。这就是希望,这就有将来,也是科技期刊编辑学有可能筑起大厦之前提和基石。是科技编辑界值得期待和庆幸的事!

[1]何成根.现代编辑之我见[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4(增刊):117-118.

[2]何成根,郭伟,郭淑平.科技编辑基本知识架构抉择与思考[J].科技创业,2009,(9):62-63.

G232

A

1003-8078(2011)03-0198-02

2011-05-09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1.03.72

何成根,男,湖北工业大学期刊社高级工程师;郭淑平,女,湖北工业大学期刊社编辑。

(李鑫)

猜你喜欢

办刊科技期刊理念
科技期刊的分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科技期刊的分类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