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FL英语写作教学新思路探索

2011-08-15刘波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途径错误技能

刘波

(湖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教育教学

EFL英语写作教学新思路探索

刘波

(湖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一直以来,关于EFL课堂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总是取决于两大因素:英语写作的熟练程度与英语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学生如何谋篇、组织、修改、编辑的批判性思维与其英语语言掌握熟练程度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实践证明,过分依赖语言因素,通过单纯性作文计分与评阅修改的传统作文教学远远不能满足新的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教学要求。在我国,EFL作文教学通常被当做专事语法修改与理论讲授的枯燥课程。尽管也有些EFL教师在课堂讲授组织写作思路或主题句写作。但语法与单词错误始终是困扰EFL师生的一个永恒的难题。EFL写作教师应该找出每位学生在写作专项以及英语熟练度方面的具体强项与弱项。只有ESL写作教师洞悉学生语言、语法中的具体缺陷,并予以纠正,才能达到ESL写作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二语习得;英语写作;效果

一 概 述

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反馈是EFL英语写作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其重要性不可或缺。但是,在EFL英语写作中,教师反馈究竟重要到何种程度?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时至今日,这个问题还鲜有详细论及。在我国EFL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年以来,教师反馈往往表现为对于某一作文或论述的直接评价。因此,与英文译文中“反馈”不同的是,中文中往往称其为“评价”或“批改”,其含义和作用得到广泛认同。在Chen对于58名大学英语写作教师所作的抽样研究中,75.9%的受访者认为,正确的英语语法与单词拼写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1]。Cumming在针对三位经验丰富的ESL教师的个案研究中,发现他们主要关注学生任务与表现,而不是文本内容本身[2]。在Sweedler的同类研究中发现,英语写作教师在打分时,更倾向于文章中的句子错误,而较少关注其修辞表达[3]。

从过程至上途径的EFL教学方法角度来看,EFL学生通过经常反复的文章修改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研究证实,好的英语写作者比差的英语写作者经历过更多的写作修改[4]。因此,过程至上的EFL写作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写作反馈,以激励学生从事更多、更深入的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师的功能不能仅仅是一位裁判,而应更多的是一位教练[5]。写作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而不是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二 写作教学途径简析

(一)结果至上的写作教学途径

在Chen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师观点与途径的调查研究中[1],我们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趋向:当询问及对于英语作文教学标准与提高途径时,教师们对于修改语法与单词错误仍然非常重视。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语法练习、错误修改以及学生习作打分。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1.77.6%的受访者认为英语写作教学非常有趣,自己的教学乐在其中。

2.63.8%的受访者认为喜爱阅读学生习作。

3.91.4%的受访者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信心。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89.7%的受访者(58名中的52名)不希望自己教授英语写作。75.9%的受访教师表示,与EFL英语教学相比,他们更喜欢教授纯粹的英语课程[1]。以上矛盾的调查结论表明了效果中心论的深远影响。在很长时间里,听力—语言的教学途径已经广泛性影响了EFL英语学习。这一途径把英语教学当成是一种习惯养成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在课程教学里,正确地使用学习模本,并在课堂课程教学中进行系统性讲授。这种课程教学基于语言的模仿与重复,但是,当面临作文教学时,听力-语言的教学途径则表现出它的局限性。Susser如此描述这种听力—语言的教学途径:“写作被当做一种语法工具,对写作掌控、作品的错误修正、形式正确性的强调远胜于写作内容本身的表达”[6]。

当一种教学途径被如此强调成为一种学习产物的形式,也就很难从根本上重视每位学生的真正写作应用能力。从而,英语写作教师很难用带有批判和裁定的眼光来对待每篇作文,寻找和改正英语作文中的错误成为英语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任务。

总之,“结论至上”的教学方法倾向于使用外在的、客观的比照标准,将每位学生的写作与某一正确形式进行比照修正。

(二)“过程至上”的写作教学途径

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测试学生写作表现以及教学需求的途径是:视写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和主观性的行为。首先承认写作中涉及诸多可变因素,EFL英语写作犹甚[1]。因此,单纯依赖某一考试分数得出的反馈可能与事实大相径庭。

