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手机文学的审美特征

2011-08-15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手机短信短信诗歌

魏 占 兴

(兰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论手机文学的审美特征

魏 占 兴

(兰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新技术、新介质催生出的手机文学,呈现出与其他文学形态不同的审美特性:凝炼之美、韵律之美、创意之美、娱人之美、平实之美。在这样一个强调速度、效率、变化、互动的年代,手机文学因拥有其独特的多元审美体验,也必将激发文学新活力,推动文学新发展。

手机文学;文学形态;审美特征

浓缩现代科技的手机算得上是科技时尚界的风向标, 随着 3G时代的来临,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手机文学也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文学作品形态的演变进程表明了它对传播媒介的依赖性,从口传文学、纸制文学、广播文学、影视文学,到如今的网络文学、手机文学,文学的传播途径悄然发生着变化,并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作为异军突起的手机文学,是什么让其独具魅力?

一、新技术、新介质催生手机文学

手机文学,又称“短信文学、拇指文学”,它以手机为传播载体,以表情达意为基本目的,以多样化的体裁、短小精悍的表述、幽默诙谐的语言以及意味深长的哲理意蕴为风格,从而将文学品质和文学的观赏性集于一身,并不断催生和拓展着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在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我们就可以领略都市生活的流行趋势、品味语言文字的幽默风趣。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手机文学的认识和界定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最初,人们把作者通过手机短信传播、读者通过手机屏幕阅读的具有文学性的短信内容称为短信文学。而随着日本业余作家 Yoshi的一次尝试,人们对手机文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000年,Yoshi创作了长篇小说《深爱》,并通过手机短信进行连载而取得了轰动效应:1年之内,预定《深爱》的读者人数就达到了 2 000万之多。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单条短信逐渐突破原来 70个字的容量,这又给手机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手机文学作品的篇幅逐渐变长,体裁也逐渐向诗歌、散文等领域延伸。

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这一全新的文学形态呢?许多著名作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家莫言说:“手机文学的本质依然是文学,它只是借助手机这个平台,以短信的方式传播。在文学史上就有不少精妙短章传之久远。如《聊斋志异》、《笑林广记》、《搜神记》乃至唐诗宋词以及日本的俳句等等,如果我们今天也能创作出这样短小、隽永的作品,利用短信文学的方式传播,将产生深远且巨大的意义[1]。”被誉为“中国手机短信文学第一人”的手机短信文学作家千夫长认为,其第一部手机文学作品《城外》的创作完全得益于自己对手机短信的情有独钟。他认为从很多角度来看,手机短信都是一种很好的文学载体,在手机短信的创作中,必须同时顾及作品的文学性及手机短信字数方面的局限。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回忆《城外》的创作经历时曾深有感触地说:“这部作品我是认真创作的,它的难度绝对不亚于我写 20万字的长篇小说,我希望也相信它的每个字都是文学[2]。”除此之外,“我在写作中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有过多的情景对话和描写,不能浪费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就像鼻烟壶里的内画,局限性大,但也要气象大,很要功力”[3]。因此,从每则短信来看,每篇都保持了独立短信的完整性,短小精悍,灵动个性;而作为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又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手机文学的美学特征

虽然手机文学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历程,但学术界对这一新型文学样式的研究却非常看重。近年来从手机文学的定义、文学合法性、文学特征、文化意义等角度进行探讨和阐释的学术作品不断面世。当手机文学逐渐被接受并进入我们的欣赏视野时,它的审美价值便成为其存在及发展的关键因素。下面笔者试图从手机文学的审美特征作一简析。

1.凝炼之美

手机文学以手机为载体,其待机时间较短、篇幅展示较小等硬件技术条件和媒体特点的功能限制却促其形成了短小精悍的审美特点。为了在一条短信中使读者获得完整的审美内容和阅读体验,作者应努力在有限的方寸之间表达完整的思想和内容。因此,手机文学相较于传统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而言,文本更加短小,文字更加精悍,也更讲究行文炼字。我国著名文学家周国平也提出,“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多的内容,是短信文学的基本要求”[4]。而从各种短信文学赛事的获奖作品来看,它们都基本符合这一要求。如诗歌《断藕》:

断藕啊断藕/ 你要把满腔的情丝/ 向谁表白/你深深的伤口/又要给谁看啊。

再如小说《床里床外》:

