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研究——以霍译本《红楼梦》为例

2011-08-15郭海山

关键词:隐喻红楼梦译者

郭海山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530006)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研究
——以霍译本《红楼梦》为例

郭海山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530006)

以关联理论为视角,分析霍译本《红楼梦》当中的隐喻翻译策略,指出,无论译者是采取直译或是意译,只要遵循关联原则,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同样的隐喻产生同样的反应,达到最佳关联就是可取的。

关联理论;隐喻翻译;《红楼梦》;翻译策略

一、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在其专著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中提出的以关联性为原则,演绎推理为理解模式的关联理论。该理论旨在发展一个具体的心理认知模式,提出有关人类交际交流的新理论,它把交际与认知结合起来,强调人的认知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认为“人们是根据人类认知假设去理解话语的,而人类认知假设的条件是关联原则,即根据相关联的信息认识事物”[1]。根据关联理论,关联才是交际中最根本的一条原则,因为关联是人类一切认知的基础。

在关联理论中,“语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同语境效果和话语的关联性有着直接的联系,“选择处理话语最佳语境的过程就是寻求话语最佳关联的过程”[2]。Sperber和Wilson扩展了传统意义上的语境,将语境视为动态的,它是听话人大脑当中的一系列假设,而这些假设会随着实际的言语交际不断进行调整、扩展和补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听话人理解话语的过程也就是重新建构话语语境的过程。

二、关联理论对隐喻翻译的解释力

关联理论对隐喻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因为隐喻一方面,是一种在更广阔的语境中出现的话语现象,它需要借助源域和目标域两种语境进行认识;另一方面,在隐喻中,说话人的意图是间接而非直接表达的,所以要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还需要借助关联性进行推理才可获得。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关联理论来作出翻译选择。

隐喻往往是借助于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就需要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相互的关联,这种关联性正是我们人类在认知领域对客观事物的相似联想,而人类认知的共性通常使得人们倾向于对相同事物产生近似的联想。所以隐喻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听话人在说话人明示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寻找关联,并进行推理就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从而获得语境效果。

隐喻通常用词短小精悍、搭配固定并且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按照关联理论的原则,译者在翻译隐喻时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尽量使译文读者付出最小的认知努力而得到最佳的语境效果。本文拟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来探讨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三、霍译本《红楼梦》中隐喻翻译策略探讨

霍克斯倾向于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反应和认知环境,运用了直译法、意译法、转译法、增词法等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通过二次明示推理过程,调整语言文化的相应表达方式,使译文读者能够结合自己的认知语境,用最少的认知努力获得最佳的语境,从而可以轻松地欣赏文章。

(一)直译法

例如: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3],needless to say,pretence—‘one day fishing and two days to dry the nets' as they say…[4]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是中文的一个习语,用来形容人没有恒心做某事,霍译文采取直译的方法就能很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英语国家的读者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译文,从而达到欣赏文章的目的。

(二)替代法

替代法是指采取译语文化当中就已存在的隐喻表达来替代原文当中的隐喻意象及其表达。

例如:登高必跌重。[3]

The higher the climb,the harder the fall.[4]

树倒猢狲散。[3]

When the tree fall,the monkeys scatter.[4]

以上两个例子,霍克斯用英文里既已存在的隐喻表达来传达原文的意思,译语读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原文隐含的意思。

(三)转译法

转译法是指将隐喻转化成明喻的一种翻译方法。明喻是指常用as或like这样的词来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果在译语中找不到相应的隐喻表达时,可以将其转化成明喻,这种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例如:袭人等笑道:“他奶奶病了,他又成了香饽饽了,都抢不到手。”[3]

Aroma and the others laughed,too.

‘She's grown as popular as hot cakes since her mistress's illness:everyone wants her at once!’[5]

“香”原指一些东西味道好或闻起来较美好,但这里用于形容人很受欢迎。霍克斯用译语读者很熟悉的“cakes(蛋糕)”来替代香饽饽,并且加上“as…as…”这样很容易为译语读者接受的结构进行翻译,从而使译语读者很容易就能理解原文的意思。

(四)增词法

增词法是指增加词语使隐喻的内涵明示化。西方人和中国人在语言表达、逻辑推理、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方面都有所不同。因为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即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所以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到隐喻的翻译,译者需要在保留原文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读者的认知语境,把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用通俗的表达方式明示出来,使读者易于理解。

例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3]

You're like the dog that bit Lǔ Dong-bin:you don't know a friend when you see one.[4]

在这个例子中,原文提到“吕洞宾”,这是汉语当中独特的表达方式,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如果译者采取直译法或者音译法,英语读者会不知所云。因此,霍克斯的增译法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其浅显易懂而又不会失去其准确的内涵。

四、结语

小说《红楼梦》中的隐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中一些独特新颖的隐喻表达更为小说增添不少亮色,同时这也为翻译带来困难,因而译者需要另寻一些翻译策略来加以处理。根据关联理论,隐喻的理解过程是寻求符合关联原则解释的过程。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霍译本《红楼梦》中的隐喻及其翻译策略。从中可以看出,在翻译隐喻的时候,译者首先应从自己本身的认知语境中选择正确的语境信息来加以识别分析源语的隐喻,然后考虑决定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来传递源语隐喻的信息,还要充分地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环境。无论译者最终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直译或是意译,只要不违反关联理论的原则,能保证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同样的隐喻产生同样的反应,达到最佳关联就是可取的。

[1] 何自然.Grice语用学说与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23-26.

[2]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07.

[3]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10,145,762,289.

[4] Hawkes,David.The Story of the Stone[J].England:Penguin Group,1980(1):207,255-256,490.

[5] Hawkes,David.The Story of the Stone[J].England:Penguin Group,1980(3):147.

Metapho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light of relevance theory——Based on Hawkes'version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GUO Hai-shan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 530006,China)

The paper tries to discuss metapho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light of relevance theory,and concludes that:the translation,whether literal or free,is acceptable when it can get the optimal relevance and produce nearly the same effect on the target readers and the original readers.

relevance theory;metaphor translation;The Story of the Stone;translation strategy

H315.9

A

1009-8976(2011)03-0108-02

2011-06-23

郭海山(1984—),男(汉),河北邯郸,硕士主要研究语言学、翻译。

猜你喜欢

隐喻红楼梦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别样解读《红楼梦》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