Vygotsky认为,思维与语言共生共存,并在此过程中互相影响,从而达到语言与思维共同成长[7]。他还认为,写作在于检验某人思维产生的能力与将思维整合为文字的能力。只有通过文字,思维才能够编码和解码。读者只能从文字中读到思想,而对于写作者而言,这些文字是其语言与思维能力相互影响的结晶,这种相互影响无穷无尽,永恒伴随于人类社会[7]。

对于“过程至上”途径,Piaget也表述了类同观点:“语言应用与逻辑思维模式表现出了令人惊奇的相关性,这表明,语言不是组成逻辑的必要成分,相反,语言是由逻辑构建而成”[8]。

在写作的表达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社会化习得语言。通过针对语言或精或泛的接触互动,从而掌握语言符号[1]。然而,单纯掌握语言符号还远远不够。学生通过“互动”过程掌握语言,然后通过“达意”完成与周围环境的交流互动。Sussder将写作能力定义为:“揭示某人想要完成的语义表达,其中的句法、内容对于听众和表达语境正确”[6]。

Sweedler将以上思维进一步发展、演进,论述了EFL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欠缺的两大主要原因:

1.缺乏语言符号的掌握。

2.思路整合能力欠缺[3]。

三 研究结论

“过程至上”途径指出对于另一种不同研究的紧迫需求。即对于学习过程研究的需求。相关研究清楚表明,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写作者相比,EFL写作者同样有着整合思维,表达主观观念的需求[7]。

因此,一些研究者将注意力转向EFL写作行为的组成成分。Chen提出,将语言熟练度与写作技能分开的观念:母语写作主体在英语表达方面展示出更好的技巧性。但以英语为第二语的写作主题的二语掌握熟练度在其英语写作中只是“附加的,有助于展示写作者写作产出的整体水平的客观因素,而不是明显决定其思维整合成败的因素”[2]。

Chen在对EFL学生的中、英文作文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种语言熟练度与写作技巧相互整合、相互影响,而不仅仅是“附加因素”,对于EFL英语写作者来说,英语是“附加的任务”[1]。

一方面,语言负担影响了内容产出的过程,“一旦开始英文写作,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语言问题,而且是如何使用该语言创造意义的问题”[1]。而另一方面,主体专注于创造意义。这点与Raimes的表达具有一致性。

Chen对此作出了总结性结论:“EFL学生的写作技能,包括写作途径、写作技巧、写作经验等,体现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协助或阻碍其写作技能的应用”。[1]在其1999年对于11个中国研究生阶段学生中英文写作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研究主体的母语写作技能明显影响了其英语写作技能。英语语言技能则是一项“重要的组成要素”,它对主体写作表达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是主体写作思维发展并未受根本的影响[1]。

四 写作教学中提高途径探索

很明显,影响EFL写作表现的主要有两种可变因素:语言技能与写作技能。Chen认为,理论来说,EFL写作学生可分为四类:

1.英语应用技能熟练,写作技能熟练。

2.英语应用技能较差,写作技能熟练。

3.英语应用技能熟练,写作技能较差。

4.英语应用技能较差,写作技能较差。[2]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提高需求。有的需要从语言提高;有的则需要从写作技能提高;还有的两者都有需要,或者还有的只需要些鼓励。

Susser认为,协助EFL学生提高写作的技巧,仍然是持续的、大量的积极阅读与实际写作训练[6]。通过大量、带有兴趣与乐趣的阅读训练,将会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代码”;实际写作训练有助于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写作途径与整合思维的方法,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开发写作思维,转变写作观念,进行有效写作[6]。

Stallard认为,没有良好的阅读,就不会有良好的写作。这两项技能紧密相连。阅读是与写作相逆的程序,写作是对阅读的反映,当然这个过程都始终伴随着语言的介入[7]。

