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比推理的论证类型

2011-08-15卢芸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类比推理观点电脑

卢芸蓉,朱 军

(1.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类比推理的论证类型

卢芸蓉1,朱 军2

(1.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类比推理的论证方式,从论证目的来看,有证明式类比推理和反驳式类比推理;从建构方式来看,可以分为比喻式类比推理、仿造性类比推理、归纳式类比推理和归谬式类比推理;从和其他论证方式的关系看,有独立论证和综合论证。

类比推理;论证类型

类比推理指的是两类 (个)事物在性质、功能、结构和关系等属性上相同或相似,并且其中一类 (个)事物具有某些属性从而推出另一类 (个)事物也具有某些属性的推理。运用类比推理进行论证的方法,就是类比论证。类比推理在论证中的应用情况有多种,从不同角度去分,可以有不同的论证类型,下文详细论述。

一、从论证目的来分类

1.证明式类比推理

所谓证明论证,就是指人们运用类比推理来得出结论,直接证明自己的观点。证明论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肯定属性方面进行的推理,其结论是肯定的命题;一种是从否定属性方面进行的推理,其结论是否定的命题。

类比推理的肯定论证,指在两事物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情况下,根据一事物具有某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事物也具有某属性。肯定的类比推理可以直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太阳的光辉》这样写道:大家都知道并且也都指出过,太阳本身还有黑点。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谁个曾怀疑人类需要太阳呢?没有。我想,我们的党,我们的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也正是如此。这个类比推理是从“太阳本身有黑点,但人类需要太阳”的前提出发,推出“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虽然有不足之处,但人民还是需要党”。

类比推理的否定论证,就是指一类事物当中,某一事物不具有某种属性,那么与该类事物相类似的另一事物也不具有某种属性。论辩中的反方经常用这种类比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在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A组初赛的第三场中,反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了证明“电脑不会取代书本”这一观点,一辩就运用了这种方法:“……电动缝纫机高速快捷,袖珍缝纫机便于使用,但人类原有的缝纫针线被取代了吗?还是“必将”取代?不。慈母手中线与各种缝纫机必将和平共处于现代社会。同样,电脑的高速快捷也不是必将取代书本的理由。它们完全能够像缝纫机和针线一样共存于未来社会……石英表比机械表来得方便准确,外加物美价廉,可机械表被取代了吗?今天机械表的活力倍增,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反方一辩在这里一连用了两个类比,电动缝纫机和袖珍缝纫机虽然比缝纫针线高速快捷,但是它们没有取代缝纫针线,因此电脑虽比书本高速快捷,但也不会取代书本。石英表虽比机械表方便准确,但它没有取代机械表,因此电脑虽比书本方便,但也不会取代书本。反方一辩的这两个类比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2.反驳式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常用于反驳,我们将这种用于反驳的论证称为反驳论证。根据所用反驳材料不同,为可分以下几类:

(1)借言类。借言就是借用对方的言论来反驳对方。也就是用对方的观点作为自己类比的前提,推出对对方不利的结论。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借用对方的观点来反驳对方,可以使对手不攻自破。例如:在一起案件当中,被告人因其哥哥 (残疾人)不能赡养父母,也拒绝赡养父母,由此引起诉讼。在法庭上,原告律师就此和被告人展开辩论:

原告律师问被告:“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这是我国婚姻法所明文规定的,你不赡养父母就是违法,知道吗?”被告人:“那为什么不叫老大承担,光叫我承担呢?”原告律师:“他是残疾人,生活自理都困难,这你应该明白。”被告人:“反正他不管,我也不管。”这时情况已陷于僵局,原告律师调转话题:“你儿子多大了?”“十六岁。”“你跟你儿子感情如何?”“他很孝顺我,我也非常爱他。”“假如当你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成人,在你进入老年,生活又没有经济保证时,你儿子拒绝赡养你,你会怎么想?”“如果这样,他就没有良心了!”原告律师:“那么当初你的父母辛辛苦苦把你拉扯成人,现在你却这样对待他们,是不是也缺乏这样一点良心呢?”被告人:“……。”

