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1-08-15张国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场所全民体育锻炼

张国胜

(郑州华信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张国胜

(郑州华信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参加体育锻炼者的动机、锻炼项目、锻炼时间、锻炼形式、锻炼场所、体育消费以及影响河南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等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从而达到提高和改善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

河南省;全民健身;体育锻炼;调查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们的生产方式逐渐朝着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拥有了发达的交通工具,快速的通信网络,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办到许多事情,因此,人们减少了许多锻炼的机会,从而出现了一些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双休日和黄金周的实行使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人们对业余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体育锻炼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强身娱乐的重要手段,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不单是为了克服活动能力的衰退,调节神经衰弱、心血管病等所谓的文明病,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活动来追求精神上充实的生活方式,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扩大和加深朋友间的友谊,追求高度的愉悦感,因此,体育锻炼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现状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新乡、安阳、平顶山、南阳、周口、三门峡、信阳等10余个地市16岁以上的2000名居民进行调查.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全民健身的文献资料,以及与全民健身相关的著作和高校的体育教学研究方面的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1798份,回收率为89.9%.其中有效问卷1706份,有效率为94.9%.(男性902份,占52.9%,女性804份,占47.1%;16-35岁589人,占34.5%,36-55岁509人,占29.8%,55岁以上608人,占35.7%)

2.2.3 访谈法

对一部分锻炼人群及体委工作人员进行了面访、座谈,并在各地市、区主要锻炼点进行了实地考察.

2.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根据社会学统计方法和原理,运用EXCELL和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居民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的占23.5%,认为较重要的占55.3%,不太重要的占12.2%,只有9.0%的居民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这说明河南省居民的体育锻炼认识较好.其中35岁以下和55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认为体育锻炼重要的比例最大,而且男性多于女性,学历高者大于学历低者.

3.2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由于居民的体育价值与功能认识不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也会有所差异.河南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按顺序依次是:强身健体(59.8%)、调节情绪(45.7%)、消遣娱乐(31.1%)、消除工作疲劳(28.9%)、结交朋友(17.9%)、减肥健美(16.5%)、学习体育技能(8.9%)、参加比赛(7.4%)等.

这一结果显示河南省居民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功能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的.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女性由于爱美的心理特点,其为了减肥健美的动机比男性更强烈;而男性则更注重强身健体、结交朋友.并且随着年龄的变化,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也会发生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为动机的居民比率逐步增强,而以消遣娱乐和调节情绪为动机的居民比率则逐渐下降.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本质功能,看到了体育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

3.3 河南省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

3.3.1 居民的体育人口情况

目前,我国划分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是:“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至少30分钟,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河南省的体育人口为36.4%,略低于我国2008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体育人口为38.5%.其中,55岁以上的体育人口最多,占49.7%,36-55岁这个年龄段的体育人口最少,仅为18.3%,.由此可见,在被调查居民中,36-55岁之间的人群体育锻炼最少,究其原因可能与这个年龄段的居民工作繁忙、家务多、生活负担重,生活压力大、没有足够的余暇时间去锻炼等因素有关;而55岁以上的居民多为离退休人员,相对空余时间较多,因此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也最多.

3.3.2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通过调查发现,在锻炼的人群中,选择早晨进行锻炼的居民比例最大,占50.2%,其次是晚上和下午,分别是24.7%和21.9%,只有3.2%的人选择中午锻炼.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选择参加锻炼的时间存在差异,35岁以下的居民选择早晨锻炼的比例明显少于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与年轻人喜欢熬夜,以及中老年人喜欢早起的生活习惯有关.

3.3.3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人们在参与过程中会因年龄、性别、爱好等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形式.调查发现,河南省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首选是与朋友、同事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其次是个人锻炼,这两种形式各占48.6%和23.5%,另外有16.2%的居民选择与家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只有11.7%的居民选择以单位或社区组织活动的形式参加体育锻炼,说明河南省体育开展情况不理想.男、女居民在体育锻炼形式上基本一致,但不同年龄阶段存在着差异,35岁以下的居民选择以个人锻炼的形式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形式,而55岁以上年龄段的居民更渴望集体锻炼,这是因为中老年人更怕孤独,他们希望通过集体的体育活动来来调节生活.

3.3.4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

锻炼场所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基本保障.在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上,河南省居民主要集中在自家周围的公园广场(43.5%)、公路街道旁(18.8%)、社区体育健身点(33.8%)、学校(19.7%)、工作单位(16.7%)、家中(18.6%)等免费性健身场所,而选择在收费性健身场所锻炼的居民只有14.8%,这一方面与河南省居民的总体经济收入水平不高和体育消费观念淡薄有关,另一方面反映河南省体育锻炼场所较少,并提示我们在居民区和学校建设一些简易实用的体育锻炼场所、器材是十分必要的.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不同,中老年人多在公园、马路边、家门口锻炼,青少年多在体育场馆、学校、室内进行锻炼.

