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看交际失误的原因

2011-08-15李淑宁

关键词:关联话语语境

李淑宁

(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014)

由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看交际失误的原因

李淑宁

(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014)

交际失误;认知语境;关联理论

认知语境较于传统意义的语境涵括了认知因素。具体到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则更关注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认知心理状态。从这个角度分析交际失误的原因,希望对消除交际误解、扫除交际障碍有所帮助。

语境,简言之,就是言语表达及其理解的环境。语境是在言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动态互动中产生的。而言语的使用尤其是对于言语的理解则依赖于语境。正如 Mey[1]所说:语境是言语行为能够实施的先决条件。语境在交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语境对交际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只有在语境中言语的交际才具有可能性;另一方面,语境也制约或阻碍着交际的顺利进行,从而引起交际失误。笔者试图从关联理论出发由认知语境的角度探讨交际失误的原因。

一 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又译相关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从信息处理的认知特点出发,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探索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如该理论创始人D.Sperber和D.Wilson所说,它的目标是确认植根于人类心灵中的、能够解释人们彼此如何交际的一种内在机制。关联理论的主要关注点是:为什么发话者的谈话意图会被受话者明白?为什么交际双方配合得如此自然,既能产生话语,又能识别对方的话语?关联理论给出的阐释是:第一,发话者给出“明示”,即话语的字面意义;第二,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受话者能明白发话者的暗含内容,主要由于一个认知模式——相关原则。这就是说,在语言交际时要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目的。

根据关联理论,话语解释是一种演绎推理过程,此过程涉及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的交互作用。话语的隐含意义是语言的字面意义与语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语用推理实质上是一种填补语义表征和语境之间信息空白的“搭桥”(bridging the gap)的过程。这正说明了人为什么可以理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了。斯珀伯和威尔逊的相关原则(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本身就是“解释语言意义(linguistic meaning)和语境因素(contextual factors)的相互作用”。(Sperber &Wilson,Preface)[3]

二 认知语境

传统的关于语境意义的论述始于马里诺斯基。他指出如果听话者不把说话者的词语同语境结合起来,便无法理解此词的确切意义。后经他的学生及同事弗斯继承和发展,对“语境”作出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弗斯认为“context”不仅指一句的上句或下句,一段的上段或下段,而且语言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叫做“context”。之后,韩礼德又提出了“语域”这一术语,而“语域”反映的就是语境。至此,“语境”还多被解释为交际场合种种可见的具体因素。随着现代认知科学的崛起及学界对于心理学的重视,人们越来越关注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用过程。在语言交际方面,为了揭示语言交际的认知状态,并提出交际的推理模式,Sperber & Wilson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语境观。由此,“具体语境学”便发展为“认知语境学”:根据关联理论,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是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假设,所以在此理论中语境也称为认知语境。认知语境是语境同语用主体的交叉而形成的一种语境。

三 认知语境对于交际的重要影响

在交际过程中,每个交际行为的交际意图都需借助于交际者的认知语境才能得以较为准确的传递。只有发话者对受话者的认知语境的假设和理解的期待符合受话者真实的语境和推理结果时,或者受话者可以在自己的认知语境中寻找到与发话者所传递的信息意图相关的语境时,话语才能得到有效的解释,交际才能成为较为成功的交际。

“语境是一种心理建构,是听话人对世界的一系列假设,影响理解的不是世界的实际状况,而是这些假设”。百科知识,记忆的内容,多功能短期记忆的内容,从直接情景可调用的信息决定这一系列假设。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理解是一个根据话语所提供的信息或假设去寻找话语的最佳关联性的一个推理过程。“上下文或语境都不可能自动起到解歧的作用,而只能借助与触发一个推理过程,在几个可能的解释中选择一个更为可能的”[4]。受话者总是通过话语提供具有最佳相关解释的假设,话语解释则是一个通过处理话语找出最佳相关解释的推理过程,无论是话语的相关还是话语的理解都离不开“语境”这一概念。相关是一个依赖(认知)语境的概念,话语的相关是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听话者在处理话语所传递的信息时以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那么话语就具有最佳相关性。语用主体的关于世界的百科性知识是构成认知语境的主要因素。语用主体的知识丰富与否、能否准确选择使用等直接影响到语用交际的成功与否。认知语境可能是交际双方的“共享知识”或“共同的语用背景”,也可能是说话人一方或听话人一方各自构建的认知语境[5]。认知语境对交际中话语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交际中的语用推理用到的是内在化、认知化了的认知语境,是听话人的一组关于具体语境的心理表征/假设而非具体的客观现状,因此(认知)语境具有个体性差异,而交际本身要求交际双方在一定程度上的配合,于是就有可能导致交际失误,也同时构成了交际的复杂性。

