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1-08-15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菏泽顶岗办学

武 尚 民

(菏泽学院 办公室,山东 菏泽 274015)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路径选择

武 尚 民

(菏泽学院 办公室,山东 菏泽 274015)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明确办学定位,牢固树立服务区域发展的意识。要立足地方需要和学校自身实际,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开展科研创新,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示范功能,使学校成为引领地方文化发展的高地。通过顶岗实习支教,推动地方教育均衡发展。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区域发展;专业设置;路径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1]。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是学校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肩负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本文以菏泽学院为例,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一、明确办学定位,强化服务区域发展意识

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指出:“新建本科院校要着力解决好科学定位问题,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为全市唯一的本科院校,菏泽学院立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提出了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员工的艰苦奋斗、紧紧依靠改革开放“三个紧紧依靠”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紧紧围绕建设合格的本科院校、紧紧围绕菏泽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培养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会创新的优秀毕业生“三个紧紧围绕”的办学理念。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在保持和发挥师范教育特色同时,大力发展非师范教育,强化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把菏泽学院办成多学科、综合性、地方性、高水平的普通本科院校。在办学空间上,菏泽学院发展应立足菏泽,面向山东、辐射周边、走向全国。在服务面向上,要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为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以培养大量各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实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同时,充分发挥其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把菏泽学院建成区域人才培养中心、科学研发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源。在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上,充分考虑菏泽学院是新建地方性高校的实际,把学校定位为教学型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不攀高、不求全,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实用型、创新型”人才[2]。在办学特色上,继承和发扬学校长期积累的办学经验、学科特色和优势,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和专业。

二、对接社会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础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科学地规划专业建设,是高校谋求发展、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3]。作为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菏泽学院已有文史、经法、理工、农学、教育、管理等9大学科门类。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专业设置不够规范,偏重于师范类和农学类专业,而地方对师范类和农学类人才需求不足,造成一些专业发展困难。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坚持“立足学校培养能力,贴近人才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当压缩师范类和农学类专业,创造条件逐步壮大经济类和工科类专业。同时,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围绕菏泽市“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寻找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重点扶持应用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社会发展人才紧缺的学科专业,大力扶持经济管理类、经贸类、能源化工类、高新技术类、信息技术类、新型材料类学科专业,以及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需求。经过几年的建设与整合,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初步形成了科类较全、效益较高、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体系。学校已有74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37个,本科专业中非师范类专业 24个,学校的综合性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坚持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科研工作必须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知识聚集、人才荟萃的优势,与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成为引领、服务地方的领头雁和排头兵,成为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高地[4]。菏泽学院坚持“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赢支持”的工作理念,在强化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应用科学研究,加大科技开发与科研成果应用力度。学校面向菏泽市“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强化了科研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立足地方使学校科研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一大批实用性强、能够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其中,《菏农 2000滴灌系统技术与推广研究》项目,在全市八县一区的70多个乡镇及周边10多个县市的蔬菜、瓜果、花卉、果木等种植业中推广应用,已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 1.6亿元。食用菌栽培课题组结合课题研究与推广,在全市的 80多个乡镇建立了 400多个食用菌示范基地。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技术咨询等方式,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难题约6 800余项,并通过市电台“金土地”栏目、市电视台“田园风”栏目,把食用菌栽培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向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被农民誉为“菇类保护神”,为农民创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人民币。《秸秆过菌还田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荣获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黑洞的热效应及量子效应》获得全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四、引领先进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建设高地

大学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趋势、推动大学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先进文化,它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成为大学发展与进步的永恒核心动力[5]。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地方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源和示范区。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是地方院校承担的神圣使命。菏泽学院在引领先进文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充分发挥了在文化建设上的示范功能。一是切实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优化校园环境,弘扬科学人文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二是立足地方文化特色,大力加强水浒文化、牡丹文化、戏曲文化和武术文化研究,挖掘整理地方文化,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努力为文化大市建设贡献力量。三是发挥文化人才聚集和文化设施先进的优势,每年参与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文艺活动,承办全国性、全省性及全市大型文体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选派优秀大学生服务“十一运”,积极融入地方文化建设,参与并引领地方文化建设,学校成为区域文化繁荣的导航仪,成为与区域文化融为一体的文化高地。

五、开展顶岗实习,推动地方教育均衡发展

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是我国新时期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是促进师范实践教学和实习模式改革,实现实习和支教相结合的一项具体措施。师范生顶岗实习有利于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能够有效引领师范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密切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增强中小学薄弱师资力量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自 2009年启动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以来,已先后组织4批共2 117名师范生到9个县区的200多个农村中小学开展顶岗实习支教,承担语、数、外、音、体、美等实习学校迫切需要而又薄弱的课程。通过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大学生们把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实习学校、带到课堂,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共谋学校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村学校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改善了全市部分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大学生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了解了教育、提高了实践能力、积累了教学经验,对于加强高校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对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服务区域发展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的生存发展空间,菏泽学院成功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本科高校的办学之路,各项事业走上了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学校占地面积 1 400余亩,建筑面积 47万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 0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20余万册、电子图书100万种。面向25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7 000余人。各类成教、职教和远程教育在籍生13 000余人,初步形成了以普教为主,普教、成教、职教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学校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的重要标志和亮点。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2).

[2] 潘懋元.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1):1-5.

[3] 李湘祁.试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J].湘潮,2010(4):65-67.

[4] 魏艳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3):62-64.

[5] 高文兵.大学引领先进文化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131-135.

Abstract:Serving society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basic functions of a university.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a clear orientation and establish firmly the consciousness of serv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Also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local needs and the reality of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they should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arrangement of disciplines, carry out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hance the abilities of serving the loc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inally,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should play their model role in cultural construction, try to be the leading university in the local cultru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balance development of local education by the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newly-built local universities; regional development; arrangement of disciplines; ways

(责任编校:卫立冬英文校对:吴秀兰)

The Choice of Ways About How Newly-built Local Universities Serve Regional Development

WU Shang-min

(Office of Administration, Heze University, Heze, Shandong 274015, China)

G640

A

1673-2065(2011)02-0094-03

2010-11-22

武尚民(1969-),男,山东曹县人,菏泽学院办公室副研究员,教育学硕士.

猜你喜欢

菏泽顶岗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2019年底前山东菏泽境内三条高速可通车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