3.3.5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河南省居民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处于前七位的依次是:慢跑(48.6%)、散步(34.5%)、乒乓球(23.6%)、篮球(23.2%)、羽毛球(22.0%)、足球(13.9%)、登山(12.9%).对不同性别的居民来进行分析,其中男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依次是慢跑、篮球、乒乓球、散步、足球、羽毛球、台球,女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依次是散步、慢跑、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跳绳.

从这些项目可以看出,散步、慢跑是比较容易进行的体育活动,究其原因是相对其它体育项目活动起来比较方便,可以任意调节负荷量,而且受场所的限制小、可随意变换环境等.而乒乓球、羽毛球的项目特点是占用场地小、运动量易于控制,并且这两个项目均是我国的传统项目,其竞技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在群众中有较广泛的宣传和开展.对于其它三项,则体现了性别差异.男性喜欢运动强度大、对抗激烈的篮球、足球.同样,在中国台球普遍受男性喜欢,而女性打台球的人数很少.而女性则更喜欢对抗小、柔美性的项目,如体育舞蹈、健美操、跳绳等.并且,不同的年龄在选择锻炼项目上也存在着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喜欢运动强度小、传统的运动项目的居民人数明显增多;而年轻人更多的是选择一些具有对抗性、强度大、流行的运动项目.

3.4 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

体育消费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人民收入、生活方式、体育意识等的综合反映.调查表明河南省居民由于受经济收入水平的制约,居民在体育消费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平均年消费在100元以下的最多,占31.8%,其次是100-200元,占30.1%,201-300元之间的占18.0%,300元以上的仅有11.1%,无此消费(10.0%),并且河南省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多项选择)依次是:体育服装(39.1%)、体育器材(38.6%)、体育报刊杂志(23.8%)、比赛门票(18.4%)、营利性健身场所(16.6%),这表明体育服装、器材属于实物型消费,观看体育比赛和去营利性健身场所消费则属于劳务型消费,而劳务型消费更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水平.河南省居民重实物型消费,这与河南省地处中原、经济落后,人们受中国传统消费习惯和心理有关,这种消费观念始终贯穿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人们宁愿花钱在吃穿住行等有形的实物上,也不愿花钱投入到无形的劳务消费中来.不同的年龄段体育消费也有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55岁以上的居民,每年选择低体育消费金额的比例较多,这是因为年龄大的居民体育消费观念已经固定.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选择体育消费金额上也存在差别,因为文化程度越高的职工其经济收入也相对较多,用于可自由支配的资金相对较多,他们的体育消费意识也较强.

3.5 影响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影响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没时间(39.8%),学习或工作负担重(34.7%),缺乏场地器材(30.9%),无专人指导(20.8%),没兴趣(15.2%).

目前,由于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人们为生活而奔波,以及人们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的影响,居民不能科学的安排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没有时间是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现代社会工作节奏较快,加之社会竞争激烈,个人压力大,工作学习之后身体疲惫,没有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多,本来就很少的锻炼场所就更显得供不应求,这需要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对于无人指导和没有兴趣参加锻炼者,要靠有关部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形成人人参与的体育氛围.此外,领导的重视程度和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影响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河南省居民对体育锻炼的功能认识比较正确,动机明确但存在认识和参与的不一致性.

4.1.2 河南省居民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公路街道旁、社区健身点、学校等免费性健身场所,且锻炼形式主要趋向于与朋友、同事一起或个人锻炼,缺乏单位组织的活动.

4.1.3 河南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重点还是集中在慢跑、散步、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动作技术简单、场地设施要求相对较低的项目上.

4.1.4 河南省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比较薄弱,重实物型消费而轻劳务型消费,这与河南省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低、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环境差有关.

4.1.5 制约河南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学习或工作负担重和缺乏场地器材等.

4.2 建议

4.2.1 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使全体居民都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

4.2.2 希望有关部门加强体育资金的投入,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开展一些娱乐性强的体育活动.

4.2.3 建议有关部门应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简单易行、娱乐性高的健身活动,并多举办一些居民喜爱的体育比赛和表演.

4.2.4 建议有关行政部门积极宣传体育消费意识,并引导和开发那些健身性强、资金投入少,而面向大众的体育消费项目.

4.2.5 建议各级政府把全民健身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改善居民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加大对全民健身的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建立社区体育健身中心,提供健身技术指导,和全社会共同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改善居民健身环境和健身条件.

〔1〕余纯璐.对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0(3):77-80.

〔2〕张真美,等.对太原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6):21-22.

〔3〕靳军.对新乡市全民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4):130-132.

〔4〕赵斌,赵焕彬.河北省成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6):15-16.

〔5〕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杨亚红,宋允清.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6):22-25.

G812.4

A

1673-260X(2011)09-0121-03

本文为“2011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全民健身发展机制的路径研究》阶段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KL-2011-2690

猜你喜欢

场所全民体育锻炼
全民·爱·阅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可持续全民医保
恋爱场所的变化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