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科技期刊如何有效获取优质稿源

2011-08-15魏玉芳薛宏交林丽萍周建新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大地测量稿源办刊

魏玉芳,薛宏交,林丽萍,周建新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1)

浅淡科技期刊如何有效获取优质稿源

魏玉芳,薛宏交,林丽萍,周建新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1)

针对中国科技期刊优质稿源流失严重的现状,结合《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多年来的办刊经验,从打造品牌特色、优化编委会结构、跟踪学科热点、联合办刊等方面探寻科技期刊获取优质稿源的有效途径。

科技期刊;优质稿源;品牌效应;组稿;联合办刊

科技期刊的竞争其核心是优质稿源的竞争,优质稿源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作者提供高水平的稿源,即便编辑水平再高,本领再大,科技期刊也会成为无源之水。目前全世界有十几万种科技期刊,我国大约有5000种。然而,中国科技期刊多而不强,算得上国际著名期刊的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优秀稿源大量外流,使得我国科技期刊还不能真正成为高端科研成果与优秀论文交流和展示的平台。2000年以来中国学者的 SCI论文增长308%,其中在中国 SCI期刊发表的论文增长126%,在海外SCI期刊发表的论文增长434%,1999-2009年中国大陆作者的高影响力论文(被引用位列各学科的前1%)有4433篇,其中只有51篇(1.1%)在中国大陆期刊发表。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体现了科研成果评定、职称评定、研究课题申请中管理部门制订的各项政策的作用,如学校和科研机构把SCI、EI收录的论文数量作为衡量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和贡献的最重要的指标,科研人员为了得到高的评分,使自己有一个好的科研、教学环境,或提升自己的晋升速度,不得不将自己的优秀论文投向国外SCI或EI期刊,政策导致处于发展中的期刊很难得到高质量论文[1]。为使科技期刊能够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如何获取优质稿源已成为每个期刊工作者必须尽快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文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为例,探讨如何解决优质稿源问题。

一、科技期刊获取优质稿源的途径

(一)准确定位,以品牌特色吸引优质稿源定位是科技期刊品牌的基石,决定了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只有准确定位,才能独树一帜,才能具备较其他竞争者的优越之处,才能拥有较为固定的读者群和作者群。真正有远见的期刊主管或决策者,在期刊创办之初就会制定出相关的期刊品牌定位的长远策略,他能认识到品牌定位的积极意义——这是传播给目标读者的重要信息,也是占领目标读者心智的重要途径[2]。

科技期刊在办刊宗旨、目标读者、在本行业期刊所处的地位及近、中、远期目标都明确后,就要着手实施品牌战略,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着眼于几年、几十年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的前身为《地壳形变与地震》,刊登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地壳形变学科,专业面较窄,论文来源有限,基本上是来稿即登,稿件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上也显得杂乱,学科优势不突出,在地震系统的科技期刊中反响平平,无法脱颖而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首先,我们将期刊更名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内容与选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理论与方法研究;2)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监测成果与其他交叉学科;3)观测技术与新技术的运用。刊载内容的调整使期刊特色更加明显、突出。同时我们还花大力气提高期刊印刷质量,内芯用纸、彩印、装订、开本都与国际期刊接轨。并且给期刊定下了分阶段的发展目标:3-5年时间进入中国核心期刊阵营;5-8年时间进入EI,成为国际知名科技期刊;争取再接再厉进入SCI,成为国际重要科技期刊。2003年,期刊如期进入中国核心期刊群,在高级职称评定中的作用得以显现;综合评价总分在地震系统中排名第一位;2010年英文刊申办成功,当年11月出版了创刊号,使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的增强,使我们期刊的品牌特色犹如一面旗帜,投稿量逐年增多,在载文量大大增加的情况下,现在用稿量只占收稿量的20%左右;论文来源面不断扩大,国内投稿单位超过80家,覆盖30多个省区(包括港台地区),国外来稿范围涉及美国、日本、法国、越南等;稿件质量也明显提高,第一作者多为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教授、博士,基金论文比从约10%提高到87%。现在我们正在为实现第二阶段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可以想象,如果能进入EI,期刊对优质稿源的吸引力会更大。

