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文茂起义与南少林关系探微

2011-08-15郭强王波

关键词:拳师咏春拳戏子

郭强,王波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李文茂起义与南少林关系探微

郭强,王波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科研方法,分析论证了李文茂起义与南少林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粤剧界的武行领袖李文茂是天地会的拳师,是南少林的传人。他秉承了南少林“匡扶正义”、“劫富济贫”的品德,带领梨园子弟举事反清,并建立起国号为“大成国”的农民政权,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起由戏子造反起义并建立起政权的事情,在中国的戏剧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李文茂起义; 红船戏子; 南少林

一、引言

19世纪50年代,洪秀全打下南京,拟夺取广东以解决饷源,以及打开海外通道,曾秘密派人到广东举事[1]。密使在佛山大基尾琼花会馆(佛山最早的粤剧行会组织)找到了粤剧戏子李文茂,并联络广东天地会领袖陈开、陈金刚等人,密谋起义。咸丰四年天地会首领陈开首先在佛山响应。同一日,李文茂也在广州北郊举起了反清大旗,在红船弟子中发动反清起义,他把戏班中的健儿骨干编成三军,曰“文虎军”、“猛虎军”、“飞虎军”。揭竿而起时,起义人等都头包红巾,涂画脸谱,身穿戏装,粉墨上阵。李文茂常让武艺高强的将士打先锋,充分利用粤剧武打中的翻筋斗、跳高坑等技巧去翻越城墙,令清兵闻风丧胆。戏子们各各身手不凡,杀敌如麻,势如破竹。

1855年,队伍挥师进军广西,破浔州(今桂平县)后,建立起国号为“大成国”的农民政权。不久后,李文茂又率兵攻克柳州。自称“平靖王”,自铸“平靖胜宝”钱币,任命官员,严惩贪官污吏,进行社会改革,并团结广西壮、苗、回等各族人民共同反清,深得群众拥护。1858年,由于战略上的失误,李文茂兵败桂林,身负重伤,悲愤而死。起义失败后,惊慌的清朝政府立即下诏焚毁佛山琼花会馆,解散班社,屠杀粤剧艺人,致使粤剧从此禁演长达15年。戏剧大师田汉曾说李文茂是世界戏剧史上曾无先例的光辉榜样。并题诗赞曰:天国吊民伐罪日,清廷媚外丧权时。梨园子弟多豪杰,明代衣冠动慕思。虎甲登坛都服汝,龙城建矗更闻谁?至今祖庙香炉上,壮士犹擎李字旗[2]。

二、李文茂起义与南少林关系

第一,李文茂是天地会的著名拳师。

据《广东武术史》记载:李文茂是广东鹤山人,出身于贫苦的粤剧艺人家庭,从小习武,浪迹江湖,练就一身少林武艺,后在粤剧琼花班中充任二花面角色,是天地会名拳师,也是粤剧界武行领袖[3]。由此可知,李文茂是天地会的成员,而天地会和南少林的关系,研究认为:天地会的创始人道宗和尚系南少林法裔,以道宗为首的一批南少林香花僧所习的武术就是南少林武术[4]。天地会是由一批南少林武僧、部分郑成功部下和部分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中的反满派组成的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秘密结社,而在反清的过程中,香花僧是这场运动的主力军,在冷兵器时代,只有武术练兵才是反抗统治阶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天地会的反清复明过程,是一个以武结盟、以武练兵、以南少林武术抗清的过程,天地会的创立宗旨承袭了“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的南少林精神,南少林促进了天地会的发展、传播。

由此可以做出以下两点推论:(1)李文茂是南少林的传人。(2)天地会作为一个以南少林武术反抗清廷统治的秘密结社,在那个冷兵器时代,拳师在天地会中必然有一定的地位,李文茂作为天地会中较有名气的拳师,应该精通南少林武术,并且在戏子武生中传授的也是南少林武术。关于这一点推论,下面我们还会提出依据。

