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主体意识的时代典型
——也谈河北省枣强县“肖张小评论组”现象

2011-08-15张志臣白立强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张小主体意识

张志臣, 白立强

(衡水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农民主体意识的时代典型
——也谈河北省枣强县“肖张小评论组”现象

张志臣, 白立强

(衡水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肖张小评论组”体现了农民主体意识,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发挥了鲜明的时代作用。“肖张小评论组”现象的当代启示是:发挥农民主体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发挥农民主体意识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农民首创精神。

枣强县;肖张小评论组;农民;主体意识;时代要求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说明,农民始终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换言之,无论就数量而言还是从农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来说,农民在中国社会之中都居于“主体地位,起着主体作用”[1]。而其主体地位以及作用的最终落实都依赖于其主体意识的发挥。40年前河北省枣强县“肖张小评论组”就是农民主体意识的时代典型。当然,“肖张小评论组”现象不免存在着当时的历史印痕,但其积极意义也是不容置疑的,即对农民主体意识的张扬。为此,重温昨日“肖张小评论组”现象,以唤醒农民的主体意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点。

一、“肖张小评论组”体现了农民主体意识

何谓主体意识?有学者认为:“主体意识就是人的主人意识或自主活动的意识,亦就是要作外物的主人,同时也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意识[2]。”也有人认为,主体意识就是“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外部世界和人自身自觉认识和改造的意识”[3]。可以说,主体意识是“主体身份确立的重要标志”,作为自我、自觉意识的主体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主体意识基本内涵就是自主意识。自主意识即人意识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在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中,人居于主导和主动方面。也就是说,人意识到自己是自己以及身处社会的主人[1]。

一定意义上,中国长期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注定了中国农民的主体地位。这也同时意味着,无论中国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必然与农民息息相关。事实正是如此。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找民族解放与独立道路的过程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之所以失败,原因固然很多,但没有看到农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必然也是其中缘由之一。而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成功正是注意并充分发动了农民阶级才得以实现。

毛泽东特有的人生经历使他浸润着深深的农民情结。在毛泽东看来,与其说“三农”是个“问题”,不如说“三农”的先天品质也具有某种优势:一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自然就是智慧的代表,其言说“山沟里出哲学”的判断就是鲜明体现;二是农村作为广阔的天地构成了青年施展人生抱负的天然舞台,其倡导的“上山下乡”运动则是现实例证。

历史与时代赋予了农民阶层以强烈的主体意识。这从 40年前河北省枣强县“肖张小评论组”现象可见一斑。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社会主义初期建设过程搞得热火朝天、成就也蒸蒸日上,一定意义上,由此促成了“左”倾倾向。1958年举起了“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而“文化大革命”则是极端的“左”倾思路的扭曲体现。

文化大革命进行两年后,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一片混乱:政府机构瘫痪了,工厂停工了,学校停课了,领导成了人民的对立面。这给当时的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总之,整个社会呈现出无序与混乱状态,扭曲的社会关系在人们当中形成了紧张、对立甚至帮派冲突的矛盾格局。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身处社会基层的老百姓切实地感受到错乱畸形的社会关系产生的流弊与危害——既影响了农业生产又造成了人们之间的紧张关系,于是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始了展示自身主体意识的行动。肖张村农民针对身边发生的“看不惯”事情——由于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认识分歧而导致的对立,在认真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基础上,以农民特有的“说说道道”方式表现了基层农民主体意识的萌动。

“说说道道”,形式是“说”,内容是“道”。“说”的目的在于营造舆论,即通过口头表达与交流展示某种氛围;“道”的意义在于树立标尺,道即中道,不偏不倚——既说清道理又避免伤害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因此,肖张村农民的“说说道道”方式以“团结——批评——团结”为论说原则,从而客观上构筑起了一股意识强大的民间制衡之力。它阐明了事理、张扬了道理、疏通了情理,彻底起到了教育群众、团结同志的目的。

