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与参考文献引用分析

2011-08-15王刚庆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不端科技期刊参考文献

刘 峰,王刚庆

(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石油机械》编辑部,湖北荆州434000)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与参考文献引用分析

刘 峰,王刚庆

(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石油机械》编辑部,湖北荆州434000)

列举了期刊中的部分学术不端现象(主要指抄袭或剽窃),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学者应该如何合理而正确地引用参考文献,进而帮助期刊编辑正确区分学术不端行为与合理引用参考文献,最后提出针对学术不端的应对策略。

学术不端;抄袭;剽窃;参考文献;应对策略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践踏了科学的公共性和严肃性,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秩序,影响了科技期刊的声誉。科技期刊中学术不端主要指学者涉及抄袭、剽窃的不良行为,也指学者恶意的一稿多投或者改头换面后的重复投稿行为。抄袭主要指抄袭者将被抄袭者的文字,不加修改地移入自己的论著,并当作自己的成果发表;剽窃主要指剽窃者将被剽窃者的文字或学术观点,经过改造后移入自己的论著中,并当作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1]。

通常,涉嫌抄袭或是剽窃的论文,自作聪明的作者或多或少会标注上参考文献,好像是说明此处是“引用”的参考文献,而略微“愚笨”的作者干脆什么都不标。当然,学术论文有其特殊的写作特点,比如一篇五、六千字的学术论文,每一个句子都是自己造出来的,所有思想都是作者原创,这种情形如果有,那也是极其罕见的。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论文写作时都需要大量参考前人的文献资料。“文献引用”与“抄袭或剽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合理而正确地引用参考文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盲目地“引用”参考文献则有可能涉嫌学术不端。到底如何鉴别其是否是抄袭或剽窃,还要靠科技期刊编辑来最后把关。

笔者拟在此探讨科技期刊中的部分学术不端现象(主要指抄袭或剽窃),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分析了学者应该如何合理而正确地引用参考文献,进而帮助科技期刊编辑正确区分学术不端行为与合理引用参考文献,最后提出针对学术不端的应对策略,尽可能地降低学术不端行为事件的发生概率。

一、抄袭或剽窃

1.现象分析 据《中华读书报》报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冠以“概论”、“新编”、“教程”等名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已出版不下300种,不仅编写内容、体系设计大同小异,并且其中至少有2/3是抄袭了同一本教材[2]。2009年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认定该校一位副校长的论文抄袭事实成立,结果是取消其博士学位;2009年7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原所长被同事举报学术不端;2009年7月6日,郑州大学严肃处理某教授聘任论文作假行为,决定免去其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职务,并解除教授聘任……学术不端的现象层出不穷,其中网络上吵得沸沸扬扬的“70余医生涉嫌学术不端”的报道更是堪称“史上最牛连环抄袭门”[3]!

2.原因剖析 (1)社会风气不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消极因素不断冲击着学术界这一神圣殿堂,学术界一些意志薄弱者难免受其影响。常言“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可以说从侧面窥知社会风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当一个社会对学术不端行为听之任之,那无疑更会恶化现在的学术环境。文献[4]中的调查报告指出,对于自己的文章被抄袭或剽窃,有46.7%之多的调查者表示不会采取任何措施。这表明很大一部分人没有知识产权意识,没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另一种可能就是自己的文章也或多或少抄袭了别人的,所以对别人抄袭或剽窃自己的文章也就听之任之了。不管是哪种情况,这种“听之任之”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态度,反映了大家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这其实是社会风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纵容。

(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通常,学者们都非常关注自己论文的数量和发表论文的杂志档次,而较少关注论文的质量和内涵。学术不端行为者为了追求论文的数量,而自己又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迫不得已而寻求捷径。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背景下,一些纯粹以敛财为目的或者是依靠收取版面费维持生存的杂志社,只要交钱就可以发表文章。这样供需双方就形成了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团体,双方均为获得利益而置学术规范于不顾,这种所谓的“双赢”进一步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者的气焰。

(3)评价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目前我国科技评价制度尚不完善,在具体评价工作中还存在着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名望不重实绩、重论文不重工作水平、重短期成果不重长远积累、重设施改善不重人才队伍建设等系列问题。具体地说,在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中,一般以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参与项目数、专著数、获奖数打分排队,这种量化的评估方法决定了所发表论文的数量是评定职称的关键。可以说,科研人员的衣食住行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数字”。正因为如此,学术不端行为者更关心核心刊物。然而,有些所谓的核心刊物,发表的文章水平不一定就有多高,但是评价机构的重视使得大量的投稿涌向核心期刊。此外,国人对SCI的推崇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有的学者“磨尖了脑袋”都想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其实SCI收录的有些文章连垃圾都不如。

