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与管理体制研究

2011-08-15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公路

王 立

(农垦哈尔滨分局交通运输局)

1 现有养护管理体制的弊端

1.1 农村公路分类及特点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通乡及乡际公路)、乡道(通村及村际公路)和村道(通组公路)。纳入专业化统一管理的农村公路:一般县、乡道全部列入管养,村道中部分列入;纳入乡、镇、村、组进行管理的其他乡村公路;主要指未列入专业化统一管养的农村公路,包括各乡镇场至城区、各乡镇场街道之间、各乡镇场街道至外县市、各乡镇场街道至管理区、村及其内部的油路,占农路通车里程的50%以上,与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具有线形较差,路面等级相对较低,且农用车及机具多、轴载较轻、车速慢等特点。农村公路在使用中存在着行车严重不规范的现象,在路肩上行车、停车的几率相当高;普遍缺乏有组织的管理养,或者基本无人管理,处于无序使用状态,另外,农村公路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如:相当一部分道路沿线无排水设施,有的路段边沟都不具务,这就造成了大气降水极易进入路面、甚至是路基工作区,降低道路的承载能力,使路面出现各种因强度降低而导致的病害。

1.2 现行体制的主要弊端

从总体上看,当前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圳特区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具体表现在:目前,我国的公路管理机构,既代表政府担负着公路管理的行政职能,同时又承担着公路养护、施工、设计等生产任务,是政、事、个合一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是生产按计划安排,经费按人头划拨,大锅饭、铁饭碗、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十分严重,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各级公路管理机构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种厂、站、库和设计、施工、养护等生产性单位,都依附于各级公司管理机构,长期领先吃养路费过日子,这不仅影响了公司的管理,也影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1)人浮于事,效益低下。近年来,各地由于重复设备机构,扩充人员,特别是由于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工资福利基本有保障,加之大锅饭的体制,使公司系统的人员急剧增加。且有工不出或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较普遍,生产效率低下,再加上农村公路项目分散,不受重视,因此,长期处于无养护状态,服务质量低下。

(2)公路养护部门即道班形同虚设。农村道路处于一种无人管养状态,再加上使用不规范“三无”(无牌照、无行驶证、无驾驶证)车辆较多,造成了农村公路的提前破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及当地农民修路的积极性,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3)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队伍及高效率的机械养护设施,基层养护部门没有相应的高素质的养护技术人员,道班工人仅仅了解砂石路面的养护,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的常见病害不能处治,甚至连养护材料也不具备,这种情况与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的需求及不相称近年业,农村公路的路面等级在逐步提高,油路、水泥路越来越少,急需与之相匹配的养护技术人才及设施。

2 养护体制改革

2.1 农村公路养护应走市场化道路

我国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多年来,这种体制较好地发挥了中央和地方投资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在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愈来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经对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司养护工程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支行机制,撤消现有的公路养护道班,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推向市场。改变目前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对公路改善、大中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实行招投标,以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2 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心

在县里成立办事高效,人员精干、面向社会的新型农村公路管理中心,对列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调查,负责监督并调控制全县的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按照“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原则,由农村公路管理处进行统筹规划,提出养护项目,面向市场进行招标,制定政策、提供服务、对养护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改变目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公路管理现状,保证农村公路的及时养护。

2.3 设置齐全的交通标志,加强管理

农村公路线形较差,路基防护设施及交通服务设施差,标志标线不齐备,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状态及寿命,因此应在陡披急弯、交汇等危险路段设置警示等交通标志。同时,要杜绝“三无车辆”加强宣传,培养全民保护道路的素质,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3 结语

道路的使用只有同科学的管理与及时、专业的养护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农村公路最突出的问题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问题,农村公路本来等级就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养护,路况必然会下降,用不了几年,好路就变成坏路了,政府的投资和老百姓的辛勤劳动就会付诸东流,从建养并重的角度,农村公路养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无人管理养或不科学管养,都会造成农村公路的路况质量下降,服务水平降低,无法达到应有的技术状况和使用功能,使农村公路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也势必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公路管理及养护体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公路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