原告律师在正面说理不通时,采取侧面迂回战术,从被告人的儿子谈起,引出被告人的“如果这样 (不赡养父母),他就没有良心了!”这句话,然后借用这句话来反驳被告人。因为这句话出自被告人自己的口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借实类。这里的“实”是指事实。这种类比方法是通过实例,推出对方之言的不成立。在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A组第四场初赛中,正反双方就“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样一个论题展开辩论,其中有这样一段辩论:

反方一辩:……今天电脑裁判可以代替人脑裁判,明天就会有电脑主席、电脑评委甚至电脑观众……

正方自由人:……你们说我们引入了电脑裁判,就会引入电脑主席、电脑观众等等,那我们现在婚姻介绍所已经有电脑红娘,可是有没有再出现电脑新娘、电脑新郎呢?

这里,正方自由人所用的类比过程是这样的:用了电脑裁判就会有电脑主席、电脑观众等,用电脑红娘和电脑裁判是同类的,因此会出现电脑新娘和电脑新郎。但是“婚姻介绍所引进电脑红娘,并没有出现电脑新娘和电脑新郎”,因此引进电脑裁判,也不会出现电脑主席和电脑观众。这个结论既是事实而且又是从反方的论据类推而来,驳得反方毫无招架之力。

(3)借理类。这里的“理”,就是借用对方所说的道理来反驳对方,沿着对方的“成理”的逻辑进行相同逻辑推理,用对方的“理”来反驳对方的观点。例如:

1993年9月23日,参加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中国电影代表团抵达东京时,发现日本方面私自把我国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蓝风筝》作为日本影片参赛,中国电影代表团向电影节组织者交涉,电影节总裁德间康快为日方辩护说:“因为《蓝风筝》在日本的放映权已由一家日本公司购买,所以作为日本片参赛是可以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张兴援当即反驳道:“如果日本购买了一部中国电影的放映权,该片就可以作为日本片参加电影节,那么中国方面曾经购买了《追捕》、《望乡》在中国的放映权,难道《追捕》、《望乡》可以作为中国电影参加国际电影节吗?”

张兴援就是沿用德间康快的“理”——“谁有放映权就可代表谁参赛”来构成类比,把《追捕》、《望乡》作为中国电影参加国际电影节显然日方是不同意的,那么中国也就有足够理由拒绝把《蓝风筝》作为日本影片参赛。在这有力的反驳面前,德间康快只能无言以对。

类比推理既可以从肯定、否定方面证实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反驳他人观点,还可以做到既驳倒了他人观点、又证实了自己观点,这就是综合论证。

二、从类比推理的建构方式来分类

用不同方式构建的类比推理运用于论证,可以构成以下几种类比推理的论证形式:

1.比喻式类比推理

所谓比喻式类比推理就是用于类比论证的类比推理是借用比喻构建而成的。比喻式论证用来说理,可以使“理”形象生动。例如管村在《放低自己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一文中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人想学画画,但总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非常苦恼,因此他来到法门寺向住持请教。住持听了他的叙述后让他画一幅茶杯和茶壶的画,那人寥寥几笔就画好了,只见壶里的水徐徐注入茶杯,那人问住持的意见。住持摇头说:“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茶杯在上,茶壶在下。”那人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住持说:“你也懂得这个道理,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美术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茶壶还高,香茗怎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涧谷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得到溪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这个故事中的住持在说理时用的就是比喻式类比,他用茶壶和茶杯注水时的位置形象地说明学习者应该具有的心态:在被学者面前应谦虚。

2.仿拟式类比推理

仿拟式类比推理论证,指的是用于论证的类比推理的结论是仿拟其前提而构建的。仿拟式类比论证经常用于反驳,它能达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效果,令人哑口无言。例如在《巧舌解开心头结》这个故事中,一个农家妇女就是利用这个论证去说服迷信的黄老汉的。故事如下:

