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视野下的畜牧饲料经济发展战略

2011-08-15蔡辉益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中国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100081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1年7期
关键词:饲料发展

蔡辉益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所长 中国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 100081

1 中国畜牧业的下一个十年

2011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头一年,“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经历过了2010年宏观、微观大大小小的冲突之后,中国的畜牧经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我们从事畜牧业的企业家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价格、品质和适应顾客需求的竞争不再是区分企业竞争力的特质,这只是进入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的其中一小部分要求。消费者希望知道吃的是什么,从哪里来的,怎样生产出来,要确信他吃的东西是有益健康的,对环境无害,生产者得到合理对待,以及肉类来自于被很好照顾和健康的动物。消费者新的价值取向在于关注健康、食品安全、次生污染(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动物福利等,并希望得到确实的保障。动物保健已经不仅仅是兽医所需要关注的问题,而成为我们的上帝--消费者关注的核心价值。只有抓住这些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2009年,“全球最大的农业综合企业”嘉吉公司“的利润率仅为2.8%,这不是最低,在1991年利润率仅为销售收入的1%。和嘉吉相比,中国饲料行业低利润率时代仅仅是一个开始。畜产品企业淘汰率会持续维持高水平。中国企业会放在全球的大格局中进行整合,这种不断的淘汰与整合也为中国农牧企业成为全球500强企业创造了可能。肉类食品工业会持续低利润空间,赚钱的不是主要在生产环节上,而是行销、物流和销售。但肉类消费是刚性需求,只要有人消费就要有人生产,人们不会因为肉类生产者没钱可赚而变成素食者。全球化动物蛋白生产企业将成为关键要素。

农业和畜牧业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产业,因此农业可用水资源将成为决定企业何去何从的决定性因素。气候变化已经不是未来的风险而是如今的现实了,这将会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农业和养殖业带来变化。生产的地理位置也会发生重大改变,大规模优于小规模。市场、消费者、竞争对手、消费观念,所有的一切都会继续改变。

2 2011中国经济脸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在发展新阶段,在继续推进这“五化”的基础上,着力实现人本、绿色、创新、协调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提升的显著标志。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中国经济转型提升的核心价值是继续推进由 “物本”向“人本”转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也形成了过于追求GDP增长的“物本”发展理念和体制惯性。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从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为主的生存型阶段,转入以追求人自身发展为主的发展型阶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提升“人”的内涵。横向上扩到边--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纵向上贯到底--超越“当代人”思维,着眼于国际水平。

如果说前30年人的需求还比较简单的话,那么,新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升级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因此,应更加重视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不应是“单需”之人,而应是“多需”之人,包括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健康需要等。

当前国际上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峻,这给中国经济转型带来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绿色增长问题,而是一个包括绿色增长、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城市、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等的完整的发展体系。

目前我国虽然已是一个加工制造大国,却仍是一个创新小国,技术对外依赖度高,自主创新不足。应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从“加工基地”向“创新高地”转变。应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真正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应建立良好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的机制,注重通过技术入股、重奖原始创新、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机制激励创新。

中国经济转型提升的结构特征主要是由出口导向向消费主导、内外联动转型提升;由工业立国向产业协同转型提升;由板块崛起向区域协调转型提升以及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发展转型提升。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占较高比重有客观原因,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短板。发展滞后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

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以“四大板块”即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为主要载体的,这是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应继续推进。今后完善区域经济结构,更多要考虑各地区具体的发展定位、产业分工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一步理顺“四大区域板块”与“四个主体功能区”的关系。

为此,应改革创新相关体制,加快农民工身份转换。在城镇化发展格局上可按“立体网络型”来展开,即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及小城镇为基础,以大带小、协调并举,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3 “十二五”元年的喜与忧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未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饲料和工业用粮将明显增加,粮食需求将继续呈刚性增长,产需缺口将继续加大;而国际市场调剂余缺的空间相当有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近年来,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同时,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2006年~2009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40%以上。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2009年,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之比为3.33∶1。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200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4%,而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分别超过50%和70%。同时,我国大量的制造业企业主要从事低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制造业整体素质不高。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竞争力较弱。2009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全部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的比重仅为23.5%、11.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比重仅为8.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69%。科技创新能力弱制约了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仅为10%左右,部分重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还依赖进口。在出口技术和产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不足10%。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使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8.5%,而消费的煤炭占世界的46.9%、钢占46.4%、石油占10.4%。与生产的高消耗相伴随的是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酸雨发生频率高。随着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以大量消耗资源、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持续。

畜牧业未来最大的挑战:一是成本不断攀升。以玉米为代表的饲料粮价格的大幅波动,无疑成为养殖成本上涨的主推手。此外,水、电、成品油、劳动力成本也稳步上涨,导致养殖风险加大。二是动物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三是动物产品安全监管难度仍然很大。四是畜牧业支撑体系不够健全。五是融资与土地制约畜牧业发展。

饲料工业未来的挑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饲料工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非常不足,与“饲料强国”之称很不相称。二是饲料原料开发不足。饲料原料短缺,特别是蛋白原料短缺仍是限制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大豆和鱼粉70%左右依赖进口。饲料原料短缺现象将长期存在。这与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强有关,导致新型资源开发不足,现有资源利用率不高。三是饲料安全仍存隐患。类似“制售三聚氰胺超标奶粉”案、“三聚氰胺超标玉米奶”事件、“假冒生产许可证乳粉”事件等还不时出现。

