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月之光》中的女性“影子人物”

2011-08-15吴永红

关键词:新英格兰福克纳安娜

吴永红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150001)

《八月之光》中的女性“影子人物”

吴永红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150001)

通过分析小说《八月之光》中几位女性人物的“影子性”,探讨美国南方种族主义、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女性人物;影子性;种族主义;清教主义;妇道观

女性人物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塑造这些人物时,作者的思想和艺术观,他对南方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福克纳对于名门望族没落的呈现和对其原因的探讨,也最全面、最深刻地表现在这些女性人物的塑造中。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发表的第七部长篇,也是他的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可以说,“福克纳在这部作品中首次对他毕生感兴趣、矢志探索的种族问题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和表现”[1],也通过对女性人物的描写,使得小说的视野更加宽广、主题更加突出。小说中出现的几个女性人物,除了莉娜·格罗夫之外,几乎个个都是“影子人物”,其中尤以乔安娜为代表。

虽然乔安娜出生在杰弗生镇,一辈子都在这里度过,但同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一样,她在这里也是一个完全孤独的“陌生人”:“她是个中年女人,独自住在那幢大屋子里。虽然她有生以来一直住在那儿,却仍然是个陌生人、一位外乡人。”[2]她告诉乔,她一家人“是外地人,陌生人……闯进了他们的领地却抱着不同的想法”[2]。她甚至带有新英格兰口音,跟她那些从未离开过新罕布什尔的亲戚讲话一样。她和她的先辈们同南方人格格不入,不仅因为他们来自北方,更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废奴思想以及她同黑人的特殊关系、她对黑人的同情与帮助。她爷爷和哥哥在一次选举中因支持黑人而被沙多里斯枪杀,她父亲甚至不敢为他们修坟立碑,而是把他们掩埋在隐蔽的地方并伪装起来,以免被种族主义者们发现。父亲死后,她孤身一人,甚至“不要厨子,因为要有就得是个黑人厨子”。她反对把黑人当作奴仆,当地人说:“她口口声声称黑鬼和白人一个样,所以从没有人去她那儿。”[2]

很大程度上,乔安娜受害于她的家庭。她爷爷来自清教盛行的新英格兰,正如他的名字叫加尔文一样,是一个狂热的加尔文主义者。他儿子“一出生,他便开始向孩子灌输他在新英格兰的祖先所奉行的宗教”,当其“刚能走路”,他就开始给他读“西班牙语”的《圣经》。同所有清教家庭中的家长一样,他对孩子们十分严厉。他说:“只要我有举起手臂的力气,就要把仁慈的上帝灌进你们四兄妹的头脑。”[2]同时,加尔文还是个十足的废奴主义者,他曾在同别人就奴隶制问题争论时枪杀了一个拥护奴隶制的人。他在把自己的宗教信仰灌输给孩子们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废奴主义观念传给了他们。他对儿子说:“我要你学会憎恨两桩事……那就是地狱和奴隶主。”[2]于是清教主义和废奴主义相混合,在这个家族中代代相传。

废奴主义使这个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加尔文本人同18岁的孙子被杀死,而且这个家庭在当地遭到人们的孤立和仇视。乔安娜的父亲后来对她说:“这儿的人憎恨我们。我们是北方佬,外地人。比外地人更糟:是他们的仇敌。”[2]她父亲在妻子死后,孤单一人,于是写信给新英格兰的亲戚要求给他“送”个妻子来。两个月后,来了一个女人。他们当天就结婚,并在她父亲大约52岁时生下了乔安娜。她出生时父母都年事已高,已进入“秋天”了。在小说中她也多次被称为“秋天”中的人,因为她自己根本就没有过春天和夏天,从未享受过人生的幸福,从未感受过世界的美好。她家的清教主义和反种族主义的传统使她既同生活绝缘又同周围的人隔绝。同她的家庭一样,她从未融汇到当地的生活之中。所以在乔到来之时,虽然她已40多岁,但仍然孑然一身。

乔的出现一度改变了她的生活。她从未同男人生活过,当乔强暴她时,她先是“像男人一样”抵抗,接着她屈服了。但正如沃尔普所指出的,“与其说她是屈服于乔,不如说她是屈服于那长期遭到压抑而仍在她身上激荡的需要”[3]。在体验了人生的快乐之后,她那长期被清教主义和孤独生活所压抑的欲望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或者说就像“新英格兰冰河凄厉的狂怒突然遇到新英格兰神圣的地狱火焰”[2]。在这些日子里,乔安娜回首过去,“仿佛看见自己的整个身世,那些饥渴的岁月像一条灰暗的隧道”。因此她怀着急迫的心情想抓住生命中最后一次机会,在“严冬”到来之前满足一下自己。她向上帝祷告:“亲爱的上帝,让我遭受诅咒的时间长一些,再长一些。”[2]她疯狂的性变态和可怜的乞求表现出她扭曲的心灵几十年来已经遭受了多少压抑和折磨。然而,当她要求乔接受自己的黑人身份、去黑人学校学习时,他竟在盛怒之下杀死了她,“女性对于爱情的追求会给她们带来一生的灾难”[4]。