(二)优化编委会结构,拓展优质稿源 一般来说,编委会是期刊发展的决策机构,是期刊学术质量的引领者和把关者,他们不仅是期刊的忠实读者,也是该期刊的长期投稿人。编委会成员对于科技期刊稿源的拓展、质量的保障、地位的提升及影响的扩大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些科技期刊的编委会仅作为荣誉机构而存在,编委职责不清,委员因工作繁忙或缺乏责任心而无暇顾及编委工作等现象普遍存在,极大地影响了编委会效能的发挥。

如何有效地发挥编委会的作用以提升期刊水平,笔者认为应优化编委会结构、强化编委责任意识。

优化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优化年龄结构。由于科学技术的成功是不能一蹴而就的,科技人员的成长,特别是有一定成就科技人员的成长都有一个漫长过程,他们的年龄相对大一些。我们的编委会成员中,年龄结构合理,有年过六旬的院士、专家,他们学术成就高而且经验丰富、责任感强,起到了为期刊把关和领航的作用;其余的大部分编委会成员年龄集中在35~55岁,他们精力旺盛、年富力强,正处于出成果的阶段,熟悉其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状态。2)优化职称结构。一般来说,科技期刊的前世今生都离不开主办单位,一部分管理人员进入编委会是非常普遍的事。但如果行政管理人员太多,则会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所以要尽量减少行政管理人员在学术期刊的编委会中的比例。因此,我们期刊在选择编委会委员时注重优化职称结构。我们期刊编委会成员全部为教授、研究员,没有单纯的管理人员。我刊的主办单位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就科研单位而言,管理人员也是科研人员,他们的加入,会给编委会注入活力,比如组稿方便,办事责任心强等,对期刊发展有许多好处,同时他们强大的学术背景可以保证期刊的学术水平;我们还特别邀请了院士加入编委会,目前我们一共邀请了13位院士。他们的参与,不仅充实了《院士论坛》栏目的稿源,同时能聚集人气,带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提升期刊档次;另外,我们还聘请了美国Chi-Yu King,澳大利亚Linlin Ge,比利时 Michel van Ruymbeke,西班牙 Ricardo Vieira等13人作国际编委,为期刊国际化奠定基础。最近,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方式与日本、伊朗、意大利、德国等国的相关科学家联系,着手聘请一批新的国际编委,以扩大国际影响。3)优化专业结构。任何一种科技期刊都有几个主要专业方向,不可能包罗万象。一旦主要专业方向确定,编委会成员大部分就应该是这些专业的杰出代表或领军人物。当然也会兼顾本期刊潜在的发展领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如果编委会优化好,高质量稿源就有保障,期刊的发展就一定比较顺利。当然,经优化后的编委会,如果责任不明确,也可能达不到我们预想的结果,所以还必须强化编委成员的责任意识,让每个人明白,我们的编委成员承担着期刊发展的重任。经过优化后的《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委会成员,既是作者,又是审稿专家,也是期刊的宣传组稿人员。他们为期刊的发展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三)跟踪学科热点,获得优质稿源 近些年来,我们密切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跟踪学科热点问题,主动策划和组稿,并把组稿的重点放在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的产文(特别是重大课题的第一篇成果)上;按一定的原则进行专题化组稿,以营造出对某一热点问题深入研讨的整体气氛;突出本刊的特点和学科优势,采取系列化组稿方式,有计划、有意识地报道重点学科和方向,形成对某个或某几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系列,刊发系列文章,逐步打造出优势栏目;将某一学科研究领域里的文章相对集中起来刊发,拓展刊物原有的优势栏目,使刊物具有一以贯之和长期积淀的特点。

