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动态

2011-08-15白立强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特质观点语境

学术动态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动态

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云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思想。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和谐文化”这一概念。党的十七大又把和谐文化建设放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此,和谐文化成为学界研究的理论热点。

综观理论界对和谐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指向3个维度:一是立足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深厚的和谐基因。其基本观点为:中国文化元典中的和谐思想博大精深。就横向层面而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这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身心关系 3个方面。就纵向层面而言,中华优秀的传统和谐思想层次深厚,无论直观具象的器物,还是相关制度与规范,抑或是抽象的思维观念,都蕴含着和谐因子。甚至有学者指出,中国哲学的本体就是“和谐本体论”。探究传统和谐文化因子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以和谐视角审视原创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并发展其和谐文化特质。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和谐文化的基本特质,这种特质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的理论体系、认识方法、思维模式、价值导向、流转机制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强化其和谐文化特质。在现代中国语境下,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文化特质强化的过程。三是从和谐人性论角度研究与论述和谐文化建设。此中观点为:人是文化存在物,人的发展趋势就是走向和谐。为此,人的文化存在意义内在地表达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建构相互共生的文化语境,这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供稿:白立强)

猜你喜欢

特质观点语境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观点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业内观点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新锐观点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