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编辑如何防范期刊来稿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2011-08-15贾晓青陈青莲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不端稿件文字

贾晓青,王 萍,陈青莲

(中国地质大学期刊社《安全与环境工程》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4)

科技编辑如何防范期刊来稿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贾晓青,王 萍,陈青莲

(中国地质大学期刊社《安全与环境工程》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4)

科技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责任,“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为检测学术不端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文根据编辑工作的实际,总结了应用AMLC界定与防范期刊来稿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经验,并探讨了AMLC存在的不足以及科技编辑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学术不端行为;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科技编辑

学术不端问题不仅败坏了科研团体或科研机构的声誉,降低了公众对科研群体的信任,而且直接损害了公共利益,阻碍了科学进步。然而近年来,学术不端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日趋严重,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我国学术水平和学术声誉的不正之风[1]。幸而这一问题已引起学术界、学术管理界、高等教育界及出版界的广泛关注,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案或措施[2-4],尤其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推出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实现了编辑部来稿的自动化不端检测,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目前,许多编辑部已开始使用该系统对来稿进行检测以防止来稿中的学术不端行为。AMLC给科技编辑初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此笔者结合本编辑部使用情况,探讨了在实际编辑工作中如何分析、判断和应用AMLC系统的检测结果,审理、防范科技期刊来稿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同时讨论了目前该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AMLC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理

我刊于2009年初开始使用AMLC系统对来稿进行检测。经过两年多的使用,对经AMLC系统检测存在文字复制比过大问题的稿件(以下简称为问题稿件)处理以及如何界定稿件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上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也为期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实践依据。

(一)AMLC检测结果的分析和问题稿件的处理 通过对经AMLC检索结果处理经验的总结与分析发现,对于检测出的问题稿件,编辑不能仅依据文字复制比大小简单地判断其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并决定是否送审,还要通过AMLC系统中的单篇比对功能分析稿件文字复制比的具体情况,如单篇复制比、复制文字在文中的位置等,同时对不同文字复制比的稿件,编辑应当关注的内容及处理方法是不同的:

1.对于文字复制比<15%的稿件,编辑应主要关注复制文字在文中的具体位置。若复制文字在引言、方法介绍或讨论中有少量出现都属正常,因为这些部分内容往往需要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这类情况一般可以直接送审,并在后期回复审稿意见的同时指出文中的不恰当引用,并要求作者根据文章的需要改用自己的语言引用他人文献,而且必须正确标注所引用的文献;如果复制文字是在结果或结论中,则需要仔细比对复制文字是一些不重要的、分散的内容还是论文的核心结论或结果数据,如果是后者则需要严肃对待。

2.对于文字复制比介于15% ~30%的稿件,编辑首先要看文章的单篇复制比,如果单篇复制比过大,则可界定为存在部分抄袭,应要求作者对相应部分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再送专家审查;如果论文是与不同文章各有少量重复而累加起来,使得文字复制比较高的,则还应分析重复部分在论文中的具体位置,若仅是引言、方法介绍、材料或仪器介绍等方面零星引用或与他人重复,编辑则可在后期回复审稿意见时指出文中存在的不恰当引用问题,并要求作者根据文章的需要改用自己的观点论述他人文献并正确标注参考文献;如果论文主要观点、创新点、结果与结论等与他人重复,一般应做退稿处理。

3.对于文字复制比介于30% ~50%的稿件,同样编辑必须先核查文章的单篇复制比,对单篇文字复制比接近30%的稿件,一般可以认为存在较严重抄袭问题,可以直接退稿;而对于最大单篇文字复制比较小的稿件,尤其是综述性文章,往往引用了大量前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故存在较高的总文字复制比,这种情况下建议先请审稿专家确定该综述文章对前人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深刻合理的独立见解或评述,如果有,可以考虑予以发表,但必须严格要求作者正确标注参考文献;反之可以退稿。