1)2002年起开设“院士论坛”栏目,至今已发表院士文章数十篇,2002年11月及2008年10月我们召开了两次有叶淑华、许厚泽、宁津生、刘经南、丁国瑜、魏子卿等院士参加的院士论坛会议,我们除了向院士汇报期刊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还向他们约稿,院士们都表示支持我们的工作,愿意向我们提供相关学科国际最新发展动态。由于院士工作繁忙,“院士论坛”现已改为不定期栏目,但他们的文章提高了期刊的档次,聚集了人气,引来了大批教授、博士的高质量稿件。

2)GPS是主办单位承担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的传统优势专业,我们十分注重跟踪这些课题完成情况并及时向项目负责人约稿。从调查结果看,本刊刊载GPS方面的论文数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排列第一位,特别是刊载利用GPS监测结果研究地壳运动或形变方面的论文量占绝对多数,充分展示了期刊的学科特点,GPS专业稿源不仅数量多,而且论文质量也有保障。

3)“水库地震”研究也是主办单位重要的研究方向,文章数量庞大,我们从中严格优选,以专刊形式出版了“水库地震”专辑,其专属性受到有关专家的青睐,其中不少文章的引用率较高。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向重力、仪器、地质、GPS等相关专业承担基金课题的专家约稿,“汶川地震”专辑于2008年8月出版,由于其现时性,使我们获得不少优质稿源。

(四)联合办刊,扩充优质稿源[3]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的加大,科技期刊的办刊经费与人员编制受到影响,期刊质量不断下降,稿源贫乏,恶性循环。为摆脱困境,在主办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000年开始与我们所业务性质相同的单位进行联系,并于同年5月签署联合办刊协议,从此期刊变为由多家联合主办。

联办后,我们不仅得到各主办单位在经济上的大力支持,解决了期刊发展中的经济困难,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期刊发展中高质量稿源不足的困难。联办以来,联办的各单位积极组织本单位科研人员投稿,并将本单位的优秀论文优先推荐给本刊。通过联办,第一,整合了投稿群体,使我们拥有了一大批稳定的高水平的投稿人;第二,极大地丰富了稿源。事实证明,联办帮助编辑部解决了高质量稿源短缺的难题。经统计,联办以来,我们收到的基金论文已远远超过本刊的刊载量。直接从国家重大科研课题产出的论文增加了1.6倍,且增加的论文多半为高级职称科研人员、教授博士所撰写;第三,优势突出,集中了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的优质稿件。

通过打造品牌特色、优化编委会结构、跟踪学科热点、联合办刊等方面的探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走出了《地壳形变与地震》时期稿源不足、等米下锅的窘境,稿源质量有了较好的保障,如我们的稿源主要来源于各著名大学和国家级研究机构的高级研究员及教授,稿源质量相比以前有较大提高;论文每年可收近千篇(能正式发表的约200篇),发表量仅占收稿量的20%左右等。

期刊的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今后几年,我们想尽一切方法进一步增强实力,增强对优质稿源(特别是重大科研项目的首篇论文)的吸引力,力争进入SCI。

[1]李运辉,陈献耘.国际期刊检索系统收录标准与我国科技期刊健康发展[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60-62.

[2]吴晓丽,等.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及延伸经营——《科技导报》办刊实践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99-104.

[3]魏玉芳,等.科技期刊市场化探索—联合办刊[R].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主办.第三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北京,2004.

G237.5

A

1003-8078(2011)03-0156-03

2011-04-12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1.03.56

魏玉芳,女,湖北武汉人,高级工程师,《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编辑,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实践与理论研究。

(付友华)

猜你喜欢

大地测量稿源办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基于力学模式的大地测量反演理论及应用
课题启发式教育在大地测量学教学中的实践
浅议科技期刊稿源的可持续经营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创办中文学术期刊《新能源进展》的几点感悟
围绕中心抓落实,开创办刊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