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文学的陌生化取向——以杨益宪英译《红楼梦》为例

2011-08-15邓颖琪

关键词:陌生化英译红楼梦

邓颖琪

(南昌工程学院,南昌330099)

翻译文学的陌生化取向
——以杨益宪英译《红楼梦》为例

邓颖琪

(南昌工程学院,南昌330099)

陌生化理论给翻译文学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角,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以杨益宪英译《红楼梦》为例,探讨陌生化手段在翻译文学中的运用,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时对象变得陌生,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从而延长审美感知历程。

陌生化;翻译文学;《红楼梦》

一、引言

翻译文学指的是在目的语文学中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的中译外国文学作品或者中国文学的外译作品,侧重的是翻译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长期以来,中国的学术界对于翻译文学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翻译文学也一直没有当作一个相对独立存在的文学类型来对待。大多数学者只是认识到翻译文学的存在和其功能,但是很少学者从理论高度对其进行研究,谢天振首次提出翻译文学也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在学术界引起争议。之后王向远发表《翻译文学导论》,全面系统论述了翻译文学的概念、特征、功用和方法,极大推动了国内翻译文学的研究发展。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其代表人物是什克洛夫斯基。在其论文《作为艺术的技巧》中,什克洛夫斯基正式提出“陌生化”概念。陌生化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即在文学创作中刻意采用新奇的艺术技巧,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艰涩,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从而尽可能地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知历程。艺术陌生化的前提是语言的陌生化。与陌生化语言相对应的是自动化语言,指的是那些过分熟悉,已经不再引起人们注意的语言。

除文论范畴外,陌生化理论也广泛运用于文学和翻译研究,翻译文学也是文学语言,是在原作所指的艺术空间内创新,因此陌生化理论也适用于对翻译文学的研究。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译者需要通过再创造的手法再现源语文本的表现手法,使读者带着求新、求异的心理去阅读翻译作品,延长其审美感知历程。译者也应本着让目的语文本成为独立的艺术文本的目的,使翻译文学语言的艺术性也具有译者本人的文体风格。

翻译文学的陌生化取向是指译者尽量避免将源语文本的文学主题、语言和意象归化成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或者显而易见的形式和内容,而是通过翻译手段将目的语文本所述对象变得陌生,刻意给读者制造目的语文本的文学新鲜感,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本身就是审美的,从而增强读者的审美快感。翻译的成功就在于陌生化元素是否处理得当。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叙事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红楼梦》语言生动形象,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因此《红楼梦》的英文翻译极具难度和挑战性。《红楼梦》的英译主要有杨益宪和霍克斯两种版本,且各具特色。本文主要选取杨益宪的英译版本来探讨陌生化语言的翻译。

二、杨益宪英译《红楼梦》陌生化语言翻译

杨宪益认为翻译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忠实传达中国文化的价值、灵魂,杨宪益主张译者应该尽量忠实于原文形象。因此他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保留适当的陌生化元素,从而尽可能地保留汉文化,同时也给目的语读者陌生化的感受。

(一)直译

《红楼梦》包含大量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词,很多词的表达方式在英语文化中是不存在的,针对这类词的翻译,杨宪益大都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例如:

(1)原文: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情发泄一二。

译文:Besides,most breeze-and-moonlight tales deal with secret assignation and envelopments,and have never really expressed the true love between a young man and a girl.

(2)原文:贾雨村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译文:Having settled them there he set off,“the wind on his back,moonlight in his sleeves”to see the famous sights of the empire.

在例(1)中,“风月故事”是个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词。在中国文化中习惯用“风”、“花”、“雪”、“月”、“云”、“雨”等文雅形象词汇代替两性关系,因此风月故事指的是关于男女情爱的故事。杨益宪在翻译的时候没有意译成story of love affair,而是直译成breeze-and-moonlight tales,使目的语读者产生陌生感和新鲜感,引起人们无限遐想,从而延长审美过程。同样在例(2)中“担风袖月”是古汉语,形容中国古代士大夫抛弃功名利禄,流连于山水之间,陶冶情操游览四海的情怀。杨宪益也是直译成了the wind on his back,moonlight in his sleeves,这种表达方式在目的语的世界显得陌生,目的语读者也可以凭借上下文领悟其内涵,感受别样文化的魅力,同样也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二)直译加注解

杨益宪在翻译某些蕴含特定中国文化内涵的词采用的是自译加注解的方式,因为这类表达方式对于译入语文化而言过于另类,如果不加注解的话,目的语读者实在难以理解。例如:

(3)原文:焦大骂贾珍道:“……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

译文:Jiaoda cursed Jiazhen:“…a houseful of rutting dogs and bitches in heat day in and day out,scratching in the ashes and scratching in the ashes and carrying on with younger brother-in-law.”

Note:scratch in the ashes:a slang term for adultery between a man and his daughter-in-law.