远山有个村子住着户黄姓人家,一家三口。老汉一眼失明,其妻双目皆盲。老两口讨得一女抚养,取名黄凤。一天,老汉吵着要搬家,说:“我这个家,三口人三只眼,毛病就出在我住的地方‘风水’不好。你看,我东邻姓陈,西舍也姓陈,什么人能经得住这‘沉沉’的东西左右夹击呀?再住下去,准把我老黄家压‘黄儿摊’不可!”听了这话,全村人好言相劝,叫他不要迷信,却都不管用。这时一个农家妇女前来劝他说:“您说,东邻是陈,西邻也是陈,你可知他们是什么‘陈’哪?”老汉一时答不上。“我说呀,那是文臣武将的‘臣’。您老左有文‘臣’,右有武‘臣’,保护你这个‘黄’(皇)帝。您放心过吧,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侄媳妇这话当真?”“这不明摆着吗?你们老两口才一只眼,您那宝贝凤丫头一人就俩,比您这一辈子强吧?她又聪明,又伶俐,黄凤黄凤,是凤凰嘛,遇上如今这好政策,用不上两年,双翅一展,任你东邻西舍再‘沉’,也休想压得住呢——我说黄大爷,这是福地,说实在的,别人就是想住,怕还无福消受呢!”老汉听了这一番话,乐呵呵地回家去了。

故事中的这个农家妇女运用的就是仿拟式类比,老汉迷信,把“陈”说成“沉”,觉得自家住的地方不能再住下去了,这位妇女也是利用老汉的迷信,但却把“陈”说成“臣”,这样一来,灾难之地就变成了福地,再联系老汉的实际情况,女儿比他们这一辈子人过得好,又赶上好政策,老汉自然听得心服口服。

3.归谬式类比推理

归谬式类比论证就是从对方的观点出发,并加以引申,得出一个十分荒谬的观点但又与对方的观点相似,以此证明对方观点的荒谬性。归谬式类比论证像一个放大镜,它能把对手隐含的不合理部分尽显于眼前。李天道主编的《中国辩论词·名篇快读》中记载了关于郭沫若的一段精彩对话,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当时很多名人都参加了首展剪彩仪式。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叫冰,所以他名叫冰兄。”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宾客捧腹大笑。王琦的话还不是十分的可笑,但是经过郭沫若的仿拟扩大引申,其荒谬可笑也就尽显于眼前了。

4.归纳式类比推理

归纳式类比推理论证就是通过对相同事例的列举,增强说服力。例如秦牧在谈到作家怎样才能扩大题材时,用宜兴的紫砂茶壶、广东的全鱼宴、北京的全鸭席、天津的饺子宴等四个不同的事物与成熟的作家、记者进行类比,找出了其中蕴涵的相同的理,即事物在低级形态,往往是单调的,而到了高级形态,才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的题材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由于前提用的例证较多,所以得出的结论容易令人信服。

三、从类比推理与其他论证方式的联系来分类

在论辩中类比推理既可以独立使用,如上文列举各例,也可以和其它推理方法即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综合使用:

1.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综合使用

用类比和演绎相结合的这种论证方式,由于演绎推理的结论是可靠的,再结合使用类比推理,可以使道理说得更为透彻,更加具有说服力。类比和演绎的结合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用类比再用演绎,另一种是先用演绎再用类比。

使用先类比再演绎的论证形式,就是指先用一个大家熟悉的事物与要论证的事物进行类比,使人对要论证的事物有个具体的认识,再用演绎方法对要论证的事物从理论上进行论证。这种论证方式,先用类比方法可以使人们对事物具有形象的认识,再用演绎方法使得论证在规则上无懈可击。例如:宋朝时,鄢陵县吏孙满一次射鸟失误,箭落到了当时一位护卫皇帝的大将身上,虽然没有伤着这位大将,但孙满还是被处于死刑,斩首于市曹。针对这件事情,当时的行军参军何承天说:“过去有一个人曾惊了汉文帝的御马,当时只被判了一些罚金,因为判此案的人认为惊马者并不是故意的,所以没有从重发落。现在孙满本来是要射鸟,而并不是想伤人。按刑律,误伤人才判三年徒刑,何况孙满还没有伤人呢!”在这个故事里,何承天先是运用了一个类比,指出两个事件的相似性,但是相似的案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孰是孰非呢?何承天并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又用了一个演绎论证来再次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何承天的推理是这样的:如果故意伤人就要判刑,孙满没有伤人,因此他不能被判刑。这样何承天从两个方面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孙满被判以死刑是没有道理的”,一是古代的事实,一是当今的法律,有理有据,其观点不容置疑。