知识分子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扩展和内涵。通常,知识分子被认为是精神或脑力劳动者,他们具有高水平的文化专业知识,从广义上讲,高层次人才是指接受过正规教育、知识相对较多、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社会群体。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指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事实使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说说道道”的方法很好,为此要求专门建立表达农民声音的评论组。公社革委会热情支持这个新生事物,还提出:不但要用嘴“说说道道”,还要用笔“说说道道”,不但要在本地“说说道道”,还要登上新闻阵地,在报上“说说道道”。于是一个由 10名贫下中农社员、2名革命干部、5名回乡知识青年参加的“肖张小评论组”成立了。在近 10年时间内,以张锡杰、单维旭和李广池为写作骨干的小评论组从农村实际出发,为农民说话,在《人民日报》、《河北日报》、《衡水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以及《河北文艺》等杂志发表涉及政治、经济、文艺和国际时事的小评论100多篇,影响波及衡水地区乃至全省。由是,“肖张小评论组”及其影响力逐渐引起了社会关注。

二、“肖张小评论组”发挥了鲜明的时代作用

作为农民主体意识的典型代表,“肖张小评论组”充分发挥自身的基层优势,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以及杂志,在表达农民话语的同时,也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发挥了鲜明的时代作用。

首先,“肖张小评论组”是弘扬无产阶级进步思想的时代先锋。“肖张小评论组”是时代的产物。由于新中国处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背景之中,因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认识与定位体现了两制对立的思维模式。同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参照系是“斯大林模式”。它对外必须正视两种制度的对立,对内则要消灭资本主义因素。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一直是毛泽东思想深处紧绷的一根弦。他对时代特征的判断和对社会主义实践方式的认识都是以此为基点的。有学者指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毛泽东认为,对经济形式的分析,采取什么经济措施,都可以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观察。由此,毛泽东对经济形式的分析、经济措施的选择无不带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印迹[4]。因而,在过渡时期结束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从“反右倾”到“反右派”,从“三面红旗”到“文化大革命”,无一不包含了与资本主义势不两立的特点。

时代发展的要求造就了“肖张小评论组”成为批判资产阶级、弘扬无产阶级思想的基层阵地。评论组成员以笔代枪,批判资产阶级,批判干扰无产阶级思想路线的各种错误倾向,增强了无产阶级思想阵地上的火力网。

当时,一些农民反映有人在集市上投机钻营、贩卖非法物品,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肖张小评论组”抓住时机,随之写出了一篇针对性很强的小评论,及时向这种行为提出批判,从而有力地配合了在经济领域打击资本主义的行动。针对个别人对认真贯彻执行无产阶级思想路线和政策的好人好事不支持、对干扰无产阶级思想和政策的错误倾向不批评,这种在是非面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小评论组认为,如果不对这种错误行为进行批评,就有悖于毛主席提出的“要过细地做工作”的工作思路。于是,小评论组即刻写了一篇《踢开要过细做工作的绊脚石——驳睁一只眼,合一只眼论》的小评论,并在报上公开发表。这既落实了毛主席的工作方针,又批判了一小部分人的错误认识,更主要的是宣传了无产阶级思想。

其次,“肖张小评论组”有助于青年一代形成正确价值观。毛主席指出:“从旧学校培养的学生,多数或大多数是能够同工农兵结合的,有些人并有所发明、创造,不过要在正确路线领导之下,由工农兵给他们再教育,彻底改变旧思想。这样的知识分子,工农兵是欢迎的。”事实说明,“肖张小评论组”作为农民群众的思想代表,是对青年进行再教育的好场所。

评论组的文章上了各级报刊之后,周围一片赞誉之声。领导表扬、群众称赞。结果有的青年又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针对这个问题,评论组给他们多次沟通交流,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批评“翘尾巴”思想,使他们在形成正确对待名誉观的同时,也增强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自觉性。知识青年李金娟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由于受错误思想的影响,看不起贫下中农,认为他们不如自己“高明”。在评论组帮助与影响下,她自觉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并很快成为宣传和落实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

第三,“肖张小评论组”以农民话语权凸显了农民主体意识。就表层而言,“肖张小评论组”是由10余名人士组成的,即 10名贫下中农社员、两名革命干部、5名回乡知识青年。然而,这 10余人既然身处广大的农民群体之中,与基层农村老百姓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一事实就必然注定了小评论组与基层农民的一体性。也就是说,就深层而言,小评论组是农民群众的评论组,众多农民是小评论组的生命根基、思想源泉与活力基点。

