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式”的文化社会维度

2011-08-15李蓉

关键词:库恩范式共同体

李蓉

(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范式”的文化社会维度

李蓉

(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在科学哲学领域,库恩开辟了一条将科学理性维度与文化社会维度结合起来的道路。“范式”这一概念最能体现库恩科学哲学的文化社会维度。本文通过对范式的文化社会维度解读,展现库恩科学哲学思想中的文化社会因素,这有助于拓宽当前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视野。

库恩;范式;文化社会维度

“范式”(Paradigm)是科学哲学中最具“库恩特色”的概念。库恩范式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酝酿过程。库恩“范式”观点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47年。当时,库恩为准备一组关于17世纪力学起源问题的演讲而研究了亚里士多德力学。“读亚里士多德的书使我看到一种人们对待自然以及用语言描述自然的方式的全面变革,……要认识并理解这些事件,只有对过时的文本恢复过时的读法。”①库恩这里所说的“解读方式”是他领悟并寻求范式表述的开始。后来,库恩曾在《必要的张力:科学研究的传统与创新》(1959年)一文中使用意见一致(consensus)表达范式的思想,认为常规科学就是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意见一致的阶段。而后,库恩又在《教条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961年)一文中用教条(dogma)一词表达范式的思想,强调教条在科学中的作用,指出收敛式思维对科学自身的发展是有利的。1962年,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一书正式提出“范式”概念。

一、范式的内涵

“范式”是库恩科学哲学的核心概念。库恩在《结构》中指出“范式”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它足以“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②第二,它又足以 “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③简而言之,这些成就既有魅力但又不完善。凡是具有这两个特征的科学成就,便可被称为“范式”。因此,范式意味着“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④科学史上的常用词汇如“托勒密天文学”、“亚里士多德力学”等显示了不同的科学传统,每一个传统都是一个范式的产物。

“范式”一经提出便得到学界广泛的重视,因库恩将范式概念表述得过于“含糊不清”,因此遭到英美主流科学哲学家冰雹般的批评,甚至于库恩本人也沮丧地承认,“范式”一词造成了“过分的可塑性”,“几乎让任何人做任何理解”⑤。

因此,库恩在《后记》(1969)中针对性地对范式概念作了更为清晰的处理:“一方面,它(范式)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把它们当作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作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⑥依靠范例,常规科学无须明确的规则即可进行常规研究,库恩认为后者更为重要,实际上这也是他在《结构》中强调最多的。库恩同时也承认“范式的含混”是一种良性含混,因为科学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

鉴于范式的使用有些泛滥,库恩后来提出 “学科母体”(disciplinary matrix)来代替,其中,学科指一个研究领域,母体则指学科中各种各样的有序元素,它们可以认为是一个模子,可以从中产生出无穷多不同组合方式的变样。学科母体包括四种成分:符号概括、范例、模型以及价值。

符号概括。它是关于理论实体及有关现象的概括。主要指理论定律、定义,也指较一般的经验定律,包括符号概括(如f=ma)和文字概括(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不会在这些符号形式方面发生争论,如果“没有共同的对一组符号概括的承诺,就不可能在共同体的研究工作中常规地运用逻辑和数学。”⑦符号概括只是一个起点,它是简单而抽象的,具体要掌握符号概括,就需要通过范例。

范例。指典型的示范性的题例和题解。它是符号概括具体化的过程,是符号概括在各种情形下的具体表达。通过范例,初学者把抽象的定义和规则具体应用到实际自然现象图景之中,把符号概括与世界连接起来。通过范例,学生学到了一种判断相似的标准,如何把未知问题看作已知问题的相似来加以解决。没有范例,单纯对于符号概括的把握是不能够理解的,范例在不同的科学传统各不相同,比如伽利略用球体沿斜披滚动作为范例来研究单摆,牛顿将物体的质量中心归约为质点,爱因斯坦对时间的处理,这些都是经典的具体范例。以这些范例为入门门径,进入科学共同体中进行的研究相应会有很大的不同。

模型。库恩在《结构》中又称为“形而上学范式”或“范式的形而上学部分”,指的是共同体成员共同承诺的信念,或者启发性的模型,比如相信物质由原子组成,或者气体分子的行为如同随机运动的微小的弹性小球等。不同的科学理论有不同的本体论设定,这样,即使同样的词语和语句,在不同理论中也有不同的意义。库恩对于范式的形而上学成分非常重视。

价值。指促使一个科学共同体中科学家做出某个决定的群体性共同取向,它包括判断什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的标准,什么是对问题的较好解决的标准、科学评价标准等,如简单性、自洽性、相容性、精确性等,还包括美感。由于科学是常规科学中的解疑难研究,是一种群体性行为,价值也主要以共有价值的形式发挥作用,共有价值本身并不足以使科学家在竞争的理论之间做出选择,起作用的还有个人的特征。

概括地说,前面两种成分(符号概括和范例)描述的是科学共同体的认知因素,符号概括可以用逻辑形式表达,范例可以用实验和问题解答的方式表达,这都是可以用规范规则来描述的内容,可以用规范的科学语言加以表达,属于科学共同体的认知因素。后面两种成分(模型和价值)描述的是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因素,包括信念和价值之类的内容可以通过社会学加以分析。