由于双方不对等/不对称的语境假设等因素的作用,双方的情况就变成非对等/非对称性的了(实际上,交际双方总是一方听,另一方说,这个过程本身就不对称——不可能双方同时说话或同时听话)。在交际情况不确定的时候,听话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百科知识以及语言知识等进行推导,而这种系统化的知识性推导主要依靠的就是认知语境假设。在很多时候,话语的不确定性也表明了语言本身的不完备性,这种不完备性往往是由以认知语境为基础的推导去补充、调整的。因为认知语境是一种结构化、认知化的语用因素,所以语言交际过程就是认知语境的参与过程[6]。

四 语境引起交际失误的原因

熊学亮认为语言使用涉及到的认知语境包括三个语用范畴,即信息(具体的情形)、语言上下文(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智力知识框架)[7]115。而笔者认为根据关联理论,认知语境除了包括在交际过程中所呈现的情景信息、语言上下文关系以及背景知识(即个人的知识经验或者长期存在于交际者记忆里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之外,还应该包括语言交流者的推理能力。笔者则尝试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交际失误的原因:

1 情景信息把握不准确

情景信息指的是交际进行时,关于交际活动的周围环境的所有信息。包括交际者的立场,利益代表,情绪以及其期望等等。在日常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的利益不统一,立场不一致,或者交际一方对另外一方的情绪及期望把握不准而造成的交际失误比比皆是。例如:New Concept English第二册里的“A private conversation”一文中,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A:I can’t hear a word.

B: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A为想看戏的人,B为一对情侣。A之所以会说我听不到了,是因为作为想看戏的人为听不到而烦恼,而B的临时利益则不是看戏,而是谈情说爱,结果则甩出一句“不关你的事”,完全不理会A的言外之意。可见每人代表的利益不同,所处的立场不同,同时交际双方又不愿意估计对方利益的时候,交际失误就会发生。

再例如中国人常常讲究“察言观色”,也就是在交际过程中注重观察对方的情绪,以便于达到交际效果。而如果交际一方完全不顾及对方的情绪和感觉,任意而行,说出的话语恰恰与对方的情绪和期望相抵触,那么也不可能获得理想的交际效果,交际失误便产生。

2 对上下文关系的理解不正确

语言的上下文不仅指在一个文本或语篇中一个句子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或者一个段落的上个段落和下个段落,而是宽泛地指。它不仅包括某一概念的词汇表达或者词汇信息,而且还包括该概念词汇表达之前或之后的句法上或者音韵上的语言成分。这些语言成分可以是一个单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是一部长篇大论,只要它们与该概念的词汇表达处于同一语篇之中。理解某一话语的内容需要如下能力:识别这一话语所包含的个别单词的能力,发现其所关联的概念的能力,应用附着于本话语逻辑条目的推论规则的能力[2]。例如:在交际过程中,要想准确地理解对方的言语,正确理解对方的交际意图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在当今社会,语言表达日益丰富,言语及行为对于交际意图的干扰更为突出,那么把握好交际对方的上下文关系,对了解交际意图,达到交际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3 背景知识的差异

背景知识有着较为抽象的内涵。笔者认为所谓背景知识便是一种长期储存在人的认知系统中的,依靠长年累月积累、沉淀而成的较为稳定,却又在无时无刻不断更新、充实的知识储备或者经验积累。这跟斯珀伯和威尔逊所提出的“百科全书式的信息”内涵相等。它是指那些语境中所包含的物体、性质和事件的有关信息,是一名交际者对于世界全面的认知表象。

