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看法

2011-08-15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民工施工单位监理

金 刚

(衡水公路工程总公司)

1 要把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与树立全员质量意识结合起来

(1)要突出其全面性,需要每一个人,上至经理,下至民工,心里都要绷紧质量这根弦;施工准备阶段要制定规范的全面的施工制度,包括各种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相关部门的领导在进场后要进行人员的培训,把这些制度、职责解释透彻,让大家知道制度的细节,同时施工当中还要定时检查执行情况,做好记录,以作为施工的经验。

(2)要突出其长期性,重复是最好的老师,要有信心、有耐心、有诚心,长期地不断地进行宣传教育;所有制度的深入人心,并变成指导日常施工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长期教育。对自己的职工、对合作队伍,对临时工,都要做到常常、长期,这样才能把制度做好做深。

(3)要使得很复杂的理论,变得很浅显易懂,使每一个人都能容易理解和接受。

2 要保持质量管理人员权责的一致性

目前不少施工单位存在着技术与行政分离,管质量的人没有多少权力,特别是没有多少否决权的现实情况。这样就造成了质量管理人员有时明明知道存在材料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等问题,但是由于赶工期等诸多原因,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高抬贵手放过去。因此,施工单位非常有必要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给予质量管理人员相应的否决权,同时也加大他们所负的责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起到质量管理的作用。简单说对于工地实验室主任,对于料主拉来的原材料进行试验后发现不合格后要勇敢地否决,领导不能干涉他的决定,如果不合格欺骗说合格,那么将来用到工程中出现了问题实验室主任就要负责任,他的权利和责任就是一体的。

3 要把沟通看成施工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为工作中的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讲就是缺少沟通造成的,现场质检人员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上报,领导有一些指导意见不能传达到位,这都是缺少沟通。这个沟通包括领导和职工的沟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质检的沟通。上下属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定时召开例会、碰头会,这些会是必不可少的,所有人员把工程出现的难题、困难在会上讲出来大家商量,许多问题就会解决了,即使解决不了也会找到可能解决的办法。与监理的沟通就是经常与监理进行现场交流,了解监理工作程序,这样可以少走冤枉路。及时了解监理对工程中提出的问题及意见,及时改正,这样可以避免问题的扩大化,从另一种角度讲也就是节省资金、缩短工期。

另外促进技术员与民工之间的交流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也往往是质量管理中易忽视的地方或者是薄弱环节。在多年的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在施工一线工作的民工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他们的一些做法、想法和建议对改进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他们在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局限性,这些很难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很难用于指导实践。因此,促进技术员与民工的交流十分必要,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技术员与民工的长处,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施工中的一些难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对施工项目及时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4 提高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如果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薄弱,对施工规范不懂,对现场管理不明白,那么这个单位所做的工程很难达到标准。所以要提高人员素质。在工程淡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让自己的职工走出去,把有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专家请进来,经常参观有实力、施工经验丰富的单位的施工,学习他们的长处,这样久而久之自己的水平也就提高了。我公司曾经在专业人员素质方面遇到过难题,当时公司只注重干活,每年的利润也可以,但是有一个工程涉及到了新工艺,我公司发现这个工程可能没办法干,因为公司根本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眼看到手的活跑了,自此之后,公司发现企业要想长久生存,必须学习新东西,之后公司人事部门定了每年要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搞一专多能的人才;对于工人要每年带领他们去参观比较大的路桥公司的施工现场,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通过几年的坚持,我公司已经走出了人才缺乏的困境。

5 完善施工质量检测程序

质检程序重点指的就是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程序。首先施工前做好一个好的工作流程图,这个图简单易执行,然后找出关键点,真正工作起来就要按照这个程序进行,出现不顺畅的地方要改进,边工作边找经验,时间长了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另外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个关键,现场质检人员要有责任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不要瞒报、更不能不报。施工单位做好自检、抽检。

施工检验程序完善了,就能杜绝或者减少工程质量事故,间接地为公司省钱。比如说路基施工,某个段落翻浆,我们没有引起重视,现场人员忽视了,将来做到基层时这个部位的弯沉达不到,弯沉达不到肯定要返工,这样在工期上就要滞后,而且处理起来较麻烦,刚开始这段可能只需要翻晒,但是现在处理最简单的要加石灰,甚至要改作基层材料,就因为当时的小疏忽就要造成较大的损失了。

最后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质量管理是有成本的,管理的过严或过宽都是不适宜的。质量管理的过严,不分青红皂白和轻重缓急,盲目返工,就会造成严重浪费,同时这也不是搞质量管理的初衷。质量管理过宽,漏洞百出,搞成“豆腐渣”工程也不行。只有进行适度的管理,减少了返工,从而相对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这样才算做好了质量管理,最终达到提高了经济效益的目的。

猜你喜欢

民工施工单位监理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谁更老实?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浅析“新闻民工”现象
施工单位投标让利分析
施工单位的索赔管理及费用的确定
施工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