(4)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太多。通常,发达国家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人数一般为2-3人,5-6人属较高水平。据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周光礼新书《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显示,国内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大部分博导认为自己适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名。这还都是博士生,硕士生的情况就更严重了[5]。导师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忙教学、要忙科研,真正用于培养学生的时间就少得可怜。更有甚者,很多研究生平常的工作就是帮导师写论文、给导师做助教,连自学的时间都没有多少。没有导师的有效指导,没有随意支配的学习时间,这种情况下,出现论文抄袭或者剽窃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合理引用参考文献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中,今人的研究成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继续和发展(纯独创性的例外),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注明了被引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是学术论文参考的范文和深度的体现。合理引用参考文献既能说明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还能表明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同时也免除了抄袭或者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6]。一般说来,科技期刊中,如果参考文献引用得不规范甚至造假,就可能是抄袭或者剽窃,其论文所为就涉嫌学术不端了。实际上,合理而正确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对原文献的高度概括,是原文献归纳总结的“中心思想”!比较高明的作者通常是用三、五十字概括表达原文献上千字内容,更有甚者,仅用一句话囊括原文献的所有内容,是原文献“摘要”中的精华。

在国外,对于论文的创作细节都有明确的规范。以美国为例,学界人士撰写论文时,都必备两本学术写作指南:《芝加哥手册》和《韦伯美国标准写作手册》,这两本书里对学术创作的各个细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在鉴定抄袭方面,手册规定:“凡使用他人原话在3个连续词以上,都要使用直接引号,否则即使注明出处,仍视为抄袭”,以及“无论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凡从他人作品中得来的材料和观点,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抄袭”[7]。对于如何合理引用参考文献,由此我们不难窥见一斑。

笔者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种所谓“引用”参考文献的学术不端行为:

(1)如果说作者一字不漏地照搬参考文献的大段内容,很明显,这种情况无论是标注还是不标注参考文献,都属于抄袭;

(2)如果说作者复制参考文献的一部分内容,只是在措词、语序、语法等方面稍作改动,而句子原意并不改变,实际上这也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

(3)在论文的参考文献中,不管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作者不是标注自己实际阅读过的参考文献,而是出于某种阴暗心理,弄虚作假,标注的是自己没有研究或翻阅,以及对自己没有多大帮助和启发的文献,从而达到蒙骗读者或欺世盗名的目的;

(4)有时候作者明明采用了他人的观点或资料,为了冒充首创,故意把最应列入参考文献的文献删除,对应当作直接引文或间接引文的文献有意回避,不出现注释,只列在参考文献目录中,这属于有意遗漏。如果故意回避的资料数量较大,或者涉及论文的主要观点、方法、证据,实际上已经形成抄袭或者剽窃,构成侵权。

三、期刊编辑的应对策略

(1)期刊编辑应该认真学习《学术规范指南》,因为《学术规范指南》强调可操作性,着重从选题与资料规范、引用与注释规范、成果呈现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评价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8]。这种学习对期刊编辑正确识别学术不端行为与参考文献的引用有较大的帮助;

(2)期刊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通过熟练操作该系统,将来稿与库存文献进行比对。“诊断结果”凡是文字复制比超过10%的稿件,那就可能不是简单的参考文献引用问题,一般都或多或少都存在学术不端(抄袭或者剽窃);

(3)期刊编辑应重视对参考文献的核实和规范。参考文献作为学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信息是否准确和翔实,既可判断作者学术态度的严谨与否,还能根据“引用”是否合理判断其有无抄袭剽窃行为。

(4)期刊编辑应该加大学术不端审查力度和打击力度,将学术不端行为者打入黑名单,封杀其以后的所有来稿,必要时可以曝光学术不端行为者的大名。与此同时,还要在期刊中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素养的宣传与教育。

四、结论

(1)“参考文献引用”与“抄袭或剽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合理而正确地引用参考文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盲目地“引用”参考文献则有可能涉嫌学术不端;

(2)探讨了科技期刊中的部分学术不端现象(主要指抄袭或剽窃),从社会风气、监督机制、评价制度以及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几个方面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

(3)合理而正确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对原文献的高度概括,是原文献归纳总结的“中心思想”。阐述了学者应该如何合理而正确地引用参考文献,进而帮助科技期刊编辑正确区分学术不端行为与合理引用参考文献;

(4)科技期刊编辑应该认真学习《学术规范指南》,充分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同时还要加大对学术不端的审查力度和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素养的宣传与教育。

[1]孙昕光.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报编辑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05):137-140.

[2]佚名.学术不端[OL].[2009-11-29]http://hanyu.iciba.com/wiki/1610.shtml.

[3]蒋昕捷.“史上最牛连环抄袭门”调查[J].新闻天地(上半月刊),2010(05):31-33.

[4]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网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OL].[2011-02-25]http://www.edu.cn/zong_he311/20110225/t20110225_58138.shtml.

[5]朱建华.武汉专家专家推出《中国博士生质量调查》一个导师最多同时带47名博士生[OL].[2010-09-28]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571do=blog&id=356153.

[6]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04-205.

[7]王笛.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J].开放时代,2001,(12):56-65.

[8]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M].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G232

A

1003-8078(2011)03-0046-03

2011-04-28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1.03.17

刘 峰,男,四川遂宁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期刊审稿、编辑和总校对工作。

(付友华)

猜你喜欢

不端科技期刊参考文献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肝胆胰外科杂志》来稿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