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体育思想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1-08-15陈贵祥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田径身体素质改革

陈贵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系,贵州 都匀 558000)

阳光体育思想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陈贵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系,贵州 都匀 558000)

针对我国当前高等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差、自卑、厌学等现状,以“阳光教育论”为指导思想,从教育需要、社会需要、学生需要、提升学生自信心等方面进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其目的旨在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与体能及心理健康,给他们一个舞台,在高等院校中找回自信,享受体育带来的身心愉悦,充分发展他们的特长,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和义务.

高等院校;学生自卑现状;阳光教育论;恢复自信

1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存在身体素质差和自卑心理现状

高等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差是因为高等院校大一、二的学生身体素质差,据统计目前就读高等院校的学生80%为独生子女.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良和自卑心理已经成为社会和学生家长普遍关注的焦点.学校教育改革口号为“健康第一”,却是青少年身体素质差的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口号为“健康第一”的背后,却是青少年身体素质差和健康状况不良?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我国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王广虎教授总结:高等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差和健康状况不良是因为中小学教育对学生过高的社会期望和过严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现状,不单纯是学校体育出了问题,而是学校教育本能力较差的现状,不是学生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和顾惜自己的健康,而是高等教育资源不足所造成的恶性竞争和基础教育追求升学率必然形成的重智轻体,使学生不得不以身体为本钱,以健升学率必然形成的重智轻体,以健康为代价,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康为代价,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1.2 学校体育存在莆文轻武、重智轻体的问题

重文轻武、重智轻体的传统文化与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学校体育未走出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过程技术化、教学组织一体化和教学目标达标化的误区.教学方法不适宜,重传习轻体织一体化和教学目标达标化的误区.教学方法不适宜,重传习轻体验、重管理轻教育、重结果轻过程.课余体育锻炼不系统、不科学、师资力量偏弱,科研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1.3 高等院校学生存在文化分数低的问题

当前学低分进入高等院校教育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进入高等院校的青年人的语文、数学、外语的分数确实比较低.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应试教育的失败所造成学生自卑的心理,影响了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学校各项活动的参与度,专业性.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全方位激发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享受体育的快乐.通过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让这些已被“边缘化”的年轻人逐步恢复自信心,重新回到社会活动中心来.在高等院校中找回自信,享受体育的快乐,充分发展,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2 以“阳光教育论”为指导,对师范性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

2.1 “阳光教育论”理论概要

所谓“阳光教育”,是指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和激励高等院校的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其理论基础是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理论原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着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加强,以及个性和能力的培养,非常适合改变月前高等院校学生的现状.“阳光教育”理念是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下提出的.它以阳光的温暖和普照大地来寓意关怀和不歧视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求平等看待每个学生,给予阳光般的关爱和信任.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论,它针对当前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就业实际,形式和方法陈旧,师生关系不和谐等种种弊端,提出新方法、新思维,因此不失为一种形式新颖、内涵丰富、针对性强,并可矫正学校教育弊端的新型教育理念,深刻体现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

2.2 田径教学进行的改革关键是对田径教法和课堂组织形式

必须摆脱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选择制式教学模式、领会式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式模式等.教学手段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多样性.将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健身投作为整个教材的主线,采用变化多样、趣味丰富、能够体现出相互竞争及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爱.田径课中可采用的方法有:

(1)跑的趣味练习:图形跑(蛇形跑、来回交换跑、波浪形跑、螺旋形跑、椭圆形跑、交叉跑、“Z”形跑)、接力跑、跑梯音乐伴奏跑、障碍跑、追逐跑、变速跑、定时跑等.

(2)跳的趣味练习:跳绳、跳皮筋、跳房子、跳山羊、蛙跳、侧跳、“跛子”跳、图形跳(跳“蛇形”、跳“山峰”、跳“小河”).

(3)投的趣味练习:投远、投准,单手掷、跪姿掷、旋转掷,前抛、后抛(实心球、沙包、排球、篮球、足球等).

