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防治分析

2011-08-15黄秀峰冯裕广谢冰昕张宗耀李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年6期
关键词:管术穿刺针气胸

黄秀峰 冯裕广 谢冰昕 张宗耀 李丹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 北京102600)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锁骨下静脉途径因其具有位置固定、休克状态下不易塌陷、刺激性小、患者活动受限小、不易发生静脉血栓、置管时间长等优点而最常应用[1]。但操作过程中,也有各种并发症发生,有的甚至是严重的,应予重视。我们总结2006年2月~2011年2月我院28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结果,了解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探讨其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范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280例患者,其中男182例,女98例,年龄16~85岁,平均50.5岁。

1.2 材料 本组均使用广东佛山产ABLE中心静脉穿刺导管产品。

1.3 方法 穿刺操作由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均采用she1dinger方法穿刺置管。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对于不能平卧的患者,可选择半卧位置管[2]。

1.4 结果 280例中穿刺成功272例,成功率(97.1%)。因穿刺置管而出现并发症的共15例(5.36%),其中穿刺点局部渗血、血肿形成4例(1.43%),心律失常3例(1.07%),误穿动脉3例(1.07%),血气胸 2例(0.71%),气胸 1例(0.36%),局部感染2例(0.71%)。

2 讨论

2.1 临床体会 熟悉锁骨下静脉解剖,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及技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成功率。笔者总结以下几点经验体会:(1)以15~25度角穿过锁骨后方进入锁骨与第一肋骨间的间隙后,须变换进针角度,针体下压与胸壁平行进针,这是避免进针过深造成气胸的关键。(2)若遇到锁骨宽厚或肥胖的病人,可将穿刺点向外下移至锁骨中点或中外1/3下方2~3 cm处,使第一肋与锁骨下缘之间形成的夹角增大,易于避过锁骨,也易于调控进针方向,同时穿刺点外移,使锁骨下静脉与穿刺针交叉段增长,增加了穿刺针进入静脉的机率。(3)注意进针时保持穿刺针斜面及导丝钩端始终朝下,同时置导丝时嘱病人颈部向穿刺侧屈曲,减少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的夹角,这样可有效减少导丝进入颈内静脉的机会。(4)送导丝一旦遇到阻力,应立即停止,切记千万勿使用蛮劲,以免造成血管壁损伤,可调整进针深度及角度后再送导丝,若仍置入困难,则需重新穿刺。(5)对于右侧穿刺失败者,可能存在血管变异,可增加肩下垫枕厚度,使胸肩部充分展开,多可奏效。(6)穿刺前与病人充分沟通,减轻恐惧感,取得其配合,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2.2 穿刺禁忌证 (1)有严重的出血、凝血功能障碍;(2)穿刺部位存在感染,局部有损伤,胸廓变形,穿刺困难;(3)有血气胸的患者;(4)重度肺气肿、呼吸急促;(5)躁动或拒绝接受,心电图提示双束支传导阻滞等[3]。随着技术逐步成熟,部分已成为相对禁忌证。

2.3 并发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3.1 局部渗血、血肿形成 多发生在凝血功能减退患者,对这种情况应予注意,穿刺时要动作轻柔、准确,切忌反复穿刺,术后应加强压迫止血,并严密观察。本组有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例肝硬化肝功能不全患者,术后渗血明显,均采用局部长时间压迫直至无出血征象为止;1例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因穿刺次数多损伤出血,术后未予充分压迫,造成局部血肿形成。

2.3.2 误穿动脉 锁骨下动脉位于锁骨下静脉后上方伴行,一般不易穿到,但有时解剖变异,则可误穿动脉,此时应立即拔除穿刺针,用手指压迫3~5 min,观察无渗血后,再进行下次穿刺。本组发生3例,均及时发现,压迫止血。

2.3.3 血、气胸 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常见又极易导致严重后果的并发症,原因主要是穿刺进针角度过大,尤其在肥胖、肺气肿、桶状胸及呼吸机支持的病人易发生。本组气胸1例,自行吸收;2例血气胸,及时发现,以气胸为主,给予锁中线第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痊愈。

2.3.4 局部感染 据报道中心静脉导管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甚至导管性败血症等,处理不当有2%~3%的死亡率[4]。故穿刺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尽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防止发生局部穿刺处感染;置管期间穿刺伤口应定期消毒换药,一旦发生局部感染,及时拔管或换管,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本组发生2例,均予及时处理而感染控制。

2.3.5 心律失常 通常原因是导丝插入过深,对心脏内壁刺激所致,一般导丝置入总长度不超过25 cm,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本组有3例穿刺时出现心悸不适,及时退出导丝5 cm,症状消失。

[1]刘波,李霞,史忠,等.422例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18):1 814

[2]吴兴茂,王海源,陈卫民,等.半坐位锁骨下静脉穿刺11例体会[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6,14(5):327

[3]闵丽丽.258例中心静脉置管应用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5,17(2):74

[4]赵锋,汤照峰,刘旭辉,等.58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25(S1):260

猜你喜欢

管术穿刺针气胸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
23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分析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