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合力初探

2011-08-15毛全德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育人院校政治

毛全德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安徽 淮北 235000)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合力初探

毛全德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安徽 淮北 235000)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一项具有复杂性、艰苦性的长期工作。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着力整合各个方面的有效资源,使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就会得到很大地提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思想先进、情操高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育人中心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笔者认为高校必须让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是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整体上是好的,但是少数大学生受各种消极倾向的影响比较严重,表现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1.轻德育,重专业。有的人政治责任感不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判断缺少应有的政治意识,只对自己喜欢的学科感兴趣,对政治理论学习和两课教学不够重视,不愿参加政治性活动,有的甚至厌倦和反感。2.轻集体,重个人。少数人把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混同起来,不愿接受集体约束,对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缺乏热情,缺少集体荣誉感。3.轻理想,重现实。有些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格调不高,价值目标层次较低,没有共同的理想信仰,缺乏远大目标,思想趋于实际。4.轻奉献,重索取。个别人片面强调功利原则,只强调获取,不讲奉献;5.轻奋斗,重享乐。一些大学生渴望成才,却缺乏坚定的拼搏精神;想要进步,又缺少脚踏实地的努力;想做生活的强者,注重物质享乐和感性刺激,却又在现实生活中无所适从。以上种种现象,虽然只是少数人的个别行为,但是对高职大学生积极、进步的思想主流还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力的。

二、当前思想政治状况产生的缘由

1.思想道德观念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飞速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体制、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信息、多元化的道德导向。面对如此多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正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阅历浅、思想比较单纯、社会实践不多,辨别能力相对较弱,价值判断容易出现模糊和偏差,所以,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面临着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2.错位的管理主体

在现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往往被各院校看作是管理工作的中心和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被管理者”的位置上,完全是在从属的,学生的管理工作还是以“我管你”为基本模式展开,以“管好你即管住你”为目标。该方式带来的是工作量的增加与工作队伍薄弱相矛盾的局面,忽略了学生主动自我管理和寻求发展的积极性。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薄弱

目前高校扩招使得在校大学生数目快速增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专职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政治辅导员组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同时专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政治理论、业务能力、管理经验的不足,也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4.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调查表明,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市场新增岗位总量的22%。严峻的就业形势引发人们对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疑,动摇了人们对科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效面临挑战。

三、创造合力是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系统工程,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课题,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关心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具有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1.坚持服务育人理念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调整心态,充分发挥服务工作的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新时代的在校大学生自主意识强,思维异常活跃,创新意识强烈,因此,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就十分重要,研究制定一套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促进学生“内促式”教育的实现。其次,畅通与大学生平等沟通的渠道。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思想交流是做好他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要积极开展的谈心活动、老师特别是辅导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 化和需要,为他们排忧解难。更要积极探索更多的思想沟通的方法和途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注重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强调以学生为根本。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和行为方式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存在着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以德为本与道德虚无之间、高雅追求与庸俗趣味之间、倡导艰苦奋斗与贪图享乐之间的反差。针对其思想特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学生思想,把思想道德课和马列主义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不断尝试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融进教材、课堂、网络、公寓、社团和学生头脑。

3.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学生需求

大学生处在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人生阶段,对物质和精神存在不同层次的欲望和需求,由于现实与主观愿望存在差距,常导致物质愿望与自身经济条件的矛盾、成才愿望与所处的学习环境的矛盾、成就事业的追求与社会就业难的矛盾。因此,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注重工作的时效性和成效性,紧紧围绕大学生的需要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加强对学生需求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各种需求之间的关系。

4.两课教育改“灌”为“疏”

“两课”教学应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两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影响大学生。要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形成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课堂上不仅要把理论讲清楚,更要通过形象、生动感人的道理讲到学生心里;不仅要把理论“灌”到课堂上,更要看是否发挥了“疏导”作用;要入耳入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两课”不是只讲“大道理”的,而是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息息相关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5.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强,勇于响应时代的召唤为理想而奋斗,同时他们所处的复杂的情境中诸多的应激源——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经济困难、恋爱挫折、就业竞争、网络互动——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敏感把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引导他们,采取正面引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及时开展心理咨询等活动,提高其心理健康素质。

6.从细小处“贴近”学生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应当从细小的、具体的问题着手和切入。着手公德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健康人格和心理教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用基础的、具体的和平常的教育方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规范等各方面进行教育。

7.健全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

辅导员和班主任植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工作中必须坚持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锁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努力探讨和开拓新形势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科学手段。

8.注重教师行为世范

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世范”。一个治学严谨、道德高尚的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一定是最为深刻和持久的。博学和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最能吸引学生,最受学生们欢迎。从这些老师的身上,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做人、做事。

9.向上、多彩的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不仅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外阵地,而且向上、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高职院校通过第二课堂这个平台,引导广大学生和各种社团紧紧围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在理论教育、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领域内广泛地开展活动,学生参与其中,对拓展个人素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思想得到净化。

10.以学生为本,全员育人

首先,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履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第二,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形成党政群团协办共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体制和机制。第三,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就是育人。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体教师用教师的言传身教,用学识和人格的力量锻造学生,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历来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不同学生社团和教工组织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凝心聚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为载体,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按照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最终达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效果。

[1]张显东,杨秀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3).

[2]李正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2).

[3]胡诱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与探索[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

[4]廖和平,周雄芳,王卫平.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

G41

A

1671-8275(2011)06-0010-02

2011-11-06

毛全德(1974-),男,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董 凤

猜你喜欢

育人院校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