就形式而言,“肖张小评论组”唱响的是话语权,农民的话语权——广大农民表达声音的一种基本权利。而就内容而言,小评论组表达话语权的内在实质则是农民主体意识的典型体现。也就是说,“农民的话语权,实质上是农民政治权利和民主意识的集中表达”[5]。一般来说,话语权基于高度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素质之上,然而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尽管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尽管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当低,身处社会基层的农民还是以对话语权的掌控凸显了自身的主体地位。

三、“肖张小评论组”现象的当代启示

人民并且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农村,农民就是推动农村发展的主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条件下,必须依靠农民,激活、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以主人翁的状态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同时,创新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以及激发农民参政议政热情都需要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因此,“肖张小评论组”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首先,发挥农民主体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定程度上,“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关键实际上是农民问题。尽管我国的改革发轫于农村,然而农村的整体发展状况依然落后于社会的总体水平。导致此种状态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个中缘由之一就是忽视了农民自身的主体地位。当年,肖张镇农民之所以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与借助于媒体表达自身的想法,关键就是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意识。

处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发展依然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才能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近期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重申“包容性增长”范畴,其目的就在于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就业更加充分、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分配更加合理,社会成员在可持续发展中拥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6]。这意味着,就农村而言,只有充分发扬农民的主体意识,才能将各个方面落到实处。这要求,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应该从确立农民自身的主体地位入手。

其次,发挥农民主体意识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既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更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趋向于赋予政治参与更高的价值”[7]。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已经为农民参与政治民主建设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为可能。

当然,民众文化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基层民主建设。有学者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因为有健全的认知技巧,学历高的公民政治关心程度也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着教育与政治参与的关系[8]。”目前我国农村现状是,农民精英外流,大部分文化素质低下。有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农村中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 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共占 40.37%,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 11.62%,大专以上仅占0.5%[9]。

农民文化教育水平低下的现实意味着,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起来。这既是肖张镇发挥农民主体意识的经验总结,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良性运转的基本要求。

第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由于身处社会基层,所以农民能够及时、深切地感触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领略周围社会的信息。所以,掌握了农民状况就掌握了制约我国整体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因素。“肖张小评论组”能够在近 10年的时间内,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评论,并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脚踏实地、深置于农村农民之中——倾听民众呼声、反映群众民意,及时将群众的所感、所想、所闻、所见付诸笔端,即小评论组走的是群众路线。

今天,“三农”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只有相信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定意义上,与其说农民群众是弱势群体,不如说其弱势地位恰恰就是对其主体地位的忽视造成的。历史已经说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农民息息相关,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也由农民发端。由此,可以断言,中国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再次激活农民群体的主体地位,唯此,“中国模式”方得以成为令时代瞩目的完美架构。

[1] 谭德宇.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探讨[J].社会主义研究,2009(3):80-83.

[2] 杨金海.论人的主体意识[J].求是学刊,1996(2):21-25.

[3] 方世南.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异同析[J].苏州大学学报,1989(Z1):22-25.

[4] 张文和,李艳.口号与中国[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325.

[5] 廖星成.论农民的话语权问题[EB/OL].(2006-04-08)[2010-10-09]http://www.snzg.com.cn/readnews.asp?newsid=1237.

[6] 谢建社.推动包容性增长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N].南方日报,2010-10-11(2).

[7] 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汪晓寿,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74.

[8]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22.

[9] 张西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权利保护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4):21-24.

Abstract:Xiao-Zhang comment group has embodied the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farmers, and played a distinctive role in that historical situation. It has the enlightments to us: to bring farmers’ subject consciousness into play is the necessary demands of the times, and in order to bring it into play, we should abide by 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uphold the Party's mass line and respect the farmers’ initiative.

Key words:Zaoqiang County; comment group of Xiao-Zhang; farmers; subject consciousness; demand of the times

(责任编校:卫立冬英文校对:吴秀兰)

The Model of Farmers’ Subject Consciousness——Thinking about the Essence of Xiao-Zhang Comment Group from Zaoqia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ZHANG Zhi-chen,BAI Li-qiang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s,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D668

A

1673-2065(2011)02-0032-04

2010-12-13

衡水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026)

张志臣(1963-),男,河北枣强人,衡水学院法政学院教授;

白立强(1970-),男,河北武邑人,衡水学院法政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猜你喜欢

张小主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数字卡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Spin-dependent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nanostructures based on armchair arsenene nanoribbons∗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