2.3 改革田径教材,开发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田径运动具有竞技和健身的双重属性,包括了走、跑、跳、投等人体运动的自然动作,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身体练习,因此它有着其他运动项目不可比拟的全面健身价值,是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自然适应能力的基础健身项目.美国心理学家鲁布尔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的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我们现在的田径教材内容多而杂,学校田径教材应突出田径的健身属性,教材内容还应体现出基础性、竞争性、实效性、渐进性.突破田径教材内容多为竞技项目的局限,将教材形式改为走、跑、跳、投等几类基本运动形式,并分别介绍它们的基本特征、基本知识、练习方法、锻炼处方等,拓展和开发田径的文化性和健身性,使田径教材能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修,使田径课成为学生乐于接受并具有健身实效的体育课程.

2.4 编排趣味性田径运动

为了使更多的青少年重新回到田径场,让他们跑起来、跳起来,重新喜欢田径运动,国际田联在2000年推出了趣味性的田径运动,旨在以灵活有趣的田径运动形式,吸引青少年参加田径锻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和条件,编排一些有特点的趣味田径运动游戏.趣味田径运动,一般可指既不失田径运动应有的竞争性和观赏性,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冒险性,多人参加,配以道具,采用游戏形式,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活动项目.趣味田径运动在运动形式、竞赛方法和组织裁判等方面,与田径定型竞技项目有较大区别,颇类似原东德趣味体育节目“夺标”和美国体育游戏节目“骑士与斗士”等趣味田径运动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健身娱乐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重要的研究价值.还有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2.5 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平台,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在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和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鲁布尔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田径课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既侧重基本动作的教学又要使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正确的身体姿势.田径运动项目多、变化多,造成了掌握技术动作的难度,使教师容易出现错误动作.教师自身动作示范的局限性也促使其有意无意地回避了那些难以示范的、技术性较强的动作.另一方面,学生很难在短暂的时间里,把一个跳跃、投掷的技术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如果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及效果.为了在较少的时间内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田径运动的技术要领,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直观地讲解田径运动动作技术的细节,使学生能够清楚、详细、多角度地看清动作的技术环节,避免因不正确的动作而造成的运动损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更广大的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中去.

2.6 开展教学比赛,以赛带练,提高运动能力

几乎各个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规模不一的春或秋季田径运动会,一方面,可以看到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为了荣誉而拼搏;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为同学加油呐喊,田径运动会很受学生欢迎.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适者生存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已被证明的真理,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就必须学会竞争.通过比赛,可以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其运动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关心集体,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操.因此,在田径教学中,将经常性的比赛放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学会运用技巧和智慧战胜对手,不断超越自我,同时提高实战能力,更有利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由于学生原有基础参差不齐,如果采取统一比赛的形式,其结果往往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田径运动.从比赛成绩方面说,也很难反映出公平、公正的原则,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比赛形式可以根据学生原有基础分组进行,如A、B、C或者甲、乙、丙的形式.

2.7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任何课程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教师以往的不恰当做法,所以,改革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只有改变教师的信念,使之扩展知识和技能,与改革的要求相吻合,才能确保改革的成功.改革的发起者布鲁纳在1963年发表教育文章,指出教师的素质与课程改革要求的差距以及相应教学理论指导的缺乏是造成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美国课程改革的前车之鉴启示我们,处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如果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精神没有领会,对于课程实践的条件没有实际的把握,那么,课程改革的初衷与实际效果将存在巨大落差,再先进的体育课程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都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措施,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学习,使教师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我修养,以“重言教更重身教”的为师准则去教育学生、感染和熏陶学生.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提高专业素质.教师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突破自己、克服困难去实现自我的强烈愿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3 结语

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既有利于激发教师的传授欲望,又有利于净化学生的求知感情,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关系协调融洽,教师以优美的示范、激励的语言、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利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阳光体育”氛围中得到身心锻炼.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2〕王广虎.体育教学改革的四大误区[J].成都体育学,1998,29(1):52-56.

〔3〕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4〕杨强,李天珍.“阳光教育论”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114.

〔5〕王阜存,等.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J].院学报,2001(1).

〔6〕陈东岗.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2001(5).

G642.0

A

1673-260X(2011)11-0254-03

猜你喜欢

田径身体素质改革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改革之路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改革备忘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改革创新(二)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