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2011-08-15谭福强

关键词:建立健全安全检查突发事件

谭福强,李 魏,叶 芳

(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等学校的发展规模、人才培养层次、办学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与计划经济时代的“精英教育”相比都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高等学校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矛盾也日益增多,其中关于高校校园安全稳定与大学生安全管理问题,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安全关乎社稷,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社会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积累的过程,而物质财富的积累是依靠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来完成的”[1]。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里,“安全需要”是人类的需要之一,他甚至认为,“几乎一切都不如安全重要”[2]。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安全管理是对学生生命的关怀、生存权的关注,是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对学生生命的主动保护,理应成为学校工作的基础性要求。”[3]加强高校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消除各类校园安全隐患,维护校园秩序,成为新形势下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促进高校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检查制度,消除校园安全隐患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检查制度,消除校园安全隐患,是确保大学生学习、实验(实践)、大型活动和日常生活安全的重要保障。

第一,建立健全设备(设施)检修与隐患排查制度。高校应建立健全设备(设施)定期检查与隐患排查制度,由学校保卫、后勤等部门定期对校园消防设备(设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电水气供应设备(设施)、体育运动设备(设施)、各类教学与实验设备(设施)、教学楼及大型场馆设备(设施)、学生活动及日常生活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高校教学、实验、科研、工作和生活等安全。

第二,建立健全饮食饮水卫生安全检查制度。食品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俗话说,“水是生命之源”,“病从口入”。这说明饮食饮水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健全高校师生饮食饮水安全管理及检查制度,学校后勤、保卫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其公共食堂及饮食饮水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并对供水设施、学校食堂食品加工车间实行24小时安全监控,消除饮食饮水安全隐患,是确保学生饮食饮水安全的重要举措。

第三,建立健全用电(气)安全检查制。校园电力和天然气供应是学校教学、工作和师生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安全用电历来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一个重点,然而每年校园因电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生食堂和教职工家庭的天然气供应及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2003年11月24日发生在俄罗斯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的火灾,导致41名学生被烧死[5],用电不当的教训极其深刻。因此,建立校园教学、工作、生活用电(气)安全检查制度,是确保学校正常秩序和师生安全的重要保障。内容包括校园变电站设施检查制度,校园电力和天然气管线检查制度,学生公寓电力供应及安全隐患检查制度,办公楼、教学楼、实验室电力供应及安全隐患检查制度,教学、实验设备(设施)用电安全检查制度等。

第四,建立学生宿舍安全检查制度。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校期间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寝室度过的。“学生住宿管理事关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6]学生宿舍是校园安全事故常发、高发地,每年高校学生宿舍发生的火灾、盗窃、学生从床上坠落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加强学生宿舍安全检查,消除宿舍安全隐患,是确保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学生宿舍安全检查应当包括火灾隐患、安全逃生通道、供电设施及供电线路、门窗及阳台安全、床铺安全、宿舍安防系统等。

第五,建立健全校外住宿学生安全检查制度。随着高校扩招和后勤社会化改革,一部分大学生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在校外租房居住,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过程中火灾、煤气中毒、被盗、人身伤害等事故时有发生。高校应当把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纳入学生安全管理范围之内,建立健全校外住宿学生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其内容包括学生申请在校外住宿的条件、申办程序、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的安全承诺、学校对学生在校外住宿环境及安全状况的掌握、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不定期巡查校外住宿学生的安全情况等等。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校园周边公安及社区等方面的联系,为校外住宿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六,建立健全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检查制度。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状况关系到校园安全,建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是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维护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的重要保障。“要把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城市改造和社区建设搞好规划,加强综合治理。”[6]383校园周边环境安全包括校园周边治安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水质安全、生态安全等等。学校保卫部门应加强与学校所在地公安、交通、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社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争取这些部门的大力支持,并请这些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加强对校园周边安全环境状况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二、建立健全学生安全信息网络体系与信息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学生及校园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安全信息网络体系,是确保高校学生安全信息畅通、未及时有效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重要条件。高校可建立以下几条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一是从学生寝室长→班级干部→班主任和年级辅导员→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保卫部门→主管校领导的纵向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二是建立从学生寝室→公寓楼栋值班室→公寓园区办公室→公寓管理中心→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保卫部门→主管校领导的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三是建立从教学楼(实验室)及教学(活动)场馆→后勤物业管理部门→学校保卫部门和校学生工作部门→主管校领导的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以上三条主要渠道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补充,构成点点相联、线线交叉的校园学生安全信息网络体系。