刚结婚的时候,她一直睡在床的里头,她说她怕黑,他就在床外面用床板一样的身子挡着,“黑有什么好怕的”,他说。有了孩子,她开始睡到了床的外面,晚上给孩子把尿,喂奶,溜一下床沿就成。他想睡外面,替她减轻一点负担,她阻止了。“你一睡着死得象头猪,我不放心”,她说。“那你不怕黑啦”,他笑她。”有点怕,不过,不晓得怕了”,她说。再后来,她一直睡在床的外面。很深的夜,他咳一下嗽,她就端来了一杯水,他很惊奇,“你没睡么?”“睡了,我是跟着你睡,你睡着了我就睡着了,你睡醒了我就睡醒了”。他拉着她的手,半天没有说话。从那以后,他就一直没有让她睡在床的外面。他发誓,这一辈子睡觉都不会睡得像头猪。

两个作品都描写了男女之间的感情,用字虽然不多,艺术的触角却并没有受到任何的限制。

虽然在 3G手机逐渐普及的趋势之下,手机文学的字数限制逐渐被打破,几千字、几万字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在手机上传播。但考虑到手机电池电量存储有限、用户手机文学的阅读心理以及读者的用眼卫生等问题,手机文学作品还是应该保持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这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2.韵律之美

韵律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主要特征,韵律美虽说是诗歌的形体美,但它却与诗歌的品质美密切相关。

手机屏幕的大小以及人们手机短信的阅读习惯限制了手机文学字数方面的任意挥洒和发挥,但也成就了它有别于传统文学的特质:它以抒情诗为主,通过意境的营造和形象塑造使读者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也即在有限的篇幅内给人以无限遐想。

和古典诗歌韵律的考究与严格相比,手机文学中的诗歌相对较为浅显和直白,但这些浅显直白的句子同样体现出诗歌的韵律美。如《无题》:

时过秋令雨渐稀/满池清水逐日低/贫家孩童无网罾/赤脚水里摸小鱼。

这首诗以强烈的节奏感和优美的韵律,向读者描述了秋日农家孩童自由自在的游戏场景和农家悠闲的生活面貌,从而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理感受。

《逍遥乐》也以严格的押韵及和谐的音律使作者旷达的心态得到完美的展示:

任我醉时千日醉/静听泉声月下睡/闲观奇花难问种/不管人间他是谁!

可以说,手机文学中的诗歌已不再因为屏幕的限制而“画地为牢”,而是随着文字的流动和意蕴的渲染,给读者的想像开启了一扇窗。

3.创意之美

手机文学尤其是手机小说在创作上要比其他方式的文学创作难得多。为什么?因为在很多手机文学作品的创作者看来,手机屏幕的限制以及大家使用零碎时间欣赏手机文学的特点决定了如果在移动时的一段零碎时间里不给读者一个阅读的兴趣点,读者很可能就会放弃下一阶段的阅读。

针对这个问题,许多手机文学作者也给出了他们的解决方案。青年作家崔曼莉建议:“把故事节奏变得更快,让读者在十几个字、二十几个字的时候追着往下看。手机通用屏幕一屏能容纳多少字,这个字数就是手机小说的基本节奏,吸引读者一页一页追着往下看很重要[5]。”目前读者反映良好的手机文学作品,一般都在构思和创意上做足了功夫。

在第二届“全球通”短信文学大赛中,北京青年诗人张绍民创作的手机诗歌作品——《从前的灯光》,凭借 77个字力拔头筹,夺下“金拇指奖”并赢得一辆奇瑞QQ轿车。

吹灭灯/黑暗就回了家/ 许多夜里/我们灭灯聊天/节约煤油/话语明亮 //那天来客/ 深冬的黑夜/娘点亮两盏煤油灯/灯光亮出了白天/屋里堆满了光的积雪/没有好吃的/娘用灯光/招待客人。

作品借用灯油之夜,诗情已经暗涌;奢用灯油之夜,诗情更是辉煌。前暗后明,不仅相得益彰,而且高潮迭起。无论画面、情感还是语言,诸多朴素元素的组合起来便浑然一体,从容大方,大气磅礴,清贫情境中的深厚人情让人怦然动心,可谓创意之精妙。

创意的独到之处就是使作品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通过不断的包袱支持以及承前启后、波澜起伏的情节支撑来延续和保持读者的阅读兴趣。

