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与专业选修课设置探析

2011-08-15陈海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动力设置大学生

陈海燕

(赤峰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与专业选修课设置探析

陈海燕

(赤峰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动力与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专业选修课中学习动力缺失的主要原因,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是制约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外显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合理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确保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学习动力;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程;建议

1 问题的提出

学生学习动力近年来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专业选修课学习的过程中,有的上课注意不集中,有的上课玩手机、发短信,有的学生借口参加校内外活动而逃离课堂……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为此,笔者于2009年5月参加了《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与高中生报考志愿群前置的关系》子课题项目(课题编号:D413009)的研究,该研究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通过研究,旨在分析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进而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水平.

2 调查的方法

3 调查结果

笔者对76份的样本进行了数据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在高考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内容的了解上:

学生在高考前对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内容很了解的只占7%,较了解43%,不了解的达到了50%;而学生认为自己曾就读的高中对高校的专业进行介绍做得很好的占20%,做得一般占33%,没做过介绍的达到了47%.可见,大多数学生高考前对于本专业了解很少.

在选择专业方面:

在选择本专业时,学生填报志愿时自己选择本专业的占57%,不是自己选择的占43%,其中父母帮助选择的占13%,经过老师指导的占20%,10%是服从调剂的.通过这项调查可以明显地看出,近半数的学生选择本专业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进入大学后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上:

在就读学前教育专业后,对本专业很感兴趣的占67%,不感兴趣的占33%.在感兴趣中,调查到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专业前景好45%,就读后培养起来的兴趣占40%,认为专业内容好10%,考前了解5%;而对目前所就读的专业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不适合此专业的占38%,就读后没能培养出兴趣、教学手段和设备落后和教学水平差均为13%,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喜欢专业内容、老师教得不好及就业困难均占6%.由此看出,一方面,大学生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大学生比较追求现实;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不适合自己等,所以学习动力不足.

在对专业选修课的满足程度上:

在交互式交通控制方面,德国柏林交通控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高度集成化。通过采集、融合、分析路网实时交通流及环境数据,预测所有路网的短期、中期、长期交通状况和环境污染情况,并将信息实时传递到区域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会结合未来15分钟至30分钟的交通状况预测数据来优化交通管控。同时,柏林的多模式动态路径规划服务系统,可以融合公共交通与私人驾驶等多种出行方式于一体进行路径规划,进一步提高交通参与者出行效率。

认为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能够满足需要的占23%,不能满足需要的高达77%.不能满足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学不到想学的内容占32%,不能够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的占21%,认为选择的余地小占26%,21%的学生认为实践性可操作性差.在没有必要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的调查中有61%的学生将理论性强的课程排在首位,由此可以看出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对消弱学习动力因素排序的调查方面:

学生认为削弱学习动力的因素前六位的依次是学习环境不理想、课程设置不合理、个人原因、就业前景、专业期望值下降、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4 调查结果的分析

根据上述的调查结果,笔者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专业选修课学习中学习动力不足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

4.1 学习兴趣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在因素

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所起的动力作用,其中的兴趣、动机、意志、情感在这个系统中是关键性因素.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1].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它推动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探究真理,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变得主动,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调查显示,50%的学生在高考前对于本专业根本不了解,选择志愿时43%的学生又不是出于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其中父母帮助选择的占13%,经过老师指导的占20%,10%是服从调剂的),也正因为如此,有33%的学生就读本专业后对学习不感兴趣,其中认为自己不适合此专业的又占38%,这种现状不得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也就不能主动地学习,就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学习兴趣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原因、内在因素.

4.2 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是制约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外显因素

专业选修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的延续和重要补充,“是主干课程的的拓展、延伸、深化,着眼于发展学生与学前教育相近领域的特长和兴趣”[2],通过设置专业选修课,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4.2.1 本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

本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具备一定实践教学能力的一线教师.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了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有:《幼儿歌曲钢琴即兴伴奏》、《幼儿歌曲欣赏及创编》、《手风琴》、《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手语基础》、《教师礼仪》、《中外学前教育史》、《特殊教育概论》、《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等.

一方面,从本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用性和工具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从新型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与要求上来看,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社会需求的相关领域的学科没有列在专业选修课中,比如,目前,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双方携手合作共育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立足点[3],并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见于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好专业必修课外,还应该懂得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教育方法等,这样才能与家长达成共识,以促进儿童最优和最大限度地发展,因此,《学前家庭教育学》、《亲子教育》等课程的开设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此外,一些幼儿园设置了以蒙台梭利教育为主的蒙氏班,入班学习的孩子较多,家长也比较认可,而这种类型的课程却恰恰没有列入本院专业选修课中.

4.2.2 专业选修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在对排序的调查中,学生将削弱其学习动力排在前两位的是学习环境不理想和课程设置不合理,说明他们渴望学习,有着想要学习的良好愿望,但在专业选修课选择与学习中,他们又觉得不“解渴”,愿望与实际发生冲突,矛盾凸显.77%的学生认为专业选修课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尤其是在专业选修课中有32%的学生认为学不到自己想学的内容;在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中,有26%学生认为选择的余地小,自己不感兴趣;21%的学生认为实践性、可操作性差.

这说明:一方面,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学生希望在专业选修课中获取一些新知识、新技能,也从侧面反映出有些教师在专业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内容陈旧,需要更新,方法有待改进;另一方面,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范围过于狭窄,学生想选的课程没有开设,学生只能在已开设的课程中进行学习,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出现上课溜号、玩手机、用耳机听歌曲、用MP5看电影等情况,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是制约学生学习动力的外显因素.

此外,在本次调查中,学生考前对本专业了解的比例为47%,说明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仍存在“断层”,高中学校对学生选择专业,确定人生目标的导向工作做的不够充分,导致学生确定人生目标时的盲目,使得不感兴趣的学生中,在就读本专业后认为自己不适合此专业的占了38%,这种现状也为高校教育增加了难度.教育的“断层”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原因之一.

5 建议

5.1 根据培养计划,调整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

5.1.1 扩大专业选修课程范围,实现专业选修课的真正价值.既然是专业选修课,就应该在本专业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上科学合理的设置,有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即有家庭教育方面的、婴儿教育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等,使不同定位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程,避免专业选修课程范围过小而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专业“必修”课程.

第一,增加婴儿教育方面的选修课程.当今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早教中心等教育机构,有些幼儿园也设有宝宝班,这些机构需要一批既懂理论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前教师,要使学生毕业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就必须增加婴儿教育与实践方面的课程:如《婴儿营养与喂哺》、《婴儿护理与急救》.

第二,增开《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与否,并不因其年龄的大小而决定,婴幼儿年龄虽小,但仍然存在诸如情绪困扰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这类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

5.1.2 缩小理论研究型课程的开设比例,增加应用型课程的开设或者增加其课时.本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课程设置应着眼于应用.比如《中外学前教育史》、《特殊教育概论》等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将课时由原来的2课时减少到1学时.

5.2 实行学分制,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分量、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4].这种教学制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便于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志趣等特点,合理确定发展方向,优化知识结构,发展个性特长,也能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选择,增强参与意识、主动意识和竞争意识.

此外,应该目标群前置到高中,做好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提高专业选修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确保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2005.

〔2〕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2005(3).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刘昕.学分制与大学生教育管理[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G642

A

1673-260X(2011)11-0261-0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D413009)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动力设置大学生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大学生之歌
动力船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