二、范式的文化社会维度

张新华指出,范式是一种“亚文化模式”。⑧作为共有信念,范式不仅把认知成分组织起来,而且把科学家也凝聚成共同体,它能够指引科学家的注意力或迫使科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问题上。这种共有的信念是一种共同体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信念,是历史传统渗透沉积在认识活动之中的共同的承诺,是科学共同体通过长期的智力、道德和美学等方面的培养和教化所形成的一种集团的心理结构。范式具有一种凝聚功能,起着精神定向(mental sets)”⑨的作用。

(一)范式是科学家群体共同构建而成的。新范式的确立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化过程,而不是某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形成新的范式。如拉瓦锡化学、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实际上就是以牛顿为主的许多科学家共同研究的成果。首先,开普勒在第谷的大量天文观测资料基础上推出的行星运动定律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胚胎;随后,伽利略创立了动力学原理;1645年法国天文学家布里阿尔德奥作过一个假设:开普勒力的大小和离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680年胡克在给牛顿的信中也提出了“吸引力与两中心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假设。当然牛顿本人也在1665年萌发了平方反比公式的思想,之后借助于微积分这一新的数学工具严格地证明了开普勒的每一定律。最后由于法国科学家皮卡尔提供了精确的地球半径的数据,才使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成熟。拉瓦锡化学也是如此。从波义耳到燃素说,到普利斯特列的“脱燃素空气”,再到舍勒的“火空气”,最后拉瓦锡的氧化说形成。

(二)范式为科学共同体提供了本体论预设和价值标准。范式为科学共同体提供了本体论预设和价值标准,使他们信奉某一理论实体的存在,比如相信物质由原子组成,或者气体分子的行为如同随机运动的微小的弹性小球等。并向他们暗示出:什么是值得和需要研究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遵循什么方法,哪些对问题的解决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对问题的较好解决的标准、科学评价标准等,如简单性、自洽性、相容性、精确性等,还包括美感。由于科学是常规科学中的解疑难研究,是一种群体性行为,价值也主要以共有价值的形式发挥作用,共有价值本身并不足以使科学家在竞争的理论之间做出选择,起作用的还有个人的特征,如开普勒对太阳的崇拜,爱因斯坦的音乐天赋,伦纳德拒绝伦琴射线以及反对相对论。霍夫曼认为,“每当他(爱因斯坦)判断一个科学理论,他自己的或者是别人的,他都会问自己,他是否会像那样地创造宇宙。这个判别准则乍看起来似乎很接近于一般的科学思想,可是他表明爱因斯坦信仰宇宙中有一种最终的简单性和美。他相信美,等待去发现,才会构造出这样的理论,这些理论最突出的本性,远远超过它们那些惊人的成功,就是它们的美。”⑩爱因斯坦晚年锲而不舍地追求统一场论就是其对大自然统一性的信仰表现。

(三)范式使常规科学具有高收敛性。常规科学的目的是“强把自然界塞进一个由范式提供的已经制成且相当坚实的盒子里。”其主要任务就是在范式指导下去解难题,消除这个范式所提出来的“疑难”,包括理论方面与实验方面的疑点,以阐明和发展已有的理论。范式规定了哪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什么样的答案是可接受的以及用何种方式去获得这种答案。范式使科学家能够潜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深入细致地去进行工作,使他们对范式产生一种信仰,以致于在遇到难题时只是怀疑自己的解题能力而不是怀疑范式本身的对错,使他们不致于去怀疑和批评这种理论成就,而对理论的合理性去进行无休止的争论。范式之于科学家犹如工具之于工匠。难题没有解决,不能责怪范式,只能说明这位科学家不行。只有低劣的木匠才会责怪自己的工具。范式会迫使科学家把自然界的某个部分研究得更细致更深入,这更有助于在某种科学范式支配下的科学理论知识的迅速积累,科学才有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古典物理学发展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没有范式的指导,科学就不可能达到如此之繁荣,取得今日如此之优越地位。范式甚至决定了科学家所处的世界和看世界的方式,当科学家处在不同的范式时,向同一个方向看去,他们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因此在库恩看来,一个科学家对某一假说或理论的评价、选择与接受,是由他们所处的科学共同体的状况与他们所持的科学范式与科学信念决定的。不同的范式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评价标准,决定了科学家不同的选择与接受理论的方式。

通过以上对范式的文化社会维度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库恩科学哲学思想中蕴含着文化社会因素。在科学哲学领域,库恩开辟了一条将科学理性维度与文化社会维度结合起来的道路。

注 释:

①⑤⑦⑨库恩:《必要的张力》,范岱年,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序言V,第287、291、226页。

⑧ 张新华:“社会学视野中的库恩理论”,《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年,第3期。

⑩吴大猷:《吴大猷科学哲学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年版,第68页。

[1]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库恩.必要的张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金吾伦.库恩[M].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

[4]野家启一.库恩:范式[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Thomas Kuhn.The Road since Structure[M].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0.

[6]Thomas Kuhn.The Function of Dogma in Scientific Research[M].in A.C.Crombie(ed.);Selentific Change,London,Heingmaun,1963.

猜你喜欢

库恩范式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布莱克·库恩
库恩集团收购蒙大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