用先演绎后类比的论证形式,是指在论证中通过一个普遍性的前提,推出一个特殊结论,然后再用这个结论作为类比的前提所做的论证。使用先演绎后类比这种形式,因为由演绎所得的结论其正确性得到保证,因此最终由类比所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并且也增加了形象性。例如毛泽东在反驳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人怕打烂坛坛罐罐的思想时说道:

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市场交易,买者如果不丧失金钱,就不能取得货物;卖者如果不丧失货物,也不能取得金钱。革命运动所造成的丧失是破坏,而其取得的是进步的建设。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休息,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我们在敌人第五次‘围剿’时期的蚀本正因为这一点。不愿意丧失一部分土地,结果丧失了全部土地。阿比西尼亚的打硬仗,也得到丧失全国的结果,虽然阿国失败的原因不仅仅这一点。

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

危害人民的问题同此道理。不在一部分人民家中一时地打烂些坛坛罐罐,就要使全体人民长期地打烂坛坛罐罐。惧怕一时的不良的政治影响,就要以长期的不良影响做代价……

这个论证中就是采用先演绎再类比的方式,毛泽东同志先用了一个三段论,即:(所有的)想得到一些东西必须先放弃一些其它的东西,想保护人民 (想得到东西),所以,先打烂一些坛坛罐罐 (必须放弃一些东西)。在这个演绎推理中,毛泽东同志还插入了“买卖交易”和“工作休息”等日常事例进行类比,使得道理更为浅显易懂。

由于演绎推理的形式有多种,因此演绎推理与类比推理结合的形式也有很多种,最为普遍的是与演绎推理中的归谬法结合起来使用。归谬法就是从对方的观点出发,引申得出一个与对方观点十分相似但却又荒谬的观点。

2.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的综合使用

归纳论证法有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又分为科学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

一般情况下,类比推理与简单枚举法结合使用的较多。在论证中,论证者一般会先找出与所要论证的论点相似的事例,通过列举一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总结出一个规律,然后再用类比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说明该论点也具有该规律。其论证模式可以表示为:

事物A由a1、a2、a3、a4……构成,

其中a1具有某属性,

a2具有某属性,

a3具有某属性,

a4具有某属性,

……

所以,事物A具有某属性,

事物B与事物A相似,

因此,事物B也具有某属性。

这种论证模式,由于先用枚举法列举了一定的事例,着眼于用事实说话,本身有一定的说服力,再用类比使论证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在《墨子·非攻上》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着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阤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在这段论述中,墨子为了证明那些赞同攻伐别国的人不懂“义和不义的分别”,先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认为它是不义的事例,并且在这些不义的事例当中,随着损人的程度增大,其不义的成分也就越大。而攻伐别国其损人的程度更大,因此,攻伐别国是不义的。这里墨子使用的归纳法使道理层层深入,步步逼近,最后的类比也就使论点不证自明了。

Abstract:In term sof the end of argumentation,there are two typesof analogical argumentation:testifying analogical argument and retorting analogical argument;as fo r themeans of construction,it can be divided into metapho rical reasoning,imitational reasoning,inductive reasoning and reduction to absurdity;as its relationship w ith otherwaysof argument is concerned,it comp rises independent reasoning and synthesis reasoning.

Key words:analogical argument;types of argument

On Types of Analogical Argument

LU Yun-rong1,ZHU Jun2
(1.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Historical Culture,Xiangtan University;2.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New s Study,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Hunan 411105,China)

B81

A

1673-0313(2011)01-0015-04

2010-11-20

湖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 (10C1298)。

卢芸蓉 (1974—),女,安徽无为人,在读博士,讲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逻辑学;

朱军 (1974—),男,安徽无为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语言学、逻辑学。

猜你喜欢

类比推理观点电脑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观点
浅谈高中数学中类比推理的“形”与“神”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参考答案(2)
4类比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