在中国古汉语中,爬灰是一个形容乱伦的词汇,指的是公公和儿媳私通,在小说中暗示贾珍和秦可卿有染。杨益宪在翻译的时候先是通过直译把“爬灰”翻译为“scratching in the ashes”再加注解解释了扒灰的文化内涵。这样一来,一方面给目的语读者提供新的视角,引入新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借助注解帮助他们理解其文化内涵,同样也达到了翻译文学的陌生化效果。

三、《红楼梦》陌生化语言的翻译

实际上,陌生化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红楼梦》中随处可见。杨益宪在翻译这些陌生化语言的时候,也体现了译者的再创作。一方面要考虑到译文与接受环境的和谐性,如果不能和谐的话,需要通过意译的方法使陌生化让位于和谐性。另一方面,如果译文与接受环境是和谐的,通过直译的方法让目的语读者也感受到英译《红楼梦》作为翻译文学本身的陌生化审美。

(一)意译

翻译文学的陌生化必须是在一定限度范围内的陌生化,需要考虑到译文与其接受环境的和谐性。郑海凌在《文学翻译学》一书中提出了翻译标准新说——“和谐说”。“和谐说”注重翻译过程中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呼应协和,注重译者的创新。因此考虑到译文与目的语文化的和谐性,针对《红楼梦》中某些陌生化语言的翻译,杨益宪采用的是意译翻译方法。例如:

(4)原文: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鸟,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译文:Next came a female phoenix perched on an iceberg,with the verdict:

This bird appears when the world falls on evil times,

None but admires her talents and her skills,

First she complies,then commands,and is dis-missed,

Departing in tears to Jinling more wretched still.

这是《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命运的一段描写,特别是其中关于“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读两百多年红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代表性的观点是认为曹雪芹运用了拆字法,表现的是贾琏对凤姐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先是顺众,后是冷淡,最后休弃。“二令”合成“冷”字,“三人木”合成“夫休”。实际上,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曹雪芹此处运用的是陌生化写作手法,通过拆字法使对象变得陌生,形式变得艰涩,令读者反复咀嚼品味,从而延伸审美过程。拆字法是利用汉字可分析拆拼的特点使字形发现变化,产生新的意义,但需通过仔细推敲才能领悟。由于英文和汉字的文字差异,在翻译含有拆字法中文的时候,译者只能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不能体现中文拆字法的微妙之处,所以此处杨益宪采取的是意译让译入读者明白原文的内涵,实在也是无奈之举。

(二)直译

但是如果译文环境和接受环境是和谐的、可接受的,在翻译《红楼梦》中的陌生化语言时,杨益宪采用的就是直译的翻译手法,让目的语读者和原文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同样产生陌生感和新鲜感,延长审美感知历程。例如:

(5)原文: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的乱晃。

译文:The old woman heard a steady tock-tock-tock like the sound made by a flour-bolting machine.Staring about her she saw a box-like object attached to one of the pillars in the room,with a weight of sorts swinging to and fro blow it.

这段是刘姥姥初进贾府时所见王熙凤屋里挂钟的一段描写,也是典型的陌生化艺术写法,通过刘姥姥的眼,把大家司空见惯的“挂钟”,描写得既陌生又神奇,让读者仿佛第一次感受到挂钟的存在。杨益宪在翻译的时候通过直译的方法让目的语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同样感觉新奇独特,获得陌生化审美享受。

四、结语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翻译文学,都需要运用陌生化技巧。对于翻译文学而言,陌生化取向带来了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觉。作为译者,可以运用直译,直译加注解等陌生化手法,拉开译本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得目的语读者在欣赏翻译文学的时候产生新鲜陌生的感觉,获得陌生化审美享受。但是翻译文学的再创造是有一定限度的,译者在运用陌生化手法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译文与接受文化的和谐性,否则会过犹不及。杨益宪英译《红楼梦》在翻译文学的陌生化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1] 徐剑平,梁金花.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以赛珍珠英译《水浒传》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50-53.

[2] 郑海凌.文学翻译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0:25.

[3] 郭慧香.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元素及其翻译[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32-133.

[4] 王向远.翻译文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7.

[5] 张璘,葛睿.也谈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7-80.

The tendency of defamiliarization in literature translation——the case study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 by Yang Yixian

DENG Ying-qi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99,China)

Defamiliarization brings a new study perspective and direction for the translation literature.This paper,taking the English vers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 translated by Yang Yixian as an example,attempt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defamiliarization techniques in literature translation.As a result,the target readers find the reading object defamiliar and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perception and lengthen the reading time,thus prolong the aesthetic perception procedure.

defamiliarization;translation literature;A Dream of Red Mansion

H315.9

A

1009-8976(2011)03-0116-03

2011-07-03

南昌工程学院2010年青年基金人文课题(项目编号: 2010sk024)

邓颖琪(1979—),女(汉),江西临川,硕士,讲师主要研究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陌生化英译红楼梦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