第二,建立健全学生及校园安全信息管理制度。高校校园学生安全信息网络的建立,对于学校老师、后勤及保卫人员和校领导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校园学生安全状况,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校园学生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使校园学生安全信息网络能积极发挥作用,需要通过建立学生安全信息管理制度来保障。其内容包括建立校园学生突发事件及安全事故第一时间报告制度,使相关部门及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校园学生突发事件及安全事故状况,以便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反应;建立校园学生突发事件及安全事故信息通报制度,由学校相关部门通过适当渠道和方式,向师生通报情况,以便让师生了解事件(事故)真相,以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建立学校与当地政府机关、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联系机制,以便让社会了解事件(事故)真相,争取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三、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保卫制度与校园安全快速反应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保卫体系。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是确保师生安全、维护正常校园秩序的保证。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内容多、范围大、涉及面广,因此,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校园安全保卫制度来落实。其内容包括:校园门卫安全保卫制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制度,学生公寓安全保卫制度,易燃易爆、易腐蚀、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教学、实习、实践活动安全保卫制度,大型集体活动安全保卫制度,学生集体户外活动安全保卫制度等等。学校通过建立这些安全保卫制度,并由学校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予以支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布局合理、高效节俭的校园安全保卫体系和安防监控网络,以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第二,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快速反应机制。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处置学生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助在突发事件中受伤者,抢救因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以控制事态发展。高校校园学生突发事件或事故因类型不同,使得对事件或事故的处理方式也各有不同。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学生突发事件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出现学生突发事件或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便使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使安全事故得到及时妥善地处理。如校园道路交通事故,学生公寓火灾事故,学生大型集体活动突发事故,学生食物中毒事故,学生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故,地震等各类自然灾害引起的事故,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学生自杀自伤事件等等。校园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校园学生突发事件或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四、建立健全校园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问责制度。校园安全责任问责是指学校党委、行政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校园安全管理权限,对出现校园安全责任事故的单位或个人,按其事故类型、危害程度、损失大小、影响范围等情况,进行责任界定与追究。建立校园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增强学校各级领导及全体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明确校园安全管理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领导失职、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而产生的校园安全事故,有效地保护学校及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领导责任追究制度。高校校园安全领导责任追究是指对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因失职、渎职、失误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对学校或师生个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失负有领导责任的单位或部门主要负责人,依照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划分,根据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影响范围等,对其实行的包括通报批评、党纪或行政处分、停职、免职、降职、撤职等形式在内的追究制度。

第三,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直接责任追究制度。校园安全直接责任追究是指对校园安全负直接领导或管理责任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划分,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其形式包括:责令检讨、通报批评、党纪或行政处分、赔偿一定数额经济损失、停职、免职、降职、撤职等。对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者,将给予开除公职处分,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间接责任追究制度。所谓“间接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对与其有特定联系的他人之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间接责任者在承担责任时一般要比负有直接责任者轻,所要承担的处分和损失赔偿等处罚也相应轻一些。建立健全高校安全管理间接责任追究制度,是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间接责任追究是指对校园安全负有间接领导或间接管理责任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划分,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其形式与直接责任追究形式类似,只是在程度上有区别。

[1]王胜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2,14.

[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44-49.

[3]陈珍国.学校安全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4.

[4]王胜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8.

[5]李友玉,袁国祥,阮芳清.安全警示录——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

[6]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建立健全安全检查突发事件
丹阳市开展汛前安全检查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执法+审计+专家”宜兴市探索审计式安全检查新模式
建立健全帮扶机制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安全检查表法在轿厢意外移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发挥审议意见作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从机场的安全检查谈起……
推进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立健全的思考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