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诞的人和世界的关系

2011-08-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唐璜加缪理性

王 坦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荒诞的人和世界的关系

王 坦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加缪的哲学集中阐述了世界的荒诞和荒诞的人的思想。加缪以一种生存哲学的角度向我们揭示只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清醒的意识的人才能征服自己的人生。

加缪;荒诞;荒诞的人

一、人的荒诞感

加缪是在他的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中提炼出其主要哲学思想“荒诞”的。在《西西弗的神话》的开头加缪就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自杀”。这种哲学思想来源于他的生活经历所产生的荒诞情感体会;来源于他生存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对荒诞问题思考。从荒诞感的产生到思考荒诞的本质问题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哲学的反思。这种反思产生的是具有20世纪时代性的人类精神的体现。加缪的荒诞生存哲学就是留给人类的精神财富之一,人们也因此称他是存在主义哲学家。

20世纪人类历史纪录的是欧洲与世界秩序发生剧烈的变化,两次世界战争和环境恶化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加缪站在时代的角度认为世界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荒诞的。因为加缪认为在理性主义所主导的时代里,人类用逻辑思维证明了理性的至高无上。人们还认为只要掌握理性,一切人类所面临的困惑都会迎刃而解,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人生就会变得有意义。可是在理性推动了人类进步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解决不了的矛盾和不合逻辑的冲突。这些问题让人们感觉理性也不能解决人类的根本问题。哲学家想要解决人类的根本问题,从理性的、非理性的、感性的等各种角度去思考,都是想找到那个根本的原因。为了找到这个原因,我们可以假设存在和世界两者本身就是荒诞的,进而我们对两者荒诞的原因进行追问,那么这个问题就进入了形而上学式的反思。加缪的新人本主义哲学反思是要求回到事情本身中去找原因而不是要寻找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因果联系或对原因作知识论的因果论证。因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方法的不同,所以哲学家得到的结果往往也各不相同。这就会有许多不同性质的存在,而不是只有一种存在,但是世界是客观的且只有一个。那么可以推论出存在的个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就是各不相同的。这类似与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是此时,此地,当下的存在。如果真理只有一个,那么根据上面的假设和分析可以得出其他的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就是荒诞的。真的有真理存在么?理性所揭示的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么?如果不是那么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就都是荒诞的。加缪的荒诞思想表述的就是这种荒诞关系。他笔下的普罗米修斯、西西弗都是深刻地感受并认识到生存荒诞性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是在荒诞世界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荒诞者。

如果说荒诞者从切实的世界中得到了荒诞的感受到上面假设世界和存在本身就是荒诞的,这过程中缺少点什么,那就是缺少对理性做全面批判的过程,也是缺少对荒诞的认识。尽管康德经过了那么多的证明,尽管我们用理性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我还是要用怀疑的精神审视理性。我们必须正视,理性只是受到了怀疑,证明有错后被人们从统治者的位子上赶了下来。人们也只是在又一次的偶像崇拜或造神运动后没有得到想要蔽护和安逸的生活。非理性主义怀着愤怒的情绪想要卷土从来,可惜他们除了高举各种各样的塑像用嘴巴喊出口号和诅咒外没有其他有力的武器。理性主义的支持者有些失落,但是他们依然相信理性只是被那些贪婪、懒惰、无知的人乱用了,而理性本身并没有错。冲突是一直存在的,用辩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无非是一种平衡之术或中庸之道。正如萨特所论证的“辨证法只能属于人和人类的,而不可能存在于自然界,辨证法是人造的,不是客观的”[1]386。而加缪好像在看一场荒诞的戏剧,在戏剧的冲突中他发现荒诞思想所反应的本来就是这种冲突的关系。他看这场戏并没有站在非理性的一边,也没有站在反对理性的一边,他是把戏剧表演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二者之间做了个比较。我们可以把戏剧表演的世界看作我们人类的理想世界,可以称为应然世界。我们还可以把现实世界认为就是我们当下的此时此刻存在的世界,是实实在在的实然世界。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应然和实然的冲突就是荒诞产生的根源,而不是什么超理想的、超现实的、先天的、纯粹的等其他的什么。

二、加缪眼中荒诞的世界

谈到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正如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指出的,对于一切基本问题的回答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帕里斯的方法,一种是唐吉珂德的方法。事实推理法和抒情诗式的表达法的平衡是我们能获得激情和清醒的唯一途径。显然《西西弗的神话》中的西西弗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因为西西弗在荒诞的世界中无处可逃。不同的人都用着自己不同的态度对待生命的荒诞,在加缪看来有三种态度:把他们概括地归纳起来有三种态度:“生理上的自杀、哲学的自杀、反抗。”[2]16第一个层次是生理上的自杀。第二个层次是哲学的自杀。第三个层次是走向生命的反抗。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分别对应这三种态度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唐璜主义、戏剧、征服。