2011年我国饲料经济与企业发展的特点将呈现为:饲料经济发展稳定上升;政府对行业的监管力度和行业生产标准化力度加强;行业整合继续加强、饲料企业数量将继续减少;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加快;资本运作企业急增;一条龙大企业主导行业经济作用继续增强;畜产品终端经济继续加速;有机饲料、功能性饲料、环保饲料将成为主流。

饲料原料的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其中伴侣动物食品原料的竞争亦将更加激烈,以满足宠物主人对宠物健康和人类本身健康需求的事业发展将在发展中国家凸显,将进一步推进饲料原料的开发。

饲料产品结构出现明显调整,配合饲料增幅较大;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率下降;企业整合速度加快,新一轮投资推动产业化发展;中粮、六和、雨润、温氏、海大、圣农、华泰农牧等多家集团公司加大投资,新上饲料及相关项目。

4 “十二五”中国饲料科技开发任务

4.1 饲料高效利用技术与资源开发

(1)研究马铃薯、木薯、甘薯等及其加工副产物的高效利用技术,包括生物发酵关键技术、产业化生产工艺及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

(2)研究DDGS等发酵工业副产品和果渣等食品加工副产品的低成本加工、多菌种混合发酵技术、产业化生产工艺及安全控制标准;

(3)研究动物屠宰副产物的微生物发酵和酶解生产饲用产品的水解工艺、功能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4)新型生物蛋白饲料的开发:在保证充分提高现有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低质蛋白源如棉菜粕的利用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高纤维素原料等工业副产物转化为单细胞蛋白饲料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4.2 安全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研发

(1)通过对功能性寡糖、天然植物活性组分、特异性多糖、短链脂肪酸、微生物活菌制剂等进行分子结构修饰,研发可替代饲用药物及饲用抗生素的生物活性物质添加剂;

(2)研发减少动植物蛋白使用和提高动物胴体蛋白质合成的功能性氨基酸,减少微量元素排放的多糖和蛋白微量元素化合物等的产业化关键技术;

(3)广谱型饲用霉菌毒素脱除剂的研制与开发;

(4)重点针对几种主要的饲料微生物反应器,如重组酵母、曲霉、芽孢杆菌等,优化发酵参数,建立高效的高密度发酵生产包括果胶酶、淬灭酶、几丁质酶等在内的酶制剂生产平台技术,并进行产业化示范。

4.3 饲料精细加工与产品性能动态预测技术研究

(1)饲料生产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

(2)饲料加工质量稳定性控制技术;

(3)幼龄动物饲料加工最佳工艺及工艺参数研究;

(4)研究构建根据饲料配方和营养水平预测动物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和氮磷等污染物排放的数学模型,研制能够预测饲料产品有效性的数学模型。

4.4 饲料质量高精度多模式检测与评价技术

(1)饲料中生物分子类添加剂检测和体外细胞代谢评价新技术;

(2)饲料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发;

(3)饲料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4)饲料中化学污染物筛选与确证分析技术研究;

(5)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和饲料产品指纹图谱库的研究及建立;

(6)畜禽水产饲料评价技术研究等。

4.5 生态环保饲料生产技术

(1)有效消除饲料抗营养因子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技术研究;

(2)饲料中超量添加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控制技术研究;

(3)低碳、氮、磷排放畜禽平衡日粮的研究。

4.6 功能饲料的研究

功能饲料是指能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免疫力、改善动物产品品质,并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类饲料。研究的目的是使产出的畜禽产品安全优质并具有独特风味和特殊功能,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4.7 主要研究领域

(1)功能饲料生产的技术标准和配套技术支持体系研究:研究提出相应功能饲料的营养成分标准、允许使用的添加物的生物安全标准等。

(2)优质冰鲜猪肉和风味鸡肉功能饲料生产技术:集成利用天然植物如中草药提取技术、优质饲料原料控制技术、严格按生物安全标准要求来配制优质无残留的营养强化功能猪料和可以提升鸡肉风味的功能肉鸡料,同时提出应用技术。

(3)功能蛋鸡饲料生产技术:通过营养强化技术,研制出可以生产低胆固醇、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含量等种类的功能饲料。

(4)功能奶牛饲料生产技术:通过营养调控技术、生物活性物质强化技术,等研制出可以催眠、可以防感冒等种类的功能饲料。

(5)优质兔毛兔皮功能饲料生产技术:通过精细的营养配制技术、营养强化技术研制出可以生产特、一级皮毛的高档优质兔功能饲料。

4.8 肠道卫生与健康饲料产品

(1)保障动物肠道卫生与健康的功能饲料配制技术;

(2)调控动物免疫机能的功能饲料配制技术;

(3)调控动物机体氧化还原状态的功能饲料配制技术。

4.9 不同类型日粮配制技术

(1)不同地区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特点及其高效应用技术;

(2)研究“小麦-杂粕”、“木薯/甘薯-杂粕”、“稻米-杂粕”、“大麦-杂粕”等类型日粮的功能特点及其营养平衡技术,并分别进行产业化示范;

(3)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类型日粮条件下主要畜禽营养特点、营养素需求参数变化及其动态平衡技术。

4.10 幼龄动物饲料配制技术

(1)早期和超早期断奶仔猪饲料配制技术;

(2)早期断奶犊牛、羔羊饲料配制技术;

(3)雏禽早期饲料配制技术;

(4)肉食性鱼类早期饲料配制技术。

4.11 其他

(1)中国的NRC与数据库建设。

(2)降低10%消耗集成(叠加)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饲料发展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粤海饲料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欧美饲料禁抗实践与启示
我国饲料酶制剂研发与应用实践
饲料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