4.对于复制率>50%的稿件,编辑可直接做退稿处理。但对于文字复制比大于50%的主要与作者本人的学位论文重复这种大量存在的来稿,笔者认为不必退稿,但可建议作者需经导师及原学校的同意并保留他们的署名权,因为学位论文的成果是作者在原学校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二)稿件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处理

1.稿件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对于存在较大文字复制比或创新点重复等问题的问题稿件,即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编辑也不能简单地做退稿处理,需要判断作者是否为有意抄袭已有文献的内容,还必须通过以下工作进一步判断或界定问题稿件具体情况并做相应的处理。

(1)比对问题稿件与重合文字来源文献的作者署名,如果作者署名中存在相同的,尤其是第一作者名相同,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文字复制比的大小以及复制内容是否为关键内容分别定为一稿多投或作者自抄。为了防止对同名作者的误判,编辑还必须核对作者单位、简介等信息进行仔细核查。

(2)核对作者对复制内容是否正确标注参考文献,如未将复制内容标注出来或仅对其中少数内容标注其文献,表明作者有意隐瞒文献来源,一般可认定作者为有意抄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但这种判断中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稿件中可能存在二次引用的问题,所以如果作者在复制内容处标注的参考文献与系统检测出的文字来源文献不同,不能直接做出判断,还应下载作者所标注的参考文献,核查其中是否有这段复制文字,以及该文献与系统提供的文字来源文献间的关联。

(3)核查问题稿件的作者是否曾经投稿过文字复制比较高的论文,如果发现一个作者多次投稿问题稿件,通常认为该作者是有意抄袭。这项核查可以借助AMLC中的黑名单库功能与问题库功能来完成。

2.稿件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

(1)编辑在来稿初审中发现大量抄袭情况应如何处理,这是一个难题。因为科技期刊仅是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没有权力向公众或媒体公布投稿者的学术不端行为,也不宜向投稿者的工作单位通报,而且如果由编辑部向外公布的话,则编辑部及编辑还需要承担可能的诽谤责任。故而笔者建议编辑部一般仅给作者退稿通知,对于不能确认为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上述问题稿件,编辑工作者除了进行退稿处理外,还应将作者名和稿件分别加入自建的“疑似黑名单”库和问题库,以为今后的核查界定提供依据,以防止这类作者或稿件再次出现。同时建议编辑向作者明示稿件中存在的文字复制问题并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尤其是对于一些研究生及生产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投稿,由于这些初级科技工作者还不擅于科技论文的写作,往往会在方法引用、资料调查或背景介绍中花费过多笔墨并与他人文献复制比高,而且常常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分析不够深入,尽管这也反映了作者的急于发表论文、研究不够深入、心态较浮躁等问题,但毕竟他们多为初次写作科技论文,并非有意抄袭,故建议编辑在退稿时,一方面要指出文中存在的文字复制问题及复制文字的位置,让作者明了,而不宜对初次投稿存在问题的作者扣以学术不端的帽子;另一方面还应针对其稿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指导或建议,以期对初级科技工作者今后撰写科技论文提供一定的帮助和给予鼓励。例如某研究生的投稿文章在方法介绍中大量引用他人文献,文字复制比高达50%,故在给作者回复初审意见时编辑指出:“您的稿件经过初审发现文中方法部分与以下文章中相应部分雷同,建议作者压缩、删减引用部分,从自身学科出发,深入分析、讨论并对比分析此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的异同,并在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处标注参考文献。请作者修改后重新投稿。”

(2)鉴于目前学术不端问题严重,故建议国家科技部或教育部专门成立监察及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机构并建立与各出版单位交流的网络平台及数据库,使得各编辑部发现问题稿件时可以直接提交到这个机构的数据库,由专门人员来界定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如何处理。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编辑部获得的信息,也可以整合众多编辑部的信息,防止部分作者将问题稿件投往不同期刊,宜于提高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效率;另一方面该机构也可统一制定疑似学术不端问题上报标准、调查流程及处理办法。笔者认为该措施或许可以扭转现在不同单位不同处理方法、无统一标准、杂乱无章的局面。