第一种态度是生理上的自杀即唐璜主义。如果人必须要承担荒诞的后果变成荒诞的人,那么荒诞的人是《百年孤独》似的只追求自我穷尽的人。唐璜是加缪所论述“荒诞的人”的代表。唐璜表现出了荒诞的人的一些基本特征。永不满足的欲望;毫不畏惧命运的惩罚;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权威,自以为是;不抱希望,拒绝悔恨,选择成为没有价值的人;对生活心满意足,不了解那些相信永恒的人,认为全部奉献和放弃自我只是动人心弦的说法。这些特征所展现的现代人的荒诞被加缪誉为“高级自杀”,其实是自我毁灭的一种低级方式,这样的方式是一种逃避式的,是否定个体生命价值的,是无助于改变人和世界本身的荒诞性的,是唐璜这样的没有希望,没有信仰,没有价值,自私的人。就像加缪说评论的“唐璜付诸于行动的,是一种较量的伦理学,这与倾向于崇高的圣人的伦理学背道而驰。”[3]93

第二种态度是哲学的自杀。加缪用舞台上的演员来做这个荒诞典型的代表。他认为“演员通过排演从荒谬的角色中获得了他的影子。”[4]106

这就像人和世界的关系,世界给予人一个个角色,有着固定的时间、地点、事件。每个人都在剧本的世界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如果不扮演这个角色,就永远不能深刻地理解这个角色。正如加缪认为荒诞的人的命运是角色的,是虚无的,是人对自身理性的绝对否定。那么,人的存在就会再一次地依附上帝,或依附某种不确定的神秘力量。这种虚无的可怕远远超过了荒诞的程度,这是一种不负责的历史的倒退。如果说现代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命题是在古希腊哲学后再次唤醒了人类对存在问题沉睡的理性思考,那么加缪就是现代社会对于人的存在方式进行更具实践意义的后现代思想家。正如他提出的著名命题:“我反抗,故我们在”。那么,加缪提出的这个命题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当今哲学思考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必须走向多元,不能只从世界或人类的角度思考,更应落实到存在者本身思考问题。

第三种态度是反抗即随笔中提到的征服。加缪所要求的反抗就是要寻求自己的生活意义,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反抗是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已觉醒的人们自己的行动,自己对世界的体会。加缪笔下的反抗者中,西西弗是反抗荒诞的英雄。西西弗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他要做自己的主人,掌握自己的命运。正如加缪所说“他的命运是他自己创造的,是在他的记忆的注视下聚合而又马上会被他的死亡固定的命运”[4]161。可以看出加缪所要表述的荒谬哲理是作为个体的人对生活的荒诞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和在荒诞的世界里个体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做自己该做的,如何过荒诞的人生。“正如我要求于思想、索取的反抗、自由和多样性一样。……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清醒的意识就这样与征服的态度会合了”。[5]152

三、反抗荒诞的人

纵然,人相对与世界最后的结果是人总要死的,死亡是不可选择的,被推向死亡却是不合乎情理不合乎人性的。当理性宣判人必须死亡的时候,人开始认识到理性的恐怖。人就开始想要反抗。小说《局外人》中的默尔索在面对死亡而展开的思考是生存在理性的世界,是一个无意义的世界,而死亡却是人找回尊严的出路。在默尔索死刑前,神甫要求默尔索忏悔时,默尔索强烈地拒绝了。在他的内心里,神甫所表现的仁爱是基于超理想的,超现实的,

先天的,纯粹的上帝,是无耻之徒戴着伪善的面具表演的把戏。加缪认为人要活得更好,就是要接受荒诞,就是使人、世界、荒诞三者共同存活下去。加缪抽象出来的唐璜这个代表人物的生存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荒诞的人也不会对未来不抱希望,而尽情享受现世的生活,更不会放弃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而成为没有价值的人。

因为他们并不回避荒诞,而是把荒诞看作是生存的永恒状态,所以他们拒绝生理上的自杀,拒绝传统形而上学式的神或者绝对价值这种哲学的自杀。这种拒绝就是正视了荒诞同时开始了反抗。就像加缪认为的,生命意义的问题是人类所面对的问题中最急需回答的问题。并且对个问题的回答还需要人类正视荒诞转向反抗。人生并不具备某种预先设定好的意义,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精彩和失落。在生活中不断的对不属于自己人生意义的拒绝过程本身就是反抗,就是对自己人生意义的追求。拥有这种追求的人必定要经历人生的喜剧和悲剧,掌握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智慧,怀着一颗独立而高贵的心灵。

从荒诞的人到反抗者,加缪想告诉我们:人总是要用自己的脚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的,在思想的道路上只有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清醒意识的人才能征服自己的人生。人类和世界之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确定的不明了的问题。人类为了生存,应该勇敢地走下去,就像西西弗那样面对荒诞,反抗。

[1]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李元.加缪的新人本主义哲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3]柳鸣九.加缪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加缪.西西弗的神话[M].杜小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5]阿尔贝·加缪.加缪文集[M].郭宏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5.

B1

A

1671-8275(2011)06-0012-02

2011-10-12

王坦(1982-),男,湖北武汉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西方哲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哲学比较。

责任编辑:董 凤

猜你喜欢

唐璜加缪理性
浅谈拜伦《唐璜》的讽刺艺术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浅析歌剧《唐璜》中唐璜角色的矛盾冲突
秋是第二个春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加缪的眼神、西装和香烟
理性的回归
漫画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比较文学主题学视野下的唐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