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

2011-08-15王海芸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连接词英汉

王海芸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 新乡 453000)

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形合与意合,在从意义到具体的语言形式上,形合与意合是两个既有各自的特点而又不会互相排斥的途径。同时它也是一种语言上的组织法,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中的一种常用手段。汉语以意驭形,而英语则以形制意也是形合和意合在英汉语言之间的重要区别特征体现。也就是说,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形合常指词语和语句间的连接,它主要依靠连接词或者是语言的形态手段来得以实现;而意合则指的是词语或和语句间的连接主要借助语义抑或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完成。从语言学角度来讲,英汉语言两者之间最关键的区别特征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区分了。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也曾讲到过英语多用形合法,在多数情况下连接成分是不可缺少的;汉语里多使用意合法,连接成分并非必需。总之可以这么说,英语重形合,主张语言形态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上的谨密性,而汉语重意合,主张内容上和表达意义上的完整性。因此,英汉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从“形散神聚”的源语言中析出条理,然后用“以形驭意”的目的语使诸般条理各就其位的过程。

1 语言学上形合与意合的意义

语言学上的“合”就是组合(syntagma),其实是由“散”到“集”的手段在语言符号上的表现。“合”通常来讲有两种情形:形合也就是依附形式(譬如词的词缀、曲折变化和加词等等);意合也就是仰仗意义(即内在逻辑上的关系)。我们把形合与意合这两种手段常常并存于一种语言中的这种特殊情况,往往称之为“相对性”。

现在在英汉翻译对比研究中我们谈及到的英汉语言的形合与意合。其蕴义是指:第一,不仅是指在小句(clause)之间,而且还指词组中词与词之间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在语篇中的关系是用什么手段方式来体现的。第二,形合的手段主要是指语法手段也就是词的形态上的变化,然后是词汇手段即联系用语。同时词汇手段方面,除了连接词、关系词以外,我们还要对介词等虚词的作用引起重视,同时还有语篇中的代词以及代词的形式等。所以我们可以把形合的手段分成两种:一是形态,即构词与构型;二是形式词,即连接词、关系词、介词、助词、语气词、代词等。借助形态和形式词来表示此间、小句间和句子间的关系我们定义为形合。那么意合定义为:不借助形态和形式词,靠词语与句子本身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顺序而实现的连接为意合。因此形合注重的是显性接应即以形显意(明示手段),意合注重的是隐形连贯即以意统形(隐含方式)。

2 英汉翻译中英语的形合

所谓的形合指在英汉翻译中,句中的各词语或各分句之间用一种语言的方式(譬如连词或者关联词)连接起来,以此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和逻辑上的关系。各种连接词、语、分句这些形式手段经常用在英汉翻译中英语组句中,注重显性衔接,强调句子形式和结构完整,从而达到以形显意。在英汉互译中常常会用到语法和词汇这两种基本组织形式的手段。语法手段在英汉翻译中经常体现在:第一,英语主要通过词的缀合法来实现词的语法类属关系及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第二,英语采用词语形态变化表现英语词语的深层语法关系。第三,英语形合的重要手段是指英语使用介词或不定式等来连接词和词组。一般来讲英语组句里基本上离不开介词,英语里最活跃的词类之一就是介词,然而汉语中则经常不用或省略掉。请看以下例句:(1)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彩虹有许多颜色,(从)外圈红(到)内圈紫。(英语句中有五个介词,而汉语句中有两个介词“从”和“到”,勉强用上,还不如不用。)(2)Every one of them rolled up his sleeves for battle,high in moral and ready to win another brilliant victory.他们个个摩拳擦掌,士气很高,准备再打一个漂亮仗。(汉语句中无介词,英语句中有三个)。四,在句法连接上面非限定动词是英语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手段,它将主句和具有实际意义的分句连接,不用添加连接词就可以表达出一定的逻辑关系及意义。请看例句:Given an inch,he will take a mile.得寸进尺(此处是过去分词短语表条件)。

我们从以上四方面用语法的角度来讲了英语的形合。在英汉翻译中,其实英语形合从词汇手段来看,它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词语的连接成句、短语的连接成句、分句的连接成句时的并列连接词(如and,but,or)、关联连词(如 either…or,neither…nor,not only…but also,等)及从属连词(如 because,since,so that,wherever,anywhere,if,unless,although,等),关系词(如关系代词 that,whom,who,what,which,whose和关系副词如 when,where,how,why),介词(如of,at,to,with,in,into,below,but,under等)和具有状语功能的分词结构(-ed和-ing)等词的具体体现运用。因此英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像汉语那样要由读者自己来解读,它经常用一个客观的词来表示。例如英文句子“The iron should be stricken while it is hot”.一个从属连词while明确地指示出两个动作之间的关系,所以就不可能再产生误解了。再如:At the age of twenty,it’s better to be famous before it’s too late,I believed .What would be the spice of life for a person deserted by fame when approaching thirty?After thirty,fame seems still beyond reach,yet being as rich as my boss at forty becomes my new dream.(二十岁的时候,我想出名要趁早,一个人到了三十岁还籍籍无名那还活个什么劲呀?三十岁之后,名是不指望了,只是希望在四十岁的时候能像我老板一样有钱。此处这个译文更是巧妙地使用了连接词、关系词及多个介词“搭建”起的形合的句子。)