第二,戏子木人桩和对练的练习不是为了戏台的表演,而是为了反清的以武练兵。

在今天流传于广东一带的地方戏曲粤剧,在100多年前是以漂泊在水上以行船的方式流动四乡,行走于江湖的。当时,在佛山的许多会馆及庙宇都设有戏台,全镇共有十多个,每逢喜庆或节日、迎神赛会等均少不了粤剧表演,他们不仅在佛山活动,而且还到邻近的四乡演出,利用附近的水网地区,乘船而往。他们把戏班的船漆成红色以之识别,遂称之为红船,艺人也因此而被称为“红船子弟”。红船成为戏子外出表演的重要交通工具。在今天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粤剧博物馆里,陈放着与粤剧的发展历史相关的各类展品,其中有一艘按比例缩小的红船模型,在这艘红船的船头处,赫然立着一根木人桩[5]。木人桩是咏春拳独有的训练拳脚、手法、身法的器械。木人桩是将小念头、寻桥、标指三套咏春拳的攻法、手法、步法、腿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模拟练习,它充分体现了咏春拳的实路意识与技击方法。通过练习木人桩,可将咏春拳的所有手法脚法揉合到自由搏击中去[6]。木人桩是武术中的实战训练手段,这样的训练已远远超出了戏子登台表演时所需要的基本功。既然不是为了表演而训练,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在博物馆的展品中,从一些戏子当时练习基本功的照片中,我们也能容易发现:戏子们平时所训练的双人手臂对练的场景也不是演出所需要的。他们之间的拳脚功夫和咏春拳中的双人手臂相接的对练方式——黐手极为相似。而关于广东咏春拳的起源,据载是由福建的永春白鹤拳传承衍变而来的,永春白鹤拳是南少林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相传为清朝康熙年间福建省福宁州的方七娘所创。清咸丰年间,永春白鹤拳名师林俊响应太平天国起义,成立“红钱会”,并与他的挚友陈湖所领导的“黑钱会”联合起来,在永春金峰山揭竿而起,抗击清廷。起义失败后,大部分起义军将领流落到广东一带,隐姓埋名以开馆授武为业,企图东山再起。这使得永春白鹤拳在广东一带得到空前的传播。这一因素与郑三娘的“永春讲武堂”和周志超的“军营传播”等两个因素相互结合,促成了永春白鹤拳传承成为广东咏春拳。

由此可以得出:戏子日常习练的用以对抗清廷的武术为咏春拳,而咏春拳是由南少林武术拳种永春白鹤拳传承演变而来。

第三,咏春拳的演练特点使秘密结社练兵更加安全隐蔽。众所周知,中华武术大体分为南北两派。南派武术的动作一般都比较刚猛,而咏春拳在演练时既没有大开大合的动作,也没有腾挪跳跃的身法,它所有动作的外观都极其简单,有时出手更是异常缓慢。代代相传下来的拳法套路也简单的只有仅仅三套,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各武术流派中套路最少的拳种。然而在对抗演练中,这种看似柔弱的拳法在搏击格斗中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杀伤力。虽出手看似柔软却劲沉力重,疾逮犀利,非常适合贴身的近战搏击。虽然关于咏春拳的起源版本众多且陈词不一,但各个版本中,都认为此拳为女性所创。

在那个冷兵器的年代,武术练兵作为反抗统治阶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秘密练兵则显得至关重要。而咏春拳术技法单一的特点,也恰恰符合天地会的秘密结社练兵活动,正如咏拳拳师黄念怡师傅这样描述咏春拳,“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表演给人家看,最好你不知道我是怎么回事”[5]。

三、结论

李文茂是天地会的拳师,是南少林的传人。红船弟子习练的武术为咏春拳,咏春拳与南少林武术永春白鹤拳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在冷兵器时代,武术作为反抗统治阶级的最为有效的武器,秘密练兵是反抗的最基本条件,而咏春拳的演练特点使秘密结社练兵变得更加安全和隐蔽。李文茂不仅自己习练南少林武术,而且在红船弟子中广泛地传授南少林武术,他秉承了南少林“匡扶正义”、“劫富济贫”的品德,带领梨园子弟举事反抗清廷的压迫统治,坚持武装斗争长达七年之久,沉重的打击了清朝政府和外国侵略者,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国的革命运动。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佛山市委员文教体卫工作委员会.佛山文史资料:第三辑[M].1994.

[2]麦浪秋.南国粤剧与鹤山热土——鹤山粤剧名伶录[J].岭南文史,1999(S1):30-31.

[3]曾昭胜,黄鉴衡,钟衍星,等.广东武术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

[4]谢 军,林荫生.南少林与反清复明运动[J].福建体育科技,2010,29(1):4 -7.

[5]CCTV4.系列片《武林传奇》之七《深藏咏春》[CD].走遍中国,2009(240).

[6]木人桩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87373.htm/2011-07-25.

G 80-5

A

1672-6219(2011)增刊-0136-02

2011-12-05

郭 强,男,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拳师咏春拳戏子
戏子匠
戏子匠
咏春拳
拳师和西瓜皮
戏子说
传统武术“咏春拳”在职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策略
拳师
民生·创业让咏春拳接地气
戏子
夜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