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前我国工农业关系调整的主要路径与方式

2011-08-15熊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工业化补贴工业

熊伟

(许昌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论当前我国工农业关系调整的主要路径与方式

熊伟

(许昌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工农业关系协调发展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当前工农业关系发展的方向正逐步向农业部门倾斜,工业拉动农业,工业反哺农业,工业补贴农业成为市场机制下政府调整工农业关系的主要路径与方式,工农业关系的调整使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拉动;反哺;补贴

工业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两大基础产业部门,二者能否协调发展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建国以来,工农业快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要求,工农业关系处在不断调整与变化的状态中。长期以来,理论界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工农业关系。国内学者如张培刚(1949)最早以工农业关系为研究对象。他认为工业化进程应同时包括工业部门的机械化、农业部门的机械化和现代化;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呈下降趋势;李溦(1990)最早对建国后工业化进程中农业支持工业进行系统分析;程漱兰(1999)最先指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工占农利”的现象。林毅夫、蔡眆等(1999)指出新中国工业化战略造成农业发展滞后,而农业的滞后问题,也使得工业生产效率变得极为低下。还有如温铁军、郑有贵等侧重于新中国工农业发展历程中的制度变迁研究,或在宏观上对“以农养工”进行历史梳理和补充论证。与国内学者研究旨趣不同,国外学者更重视工农业关系的经济理论和相关经济模型的创建,如美国学者威廉·阿瑟·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西奥多·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论;H·钱纳里和赛尔昆的一般国家经济发展模型;费景汉和拉莫斯的“费拉经济模型”等。上述成果为我们研究工农业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工业化初期阶段,“以农养工”成为工农业关系最初的路径与方式,也是建国初期工业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特别是农村内部改革的能量释放后,工业适时反哺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农业谋求自身发展以适应工业化成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而调整工农关系以解决累积已久的“三农”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们意识到“只有工农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工业化才能推动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升,才是可持续的工业化。”[2]而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扶持也将是促进工农业科学发展的长期政策取向。

近些年来,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工农业关系调整出现新的形势,各种理论文章和政策文件频频出现“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以工支农”、“以工助农”、“以工补农”、“以工养农”、“以工护农”、“以工带农”、“以工辅农”、“以工投农”、“以工扶农”等字眼,尽管这些内容的讨论和运用仍存在不加严格区分而滥用的现象,但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理论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已不再是农业如何哺育工业,而是工业怎样支持农业的问题了。农业发展因此走向了前台,而工业化则转入了幕后。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与政府,市场引导与政府扶持在工农业关系的协调当中发挥了沟通与联系的重要作用。政府以政策调控与经济扶持等方式向农业产业部门倾斜,工业被要求支持农业,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工业拉动农业、工业反哺农业及工业补贴农业成为当前工农业关系调整的主要路径与方式,这些路径与方式,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第一,在市场力量引导下,工业拉动农业。我国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资源在工农两大产业之间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素质的提高。就工农两大产业而言,工业运转需要农业提供的食粮、原料、劳动力、市场、资金与服务,同时,其自身则为农业提供工业产品与服务。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使农业依靠产业联动的内在规律来接受工业的拉动,以工业的发展通过产业互动从而引起农业的一系列积极变化,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具体拉动方式如:使工业部门更广泛的吸纳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工业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生产要素,促进农业的工业化;工业将产业链向农业延伸,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工业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的市场化。

第二,在政府力量主导下,工业反哺农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随着工业的成长并趋于成熟,一方面工业积累起大量的剩余,另一方面,农业则因为长期为工业提供剩余而极其衰弱。农业哺育工业,工业发展后则有责任有义务反哺农业,正是“工业在长期接受农业的哺育之后对农业的感恩或回报”;[3]更何况“以工哺农”正是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的收入分配职能将工业剩余向农业进行转移,是最直接的反哺手段和途径之一。”[4]

具体反哺方式如: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并且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结构,使支农资金及时的落到实处。将人力资本投资重点转移至农村,以提升农民素质;政府将基础设施投资向农村倾斜,以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政府鼓励与扶持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从而提高农业技术含量;政府实施农业价格支持政策,以此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第三,在政府力量主导下,工业补贴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当前则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滞后产业,原因是“政府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比,一则受土地受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农民收入受到上限的制约;受恩格尔定律的影响,属于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大多数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直接消费量不可能有很大的增加甚至会减少;而农业要面临来自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巨大风险。因此,农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明显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仅仅依靠市场手段不可能真正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还必须依靠政府补贴。”[5]这样有必要“探索国民收入分配向三农倾斜,强化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6]的新思维,工业税收转变为政府财政收入,以财政支出的形式对农业进行直接补贴。政府为提高农民实际收入或减少农业及涉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各种损失而对农民的损失直接转移支付了。政府强制力作用下,工业税收以财政支出形式转为农业直接补贴,直接补贴给了各个农民,使农民能够获得更直接的收入。

具体补贴方式如:农民收入补贴、农民最低收入保障、农村社会保障补贴、农村农机补贴、农业灾害补贴、农业救济、农业收入保险、土地休耕补贴等。

由上述可知,市场与政府在当前工农业关系调整中发挥重要的联系作用;然而在工农业关系调整的路径选择上并不协调。如以市场力量引导工业,自建国以来一直发挥着拉动农业发展的作用,现阶段对农业的拉动力度更加有力,但只有量的扩张而没有质的变化;而强调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正方兴未艾,工业对农业的补贴则是近年来的新事物,这两类关系调整成为更加重要的路径选择,要求政府力量在工农业关系的协调中发挥更为重要的功能,然而,随着政府角色的加重,有时则不免陷入重政府行为而轻市场导向的弊端。

事实上,无论是拉动、反哺还是补贴,都是当前工农业关系调整的有效路径与方式,不应“厚此而薄彼”,应当根据不同现实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路径与方式,有时则需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利用。强调在市场机制的环境与条件下,充分发挥政府力量的主导作用,要争取做到“两个拳头都要硬”,使已成长起来的工业部门能给予农业部门实际的利益回馈。此种利益回馈的本质,即是对国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深化,亦是对国民收入分配体制的有力调整,国家政策与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农业倾斜,以此调配政府掌握的各类资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1]汪时珍.建国60年工农业发展成就、基本经验与政策取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8).

[2]李敏纳.中国工农业发展关联性分析与政策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7(11).

[3]张凤云.工业反哺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许昌学院学报,2010(3).

[4]叶子荣,江晓莉.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基于理论与国际实践视角[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6).

[5]杨国才.工农关系调整的路径比较与现实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0(7).

[6]郑有贵.构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三项政策思考[J].理论探讨,2010(3).

河南省政府决策与招标课题“河南省工业化进程中的工农业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632

熊伟(1980-),男,江西新建人,历史学博士,许昌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2011-02-19

猜你喜欢

工业化补贴工业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人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