就EFL写作教师反馈而言,其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写作错误。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继而的写作中有效避免重犯相类错误。正如Sweedler指出,应该尽可能避免与消除写作中的错误。学生应该被教以正确的语言,写作中的错误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3]。

这种途径注重了英语写作中的文本表象化错误,将修改与减少错误当成教师写作教学中的重任与基石。但是让EFL英语写作教师沮丧的是,相关研究并未显示其对于英语写作提高的显著作用。Stallard的研究表明,通过非评价性的、表达至上的EFL写作方式教学的学生写作通过率高于通过评价性的、以错误修改为主要教学途径的学生[4]。

Susser更是特别指出,由于评价性的、以错误修改为主的讲授方式低效、有害,妨碍了学生写作提高与英语学习,显然,EFL写作课堂应该摆脱语法修改的影响[6]。

从EFL写作教学中的引导、刺激写作思路而言,写作重构是一个较好的方法。通过写作重构,写作教师可以将写作内容和表达当做更进一步交流的起点。然后让学生重新构建写作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与原文截然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行文结构组织方式,以及不同的语言使用进行表述,达到迥然不同的表达效果。

此类反馈,有助于实现写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正交流。此外,交流的中心围绕文章写作的内容展开。总之,与评价性的写作课堂“缺陷修复”性功能不同,非评价性课堂通过写作思路干涉途径对英语写作提高进行正面影响。

在非评价性课堂,教师应该重点考虑三方面因素:

1.写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非瞬时的、短暂的、自动的,而是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营造与学生良好沟通的环境与氛围,并适当考虑一对一的单独交流,对于教师的个人教学投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在面临不同类型的EFL写作错误,写作教师必须确定孰轻孰重,确定解决的优先性,当然,首先要考虑写作内容优先于写作形式。

3.非评价性课堂不能局限于特定学生,特定写作任务,应该是针对广泛的EFL学生与不同题材写作训练的长期、广泛、大量、反复的练习。

总之,写作重构法教学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它有助于协助学生理清思维,将之有效地转化为英文文字表述。从事写作重构法教学的EFL教师,注意力不能被写作中的表象化的语言与语法错误所吸引,而应该带有好奇观点,去发掘潜藏在语言与语法错误背后的思维内容与英语表达拓展。作为EFL写作教师,我们的重任仍然在于去确认隐藏在表象化的错误背后的究竟是语言技能欠缺,还是写作技能欠缺,还是两者都有欠缺。

因此,在对EFL写作学生进行点评之前,我们应当分析原因,找出证据,确认学生写作中的欠缺因素,然后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协助解决,而不应该简单地找出错误,攻击错误,打消学生英语写作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1]Chen,Dar-Wu(1992).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L students’writing expertise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thecurriculum design of teaching ESL writing [M].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Iowa.Iowa City,IA.

[2]Chen,Da-Wu (1997).The state of college EFL composition instruction—A survey of college EFL composition instructors’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views.In Dept.of English,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Ed.),Proceedings of the Fourteenth Conference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M].Taipei, Taiwan:Crane Publishing Co.

[3]Sweedler,Brownamp;Carol,O.(1993).ESL essay evaluation: The influence of sentence-level an rhetorical feature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1),3-17.

[4]Stallard,C.K. (1994).Process approaches in ESL/EFL writing instruction[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3(1),31-47.

[5]Holladay, Lynn (1997). Writing students need coaches,not judges.In Tchudi,Stephen (Ed.)Alternatives to Grading Student Writing[M].Urban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6]Susser, Bernard (1994). Process approaches in ESL/EFL writing instruction[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3(1),31-47.

[7]Vygotsky,L.S.(1962).Thought and language[M]. Cambridge,MA:MIT Press,1962.

[8]Piaget, Jeanamp;Inhelder, Barbel(1969). Thepsychology of the child [M].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Helen Weaver.New York:Basic Books.

H319

A

1674-3652(2011)03-0054-04

2011-03-06

刘 波(1979- ),男,湖南汉寿人,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二语习得、西方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何 来]

猜你喜欢

途径错误技能
在错误中成长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劳动技能up up!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