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数字化现状及发展探讨

2011-08-15王希熙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数据库

王希熙

(《长江蔬菜》杂志社,湖北武汉,430012)

科技期刊数字化现状及发展探讨

王希熙

(《长江蔬菜》杂志社,湖北武汉,4300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高速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本文对科技期刊数字化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其优势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

科技期刊;数字化;数据库

数字出版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是对传统出版形态和样式的全方位变革[1]。现代社会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迅猛,人们对期刊的及时性、时效性和内容量要求很高,传统纸质期刊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科学文化的需要。目前,世界各国的期刊均已开始数字化进程,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紧跟世界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围绕数字出版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出版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乃是学术期刊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科技期刊数字化的含义及优势

(一)科技期刊数字化的含义 科技期刊数字化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数字化后的期刊”,也就是把现有纸质期刊的内容数字化到新的载体上;二是“数字期刊”,也就是为新媒体平台独家打造的网络期刊。本文中主要讨论的是数字化后的科技期刊,以期为我国各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科技期刊数字化的优势 1.提高编校效率和质量。传统的纸质科技期刊在收到作者的投稿之后,要进行审稿、修回、组稿、加工、排版、校对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将电子版数据发至印刷厂印刷出版。其在组稿、编辑、出版等多个流程上不是连贯的,不能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工作比较繁琐,劳动强度大[2]。编辑制作数字化可以让期刊实现从组稿到出版的全过程信息化操作,达到编校一体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编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数字化流程可避免出现人为的失误,进而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

2.缩短期刊出版周期。与传统纸质媒介的印刷版相比,数字化期刊省去了制作印刷胶片和印刷的程序,在经过编辑人员编校、审核后可直接在网络上发布传播,节省了大量时间并缩短了出版周期[3]。以我刊《长江蔬菜》杂志为例,在完成了每期的组稿、编辑工作之后,直接交付电子版给印刷厂,同时将PDF格式的期刊上传至“长江蔬菜网”,让作者和读者第一时间阅读到最新期刊,增强了期刊的时效性。

3.在线数据库分享 数字化的核心运作模式是分享平台,目的是尽可能地分享研究成果。以前由于科技期刊的产品形态单一,用来传播和交流科研成果的传播平台只有一个。在数字化进程开始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产品和科技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要求科技期刊实现从单一传播平台到多个传播平台的整合转变,使各环节的参与者和使用者都能便利地利用较高水平共享的信息资源,进而在整体层面实现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真正为增强科技期刊影响力、激活竞争力做出贡献[4]。数字化的运作模式一方面方便了研究论文分享、引用;另一方面科技期刊所形成的论文引文数据库经规范标引后,可较快地形成论文统计的原始数据库,增大了论文被检索和获取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期刊论文的传播率和被引频率,有利于科技期刊参与核心期刊测评。

我国多数英文版科技期刊在筹建自身网站的同时,积极加入国内的网络出版平台,还加入了国际著名出版机构的网络平台。为了使进入网络出版平台的论文具有与其他世界主流在线科技期刊的“引用文献”及“被引用文献”的交叉链接和引证发现的功能,部分期刊自筹经费积极为出版论文申请国际DOI号,以便于期刊被SCI等世界主流文摘索引数据库收录,从而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对于读者和作者来说,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在线数据库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下载使用和引用,或者进行延伸阅读。

二、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网络电子期刊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已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期刊数字化出版的产业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总的来说,科技期刊数字化势头较好,但在数字化进程中,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

(一)网站问题 目前我国仅部分科技期刊办有网站,一些网站建设得较好,数据丰富、与读者互动性强。但部分网站存在着格局雷同、内容不完整、交互性及时效性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期刊领导对网站的建设不够重视,网站的维护人手和资金不足。

我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中国知网(www.cnki.net)、维普资讯网(www.cqvip.com),目前已收录了大部分的科技期刊论文,运行已逐渐模式化,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和青睐,取得了初步的效益和成果。但是总的来看,数据库还不够完善,有少部分科技期刊未收录完全,需要进一步改善和管理。

(二)版权问题 由于信息的数字化及网络的开放性和普遍性,文章复制变得非常容易,且复制件与原文完全没有差异,文章的数字化给恶意盗版者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导致各种侵权行为屡见不鲜。

(三)商务平台不够完善 科技期刊数字化后,有的科技期刊和大型数据库网站签订了协议,有的则是在自己的网站上出售电子文档。期刊本身、网络运营商和文章作者应如何分配收益,缺少一个能被各方所接受的方案。只有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都能得到应有的收益,这个产业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所以构建一个健康的、共赢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

三、对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网络期刊著作权法律体系 有了法律的支持和保护,网络活动才变得规范和严谨。然而现有的法律关于著作权的各项条目中,没有能完整地保护网络权益的条文。因此,制定和完善互联网法显得十分迫切。建立网络期刊著作权法律体系,既有利于作者又有利于期刊和网站,同时还能推进我国科技文化知识的交流与传播。

(二)建设数字化系统 建设科技期刊自己的网站对于增加期刊收益、加强编读互动、扩大期刊影响均有很重要的作用。网站除了必须具备的检索功能、查询功能外,还要开通各种网上互动平台,采用即时通讯软件,以便于编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迅速、快捷的优势,及时发布已经审核、编校过的文章。许多报纸、通俗杂志都有强大的采编系统,写稿、审稿、出版等全过程均在同一个系统内进行,真正实现了各流程间的“无缝对接”,但是,大部分科技期刊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因此,要加大对科技期刊社或编辑部工作方式数字化所需硬件设备、技术人员和其他条件的投入,逐步实现其工作方式的网络化。

(三)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大型数据库的商务平台需要平等、公开的合作机制。调整数据库建设与期刊编辑之间的利益关系,基于影响力、检索量、收益等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建立一种可靠的网络发布平台和收费系统,形成透明、可监控的分配机制,严格计算下载篇数进行版税支付,让编辑能上网查询文章的下载情况,还可自主上传文章,从而减少利益分配不明的现象,以保持数据库和期刊之间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

[1]周小华.中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问题探讨[J].理论学刊,2009,(4):182-186.

[2]张印朋,李霞,苗丽娟,等.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建设[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2):287-288.

[3]苏柱华,骆浩文,侯建国,等.科技期刊数字化办刊发展现状及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08,(3):108-111.

[4]张海东,胡盛红.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J].热带农业工程,2010,(10):30-34.

G237

A

1003-8078(2011)03-0103-02

2011-04-26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1.03.38

王希熙,女,湖北武汉人,从事编辑方面的工作。

(付友华)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数据库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