二、AMLC系统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一)目前AMLC系统还不能很好地比对图、表、部分公式,因而在对系统检索结果中文字复制比很小但图、表公式较多的稿件也不能简单地直接送审,尤其是在检测中发现与论文主题或使用研究方法等相近的文章时,要注意利用AMLC的单篇原文比对功能比对稿件中的公式、图表等内容,这种“顺藤摸瓜”的方法可完善检测结果、较好地弥补AMLC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也能节约编辑用于搜索与下载相关文献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AMLC系统目前还不能很好地比对外文文献这一点,编辑目前只能通过主动检索与稿件主题或使用研究方法等相近的外文文献,并通过阅读摘要或下载全文人工比对文中的内容,这一点也是目前中文科技期刊界的共同难题。另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新近推出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VIP服务中增加了对英文和繁体字的检测功能将能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帮助。

(二)AMLC提供的比对库是CNKI收录的各类科技论文,虽然其中信息量大,但仍有一些论文未被包括在内,此外还有大量的网上资料(AMLC的VIP服务中已增加了网络资源比对检测这一功能)、书籍、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等资料也未被纳入比对范围,因此建议各期刊利用AMLC提供的个人比对库功能,并根据期刊的刊载领域等将相关书籍、网络资料、国家标准等有选择性地、逐步地建立个人比对库,以扩大比对范围,更有效地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另外,一些高校学报或校办期刊社还可在获得校方许可的前提下将本校的相关博士、硕士论文收入个人比对库,这样不仅扩大了比对范围,也可帮助防范在校生稿件中可能存在的抄袭学术论文的不端行为。

(三)利用AMLC系统检查主要是比对稿件与已发表论文的重复情况,故对抄袭、一稿多投等文字复制类学术不端行为较易发现,而对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如伪造、篡改等则难以识别,而且对于这类问题稿件编辑审理中除了对一些矛盾的地方提出质疑外,对大部分问题束手无策。本文研究的期刊防范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针对文字复制类学术不端行为,而其它类型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监查与防范可能更多的是需要靠专门机构的严查、严惩,科学研究体内部的严格、规范管理与审查,同时整个学术界一齐监督来实现。因此,对这类问题的最后判定与处理建议仍由专门机构来完成,其他机构、团体、个人主要起到揭发、举证的作用。

(四)建议各期刊社多交流、多联系,一方面在防范方法上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共享与整合一些检测数据库,这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实现黑名单库、问题论文库的数据共享与整合,这样能更有效地防范一些作者将问题稿件投递到不同的期刊,更有利于界定学术不端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严厉处理;其二是实现同学科领域期刊共享并整合个人比对库,这样可以减少许多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检测比对范围,有效地防止疏漏。

科技编辑是科技期刊论文发表的第一道防线,稍有不慎就会使期刊成为学术不端行为被“认可”的终端,因此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中既有重大作用也具有重要责任,科技期刊编辑不能再以“文责自负”来开脱,应担负起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职责。科技编辑如何使用好现代高科技手段界定和防范稿件中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新时期编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应引起广大编辑的高度重视。

[1]张宏,程建霞,王小唯,等.学术不端现象分析及期刊编辑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2,(1):52-54.

[2]教育部.教社科[2009]3号 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S].

[3]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J].学术论坛,2009,(4).

[4]潘淑君,李无双,叶飞.学术期刊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期刊为例[J].天津科技,2007,(6):68-71.

G232

A

1003-8078(2011)03-0150-03

2011-04-07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1.03.54

贾晓青,女,副编审,主要从事科技编辑工作。

(周觅)

猜你喜欢

不端稿件文字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文字的前世今生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肝胆胰外科杂志》来稿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
关于本刊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则系统”(AMLC)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