3 英汉翻译中汉语的意合

汉语是无形态语,以意合为特征。意合在英汉翻译中即词语或分句之间不使用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连接,并且句子中的语法意义及逻辑上的关系是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的。在英汉翻译中,因为英语具有丰富的形式上的组合手段,所以英语很注重形合。譬如,词的缀合法、词的形态变化、指示代词、被动语态以及表示各种关系的连接词等等。而汉语形态形式手段极少,主要靠语义连贯和逻辑顺序组织句子依赖意义的内在衔接,从而形成一种隐约的脉络意义。所以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进行英汉互译时,除了要考察英语语言的形合特点外,译文更是要很有意识地来体现目的语即汉语重意合的特征。只有这样翻译,译文才不会让读者感到有翻译腔的味道,并且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英汉翻译中把英语译成汉语时要突出表达出汉语的意合性。例如:(1)Li Aijie dreamed that when she and Qin Shan were passing some grassland on their way to weeding the potato field,Qin Shan fell into the marshland while picking a flower for her.Seeing Qin Shan sinking deeper and deeper,Li Aijie was so worried that she cried out loudly in her dream.(李爱杰梦见自己和秦山去土豆地铲草,路过草甸子,秦山为她摘一枝花,掉进沼泽中,眼看着越陷越深,急得李爱杰大喊起来。)此英汉互译中遵循汉语重意合的特征,翻译出来的汉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典型的汉语流水句,句与句之间并没有形式上的联系,貌似松散,但其实却有着时间顺序上的逻辑关系,并且体现了汉民族有序思维的特征。所以在此处汉语的意合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反过来这类“形散而神聚”的句子组合如果照搬成英语,会显得凌乱不堪。看原文英语的特点,隐含的意义联系却很外显化,是通过非谓语动词和从句对原文进行的组合,即充分地体现了英语的形合意义。又如:(2)As we resumed walking I blurted out,“It’s a lucky thing it happened that way.You wouldn’t have met Mother.”我们继续往前走,我又冒出一句话:“这样倒是一件幸事。不然你就遇不上妈妈了。”英语句子中从句与主句之间必须有个as来连接,但译成汉语时却不需要任何连接词,直接译成“我们继续往前走,我又冒出一句话”即可。这种译文充分展示了汉语的简洁特征,即意合的特点。因而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注重汉语的意合性,并且在互译的过程中充分表达其作用,才能忠实、传神地再现原文的精髓。

4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形意结合

英语重形合,具有实在意义的形合连接成分一般不能省略,句群组合讲求环环相扣,严密紧凑。形式结构十分清晰,能够更好地展示原文所蕴含的逻辑关系。汉语重意合,连接成分“尽在不言之中”,句群组合讲究流洒铺排,疏放叠进。轻视形式,重视语句内部各要素之间意义的融合贯通。但在英汉翻译中并不意味着英语完全不用意合或汉语一概排斥形合。纯粹用形合或纯粹用意合的语言都是少见的,正是因为英汉翻译中有形合与意合之差异,英汉互译时,我们就要进行形合法和意合法之间的转换和有机的结合。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的形意应用并非绝对的分离,即汉语不仅仅用意合表达,英语也不只用形合表达。随着进一步的全球化,各国文化的互相影响和渗透,英汉语言之间也出现了许多共核部分。也就是说,汉语中也开始出现,而且是多次出现用形合表达语言,英语中也出现了意合表达语言的现象。例如:Everyone for himself,God for us all.(人人为自己,老天为大家。)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The cat’s away,the mice will play.(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由此可见,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只是两种在比较中所出现的一种相对现象,并非绝对性。形合逻辑的严谨性与意合表意的完整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形合与意合两种手段常常共存于一种语言中,只是在汉语中意合手段比形合手段更多,而在英语中形合手段比意合手段使用更广泛更规范罢了。

5 结语

翻译是把第一种语言(源语)所表达的东西用第二种语言(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译者必须对源语意象加以转换,用合适的目的语将其译出,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翻译工作要求尽可能做到忠实、通顺、尔雅,比较分析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奈达说:“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征。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尊重每种语言的特征。卓有成效的译者不会把一种语言的形态结构强加到另一种语言之上,而是随时作出必要的调整,把源语的信息用译入语的独特结构表达出来。”当然,在具体的英汉翻译实践中,并不是说英译汉就必须完全表达成意合形式,汉译英就完全表达成形合形式。而是应根据语句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灵活使用。综上所述: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英汉语言的特点及它的相对性,才会对英汉互译时有着较为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Nida,Eugene A.Translation Meaning[M].San Dinas,Califo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

[2]王力.汉语语法纲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3]王力.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宋志平.英汉语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综观[J].东北师大学报,2003,(2).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郭富强.意合形合的英汉对比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7]王菊泉.关于形合与意合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1).

[8]邵志红.汉英对比翻译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连接词英汉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高校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研究
英汉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与变通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英语连接词:传统与反思
英语连接词的显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