麦克依琴太太也是小说中的“影子人物”。麦克依琴,乔的养父,是一个虔诚而又偏执的基督教徒,严格奉行清教主义禁欲的思想,认为“懒惰和胡思乱想是两大恶行,而干活和敬畏上帝则是两大美德”[2]。“他自己从未犯过淫荡的过错,遇上有人谈淫秽的事,他总是闭目塞听。”[2]他一直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教育乔,却莫过于鞭打、冷漠、不近人情。麦克依琴太太很爱乔,只是受到冷酷丈夫的宰割和摧残,显得苍老而又沮丧。她没有性别的任何标志,“纤细柔弱,如同可以任意扭曲变形的金属薄片,剥落得衰败涂地,心灰意冷,微弱苍白,好像一撮死灰”[2]。“她如同善于忍耐、精疲力竭的可怜动物一样,任由家庭的男性成员折磨和蹂躏”[3]。她总是一动不动地站着,不管丈夫如何连拖带打,始终一言不发,默默忍受;她逆来顺受,生活还未开始就已放弃了人生的希望,仿佛是一个已举步跨入另一个世界的人。在家庭中,她完全没有一点地位,“仿佛她是一副视听器,而她强壮严峻的丈夫却是一根操纵杆”[2]。她疼爱乔的方式只是像母亲那样付出,娇惯他、纵容他,做了错事后为他撒谎隐瞒。然而她却没有赢得乔的心,反而使他感到厌恶和憎恨。麦克依琴太太的命运被别人掌握,一辈子受人摆布,没有独立人格,没有发言权。

牧师盖尔·海托华的妻子也是受宗教压制、丈夫压抑的典型。海托华从神学院毕业之后,用尽了各种手段(包括与一位牧师兼教员的女儿结婚),来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杰弗生镇——他崇拜的祖父最后丧命的地方,成为牧师。她“个儿瘦小,神情文静,初来时镇上的人认为她只是没什么话题可说”[2]。海托华自幼生活在祖父的阴影里,对现实世界、教区、会众漠不关心,甚至在布道讲坛上梦呓起祖父光荣的过去和死时的情景,他的生活中丝毫没有妻子的位置,对她视而不见。她经常哭泣,甚至不上教堂。大约一年以后,她的脸上开始显出一副冷冰冰的神情。“后来她常常出走一两天……她的面容开始变得枯瘦憔悴,好像从没吃饱过饭似的”。他的冷漠使她孤独、绝望,甚至精神失常:在海托华布道过程中“她突然站起身,开始朝着布道坛大嚷大叫,对着布道坛挥舞手臂”[2]。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这个没有爱的婚姻中渐渐变成了一个活死人,最后跳楼身亡。

另一个女性“影子人物”就是乔的外祖母——海因斯太太。她的丈夫也是一个极端的清教徒和种族主义者,他们的家庭也是丝毫没有爱的“冰窖”。她同样畏惧丈夫,女儿生产时不敢请人来为她接生,眼睁睁看着女儿难产死去,之后又看着心爱的外孙被海因斯抱走。几年后,海因斯告诉她乔已经死了,她从此开始过上了怪物一样的离群索居的生活,这种冷漠、麻木之下所掩盖的苦痛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在最后得知乔还活着而且因谋杀被捕入狱之后,她不辞辛劳为乔奔波,请求海托华为他脱罪;在莉娜生下婴孩之后,她精神错乱,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外孙。她的一生都是痛苦的,清教主义和种族主义带给了她无尽的打击和伤害。

以上这些女性人物中,既有受害者形象,又有“为害者”形象。但是,无论是受害者还是为害者,她们几乎都没有本体,没有独自的身份,没有自己的声音。她们的权利被否定,欲望被压制,人性被扭曲。她们从未真正过过自己的生活,从未掌握自己的命运,从未实现甚至从未想过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她们只是在由传统和社会为她们所确定的生活中像影子一样存在着。总而言之,不幸的女人各有各的不幸,这些女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演绎了一幕幕悲剧,然而悲剧的最终根源,就是美国南方罪恶的种族主义、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

[1] 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333.

[2] 福克纳·威廉.八月之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1-177.

[3] Volpe,Edmond Loris.A reader's guide to William Faulkner[M].New York: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2003:170.

[4] 李宜兰.苦涩的婚恋——福克纳笔下的女性悲剧再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2):23-25.

The female“Shadow Characters”in Light in August

WU Yong-ho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ofseveralfemale characters'“shadow nature”,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destruction of racism,Puritanism and traditional female virtues on women,to assist readers in regarding these female characters more objectively,in appreciating Faulkner's works more comprehensively,and in understanding his humanism more profoundly.

female characters;shadow nature;Racism; Puritanism;female virtues

I106.4

A

1009-8976(2011)03-0086-02

2010-06-2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 HEUCF111202)

吴永红(1981—),女(汉),黑龙江,硕士,讲师主要研究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新英格兰福克纳安娜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托管十年一家县级医院登上“新英格兰”
没见到他
17世纪新英格兰殖民地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
小猫安娜
一封未开启的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