在交际双方的背景知识中,较为稳定的应该就是双方的文化背景。在交际过程中,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双方文化因素的差异也常常导致交际的失败。例如:在汉语言文化中,感谢语的使用常常以间接感谢语为主。中国人原本就很少使用“谢谢”这类的直接感谢语,也只是在近几十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谢谢”的使用频率才略微提升,但却仍然仅限于较为陌生的人际关系之间。在关系较为亲密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中国人常常选择间接感谢语,例如:“哎呀!说了不让你搬的,你怎么又搬了,看累的,赶紧歇歇!”、“那就让您多费心了”等等。而这些责备及道歉式的感谢语,在有着异域文化背景的西方人看来,则显得不礼貌或者莫名其妙。所以,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也是导致交际失误的原因之一。

再者,在交际双方的背景知识中,各自的认知可及性程度也不同。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基本的典型的具体语境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认知化,从而产生了心理可及性程度不同的认知语境。较为熟悉的事物则认知可及性高,而较为陌生的事物,则认知可及性较低。而如果说话人的话语信息所提供的认知语境的可及性程度与听话人的认知语境的可及性程度不等,则无法达到知识共享,说话人的意图传递则会受挫,交际则会失败。例如:孩子与成人的生活阅历和文化积累都不相同,一个孩子问大人:“你是处女吗?”大人听了很吃惊,正要教训,又听到孩子说:“我不是处女,是天蝎。”大人才明白,原来孩子谈论的是西方的星座,而并非生理上的处女。由此可见,正因为孩子的认知可及程度与成人不同,孩子并不懂得什么是所谓生理上的处女,所以这个交际过程才会遇阻。

4 交际双方的推导机制相悖

有时候在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感觉和知觉的信息是不够的,这个过程必须依靠认知系统在若干逻辑推理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而得出的结果。D但是正因为交际双方有各自的思维结构和内心状态,因而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推导机制带有个人的特点,一旦这些个人的特点达到使交际双方在信息的发出和理解上相悖的程度,则很容易导致交际失败。心理语言学也告诉我们:理解往往会带有倾向性(bias),被选对象不可能具有等量的被选机会,被选项可以引起人们对其相关同义项的联想和互用。例如:一个中学生的同学打电话过来,她的家长一听是男生便没好气地问:“你姓什么”,对方答:“我姓魏”,她接着又问:“魏什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爸爸姓魏”。由这则笑话就可以看出,交际双方因为各自的逻辑推理不同,最终导致了交际失误。此类因为交际双方的推导机制相悖而导致的交际失误还有很多,较为常见的就是关于言语隐含意义的传递。例如:

A:Do you drink whisky?

B:I don’t drink alcohol.

B的隐含意思是:我不喝酒精饮品,而威士忌含酒精,所以我不喝。而不言明:“我不喝”。如果A不能用这套推导机制来推理这个回答的话,那么就很可能导致交际失误。

五 结 语

语境对于话语的表达及理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对交际过程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笔者通过分析关联理论,丰富了认知语境的内涵。分别从交际双方的情景信息和背景知识的差异、对上下文关系的理解以及推导机制的不同来阐明交际失误的原因,以期望加强对认知语境的理解从而消除交际误解,解除交际障碍。

[1] MEY J L.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 [M] . Oxford: Basil Blackwell , 1993.

[2] Sperber 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Oxford:Blackwell, 1995

[3]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uy

[4] 程雨民.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 王建华. 关于语境的构成与分类[J] . 语言文字应用,2002 ,(3) : 2-9.

[6] 冉永平. 语用过程中的认知语境及其语用制约[J] .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 ,(8) :36- 41.

[7] 熊学亮. 认识语用学概论[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On the Causes of Communicative Fail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Context

LI Shu-ning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SUST, Changsha Hunan 410014 ,China)

communicative failure; cognitive context; relevance theory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meaning of “context”, “cognitive context” contains cognitive element. When discussed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t emphasizes the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speaker and the listener. This paper tries to delve into the causes of communicative fail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context, hoping to be helpful to solve the communicative misunderstanding and to overcome the communicative barrier.

H315.9

A

1673–2804(2011)01-0124-03

2010-03-20

猜你喜欢

关联话语语境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