4.平实之美

和古典文学的“咬文嚼字”“用典藻饰”不同,手机文学是一种大众化的创作。可以说,每个手机用户都可以成为手机文学的创作者、传播者和阅读者。在这里,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触都可能通过手机文学这样的一种文化形式得到体现。基于这一点,它使文学创作不再仅仅是某些人的特权,从而使文学创作的神秘性大大降低。文学开始走出书斋,走向大众,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特点使大众化和平民化成为重要特征,质朴和率真的语言风格得以彰显。如在《冬日拾景》中:

一棵枯树/站着圆寂/一堆雪/抱着另一堆/取暖/

一弯冰池/水的骨头/很硬/

一张洁白的产床/春天/就要生了

作者选取了“枯树”“雪”“冰池”等几个平实的意象,最终指向春天、新生命这样的隐喻。这些意象的选取不是随意的,开始是“枯树”,核心词是“圆寂”,接着的核心词是“取暖”,再然后是“很硬”,最后是“就要生了”。这些意象的并列是自然的,平实的,同时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感。

5.娱人之美

娱乐性也是手机文学的显著特点,它源于人们的生活,又通过不同的表述方式使它具有高于生活的审美特征。它可以以幽默的方式营造出轻松有趣的氛围,因此许多手机文学作品都称得上是一部微型喜剧,给人带来忍俊不禁的审美体验。

而后现代背景之下产生的手机文学,通过与时代背景的充分融合,又使其传播特点具有了某些娱乐狂欢化的特征。

你知道吗?我昨晚梦到你了,我们漫步在小河边,相互依偎着,你抬头凝视着我的眼睛,深情地说了三个字:汪汪汪。

开始的叙事中人称代词的使用使人感到这是恋人之间的情感表白,但是读完之后我们才会发现被拟人的对象被置换为自己,从而进入了短信作者的幽默圈套。

听说你最近很牛逼,普京扶你下飞机,布什给你当司机,麦当娜陪你上楼梯,金喜善给你烤烧鸡,刘德华帮你倒垃圾,连我都给你发信息。

这则短信则打破了国家、职业和等级的限制,并将国家首脑、演艺明星身上的光环全部消解。在同一个背景之下,他们没有任何等级之分,且都为读者服务,这种“敢于调侃一切”的娱乐方式充分体现了后现代的娱乐狂欢。

无论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在形式的运用方面,手机文学的狂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作者可以借鉴古典诗歌、打油诗、格言、寓言甚至中文标点符号以及阿拉伯数字等各种形式,在三言两语间就能将大事小情幽默地表现出来,调侃、戏谑成为重要的娱乐方式。

三、结语

手机文学用率真、感性、碎片式的声音解构了审美领域中既有的话语权威,带给进入这个虚拟审美空间的人们最简单的娱乐式审美体验,在这样一个强调速度、效率、变化、互动的年代,拥有其独特的多元审美体验,也必将激发文学新活力,推动文学新发展。

[1] 秦绪芳.作家眼中的手机文学[EB/OL].[2010-10-8]. http://news.bandao.cn/newsdetail.asp?id=108250.

[2] 姚雪.短信小说波澜起[EB/OL].[2010-10-9]. http://www.people.com.cn/GB/14738/14759/21864/2949086.html.

[3] 李俊兰.一字百元的作家千夫长[EB/OL].[2010-10-8].http://news.sina.com.cn/o/2005-01-16/03594845704s.shtml.

[4] 蔺玉红.短信文学热起来.[EB/OL].[2010-10-7]. http://www.gmw.cn/content/2005-08/18/content_292052.htm.

[5] 郭艺.触摸手机文学市场爆发点[N].解放日报,2009-08-01(10).

Abstract:Mobile phone literature is the product of new technique and media. It presents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the beauty in terseness, rhythm, originality, entertainment and simplici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literature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 and internal quality will certainly stimulate the new energ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n the new era characterized by emphasizing speed, efficiency, change and interaction.

Key words:mobile phone literature; literature form;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责任编校:耿春红英文校对:杨 敏)

O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of Mobile Phone Literature

WEI Zhan-xi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I206.7

A

1673-2065(2011)02-0054-03

2010-12-05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公民新闻及其社会影响研究”(09LZUJBWZY060)

魏占兴(1976-),男,河北衡水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教育学硕士.

猜你喜欢

手机短信短信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诗歌岛·八面来风
A Study on the Cohes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Blessing Short Messages
福建顺昌县水技站借力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服务当前复杂气候渔业生产
遭遇短信诈骗,手机短信如何在法庭上作为诉讼证据出示?
基于手机短信的智能交互式环境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